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畜产品产业集群升级会产生较强的聚集效应,有利于提高城镇化水平。为此,要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关键是立足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按照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思路,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形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集群发展和规模发展的良性模式。本文分析了如何推进绿色农畜产品产业集群升级。
关键词:绿色农畜产品;产业集群升级;探讨
实施绿色农业,开发绿色食品,可发挥受工农业污染程度轻,环境相对洁净的资源优势,将原料转化为产品,通过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拉动绿色农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转变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振兴,从而为加快发展经济作出贡献。
一、绿色农畜产品慨况
所谓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的,允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发展绿色农业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需要。“黑色农业”这种经营方式往往高度依赖大型农机具、化肥、农药,不但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的能源,也造成土壤流失、空气和水污染等恶果。而发展绿色农业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绿色农业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绿色农业不是传统农业的回归,也不是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各种类型农业的否定,而是避免各类农业种种弊端,取长补短,内涵丰富的一种新型农业。绿色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的有机结合。传统农业是自给自足型的农业。它的优势是节约能源、节约资源、节约资金、精耕细作、人畜结合、施有机肥、不造成环境污染。但是也存在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种植单一、抗灾能力低、劳动生产率低的弊端。绿色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以高产、稳产、高效为目标,不仅增加了劳力、机械、设备等农用生产资料的投入,还增加了科学技术、信息、人才等软投入,使绿色农业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农村城镇化背景下农畜产品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
农畜产品产业集群的升级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龙头企业在农业资源优势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加快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进程。在县城和中心城镇规划的农业产业集群,把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目前,产业集群升级的定义主要是依据产业升级理论、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强调产业的升级,创新网络的升级以及全球价值链的嵌入。农畜产品产业集群本质上是个通过资产、信息、技术和契约,以农畜产品产业链为核心,形成的共生和互补,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本文认为,农业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主要包括:其一,农畜产品产业集群升级是在发展阶段上技术研发能力的增强和集群经营绩效的提升,在集群的演化过程中通过科技进步和战略研发促进农产品的升级和农业产业链的升级,同时包括集群相关辅助行业的升级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如交通、运输、技术咨询、金融、法律政策等方面条件的改进。其二,在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应,增强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协同效应和合作效应,从而提升农畜产品产业集群竞争力。
三、促进绿色农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主线,以培养壮大农牧业龙头企业和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为关键,以完善带动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拓展产业功能,创优农畜产品品牌,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健康发展。以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巩固提高乳业和羊绒产业的领先地位,适度扩张成长性好的肉产业和优质粮油产业,积极培育具有地区优势和特色的薯菜、饲草料产业及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加强政策保障,强化科技支撑,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实现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的标准化、生态化、安全化、高端化,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2.支持原则。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牧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二是坚持政府宏观调控原则,加强对龙头企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协调和服务;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原则,发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优势龙头企业;四是坚持全产业链谋划,主导产业与农村牧区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相协调,加快优势产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进程,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和优势产业集群;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将保护资源和环境作为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的基本方针和长远目标,贯穿到农牧业生产加工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合理利用和开发农牧业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六是坚持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土地草牧场有序流转,发展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七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
3.依托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六大主导产业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本着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发挥优势的宗旨,巩固提高目前已在国内市场居领先地位的乳业和羊绒产业,扩张极具发展潜力、且成长性好的肉产业和优质粮油产业,积极培育具有地区比较优势和鲜明地区特色的薯菜和饲草饲料产业。
4.全力打造绿色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制定绿色农畜产品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农畜产品标准体系是提高农畜产品质量、保证农畜产品绿色安全生产、确保农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的基础工作,也是政府监管的依据。要尽快对各项农畜产品标准进行梳理规范,特别是绿色、有机产品的标准要与国际标准接轨。支持地方建立本地优势特色农畜产品标准体系,鼓励产业协会制定绿色农畜产品相关标准,将各种符合标准的绿色农畜产品商标统一在各盟市的绿色地理标志商标下,做好地理标志商标保护工作。二是建立质量安全检测和现代物流体系。健全以盟市、旗县农畜产品检测站为中心,以基地、产地检测为核心,流动检测为补充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争取实现主导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全程可追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绿色产业市场体系,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的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买全国、卖全国”的目标,对一些农畜产品拥有定价权。三是强化监管力度。加大对各级监管机构在机构建设、人员经费、质量安全追溯、检测经费等方面支持。特别要加大对农牧业生产投入品使用的监管,从源头上保证农畜产品质量。四是夯实绿色产业发展的基础。启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工程,充分利用国家生态建设项目资金,大力发展生态家庭牧场,加强人畜饮水井、棚圈和饲草料基地建设,加大抗灾物质贮备,发展建设型畜牧业。
不同类型的农畜产品产业集群,在集群驱动力、企业规模、企业间关系、价值链、资源利用方式、技术创新、知识依存度和竞争战略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农畜产品产业集群因自身成长性会由资源型→链条型→循环型进行演化,其演化过程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文.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及其导向:组织创新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1,(3):40-42.
[2]周建.绿色农畜产品产业集群模式分析[J].调研世界,2008,(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