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建立于计划经济时代,或者是长期受到计划经济时代政策的影响,过去的学校对工厂的人才直培模式,已经逐渐跟不上新时代的市场经济体系,因此我国正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等院校 ;教育改革;
引言 新时代的经济浪潮中,高等院校的毕业生面对的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甚至是诱惑。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改革,让高等院校毕业生成为适应时代潮流的弄潮儿,成为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优秀知识分子,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关键。
1 当前高等院校教育出现的问题
1.1“为了谁”的问题
教育是国家的百年大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高等院校教育的首要课题。知识没有国界,但知识份子有自己的祖国。由于我国的一部分院校,特别是一部分重点院校建成于清朝末年,其建成之初,就是由胡适为代表“学术洋务派”为其注入的灵魂,其主张的教育的独立性,强调教育要独立于政治,实际上造成了这些高等院校毕业的知识份子只是注重于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爱国主义文化的缺失,这些高等院校所缺失的最大问题,就是“为了谁”的问题。
1.2”什么样的自由“的问题
在”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讨论中,中国第一批高等学府建立,由自由学术氛围,而逐渐衍生出了自由思想氛围,并且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将西方的政体和思潮一起拿了过来,有一部分人始终认为西方式的自由是正确的,总想着用美国式的思想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如果解决不了,不是去分析实际情况,而是随着那些唱衰中国的人诋毁中国的体制。认为美国式的思想,之所以解决不了中国式的问题,原因全在于中国未能全盘接受美国式的政治体制。全然不顾,今天之中国道路是有多少先烈用铁和血换来的,是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百姓经受了多少磨难和考验最终选择的。这也是这些高等院校留学生留学外国,然后就成了外国人的根本原因。
1.3怎样成才
由于我国的经历的较长时间的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学校到工厂的人才直接供给制度。这样的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为百废待兴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而这样的教育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以清末民初之天下丧乱,都可以涌现出一批大师级别的大家,而在中国综合国力与日俱增的今天,却是一些”假大师“在到处招摇撞骗,而即使是最顶尖的高等院校的最顶尖学生也都是满足于赚更多的钱,过更加舒适的日子。
2造成高等院校教育问题的原因
2.1历史的因素
因为我国的高等院校始建于清末民初的大动荡时代,经历了清朝的灭亡,北洋政府的无能,并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发源地,这也造就的中国高等院校独有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革命精神,才有了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迎着困难、甘于寂寞、敢于牺牲,才成就了”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
而这样的革命精神,因为”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遭到的严重的损害,许多正直的科学家、知识份子因为不愿意和”造反派“一起同流合污,而被扣帽子。这样混乱的历史时期,事实上是将知识份子中有着最坚硬骨头的共和国脊梁深深的伤害。
这种革命精神的丧失,才促生了一些只顾自身利益,只知道明哲保身的狭隘的知识份子。而这些人并不能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奉献牺牲。
2.2教师的责任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依靠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而高等院校的教师、教授是其中的关键少数。学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这些学生最终会到哪里去,去为了谁而奋斗,有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已经功成名就的教授们怎么教,或者说是怎么做。不可否认,绝大多数教授都秉持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光荣革命精神,在传承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民族脊梁的丰碑。同时也不得忽视的时,有些教授专家借着自己的名望和地位,一方面组成小的团团伙伙,构成利益集体,来排斥利益集体之外的科技工作者,使得集体之外的科技工作者的工作不被认可,甚至是权益受到极大侵害;另一方面,又将学生视为自己赚钱的工具,将大量与其课业无关的工作指派给学生完成,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学生毕业百般阻挠,甚至从中获利。
2.3家庭的因素
现在进入大学的学生,已经都是计划生育国策实施后出生的孩子,生长在独生家庭的孩子,从小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关心。而进入到大学之后,这样的关注突然的减少,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突变。
3教育改革的方向
3.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清”为了谁“的问题。将中国高等院校丢失了的革命精神重新找回来。中国的高等院校不应当是不问世事的”象牙塔“,而应该是精忠报国的”练兵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需要那些夸夸其谈的公知教授,需要的是为祖国建设敢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热血青年。
3.2师风师德的建设
一个不好的典型,就能摧毁一百个好的榜样。高等院校中的那些牟利者就是这样的坏典型,解决不了这些坏典型,高等学院的学风就无法得到端正。老师做不好的,就无法要求学生也做好。这些老师的存在使得校规校纪的作用荡然无存。要教育学生,就先教育老师。而现在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其说是怎么让学生成才,不如说是怎么让老师们重新回到应该在的位置。
3.3家庭教育的延续
一直以来,因为我国的高等院校基本上集中于几个大型城市,使得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背井离乡的成为了学校的住宿生。离开的家庭的大学生,虽然在年龄上都已经18岁,或者接近18岁,但心理年龄还相对不成熟。特别是那些长时间受到家长们严格约束的学生们,一旦进入高等院校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突然一下失去了原有的约束,通常就会迷失自我,甚至过分的放纵自己,更有甚者会酿成一些悲剧。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和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长期有效的联系机制,不能放任学生,因为心理的突变而走上错误的道路。
4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教学体系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知道学习“为了谁”;要求高等院校将教师队伍的道
德建设摆到首要位置上来,让大学生知道他们的榜样是谁;要求高等院校成为学生和家庭之间关系的纽带,成为大学生由家庭走向社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孔祥富.基于社会化视角 的中职教育审视与改革 [J]. 江 苏教育研究,2017,(21):31-34.
[2] 周 伟.基于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视角下的地方政府改革 [J]. 行 政与法,2017,(4):41-45.
[3] 贾丽飞.贾丽雅.基于工学结合视角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2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