浅析擒敌术的科学组训方法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 郑宏岩
[导读] 擒敌术是一项动作复杂、技术性强,集体能、技能、职能于一体的军体项目

         擒敌术是一项动作复杂、技术性强,集体能、技能、职能于一体的军体项目,是武警部队在徒手制服敌人时的重要手段。目前武警基层部队擒敌术的训练还存在弊端,对于擒敌术训练要想达到在实战中“出奇制胜”、“一招制敌”的目的,就必须注重科学训练,合理安排,制定好计划,科学地进行适当强度、难度的训练。
         一、对现阶段擒敌术训练方法的分析
         擒敌术的训练,就是要加深对技术动作运动方向、力量、速度、顺序和节奏的认识和理解,加速对动作要领的掌握。我根据在学院近四年的学习及两次实习中战士反馈的情况来看,目前基层部队对于擒敌术的训练,仍较集中于单一的模仿练习。这样的训练模式,虽然能使战士在短时间内学会某一动作的走势,但却不能把握其精髓,动作质量的提升空间受限,且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过多追求于动作的整体美观效果,使动作逐渐趋于套路,不能达到擒敌术训练的真正目的。
         (一)现阶段擒敌术训练的弊端
         首先,初学方法单一化。在士兵初始学习擒敌术时,通常是直接在训练场上由小教员直接进行动作示范,然后士兵模仿练习,这种机械的灌输与模仿不能给士兵留下深刻记忆,以至于士兵在动作的掌握上不能较快达到连贯自然,加大熟练掌握的难度。其次,巩固练习机械化。士兵自己进行练习时,全靠反复机械练习,这虽有助于对动作节奏的定位,但却限制了对动作灵活性的要求。再有,动作掌握套路化。战士在长时间练习后,就只进行对集体动作的统一规范练习,且在训练过程中过多要求所有训练人员整体一致,走进一个只求整齐美观的误区,反而忽视擒敌术组训是为在实战中运用,脱离了擒敌术训练的根本目的。
         (二)对于擒敌术训练弊端的思考
    对于目前擒敌术组织训练弊端的存在,其主要是因为基层部队在训练前理论教学、器材保障准备不充分,在训练中“练为战”的思想贯彻不到位,在训练后理解巩固不彻底,造成从学习到掌握到运用都未能很好地达到要求。因此,在擒敌术组训时,要合理制定训练计划,从理论思维、动作掌握及实战对抗几个方面进行训练。尽量避免受训者尚未完全掌握某一动作要领时就进行下一动作的训练,要根据受训的掌握情况循序渐进;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以实战运用为目的,防止动作过多偏重于套路的情况发生。


二、科学施训的有效方法
    擒敌术动作训练是擒敌术训练的重点所在,训练过程中,须注意训练方法,科学制定计划,达到训练要求。
         (一)击打技术训练方法
         击打技术训练,在准确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注意提高动作的速度、力度和准确度。注意提高把握最佳攻击时机和距离的能力,增强击打动作的有效性。根据士兵的掌握情况,可逐步采取个人体会、综合步法练习、打固定靶练习、递招喂手联系的方法。首先进行对动作的分解、连贯练习,而后结合步法,以固定靶为击打目标训练,最后可由由教练员或配手使用手靶,脚靶给受训者喂递动作,使受训者在进攻的同时练习防守,以提高受训者防守和防守反击的能力,帮助其对击打技术的练习。
         (二)防击打技术训练方法
         严密的防守对于保护自己,有效反击,克敌制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可采用个人体会练习、两人攻防练习、防守反击练习的方法进行。个人体会时,要边做边检查边自我纠正动作,并反复强化训练,以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和动作定型。当对动作有一定的掌握后,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两人攻防、防守反击练习。练习中,进攻者动作用力的大小、速度的快慢以及运用方法的难易,都要根据防守者的实际能力来控制,防守者要着重提高手臂抗击打能力和抄抱的准确度。防守反击练习应尽量在对抗中把防守与反击结合起来,避免形成单纯的消极防守而被动挨打。
         (三)摔擒技术训练方法
         摔擒技术训练时可分为个人体会练习,两人攻防练习的步骤实施。在进行个人练习时,先不必过分追求动作的力度的速度,应重点体会,制订动作的要领,理解摔擒技术的要决。在对动作基本掌握的基础上,要结合步法练习在移动中把握时机的准确性和完成动作的快速性,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和身体协调一致的能力。只有练熟练精重点动作,才能有克敌制胜的“绝招”。
         (四)擒敌战术训练方法
         擒敌术的组训要注意战术意识的训练,培养良好的距离感,时机感和敏捷的反应速度,位移速度,打牢实战基础。在战士对各项动作技术都已基本掌握后,可采取轻触式对抗训练、条件对抗训练的方法反复强化战术方法的训练,通过训练使战法的运用达到熟练自如的程度。训练中,受训者可运用规定的技术和战术方法实施攻击与防守,在对抗中运用拳,腿法动作,以手脚轻触对方,点到为止,防止配手受伤。提高受训者的分析判断快速反应,控制距离和战术运用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