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面向未来,让阳光洒满每片心田    -----浅谈专门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期   作者:鞠宏轩1 佟畅2
[导读] 心理健康教育是专门教育转化学生的重心

         内容提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专门教育转化学生的重心,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教育实效,已成为当前专门教育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专门教育的工作者都应当担负起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必须重视学生的品格、情感、个性等心理素质的培育,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重视;专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与尊重
         正文:从当前教育工作实践来看,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对专门教育来说尤为重要,“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一个社会”,“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家庭和谐,事关社会和谐。“问题学生”是“害了病的花朵”,更需要全社会的精心养护和治疗。专门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将“问题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加强和改进专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教育实效,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专门教育中的重要性、紧迫性
         专门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补充,教育对象是学习偏常、心理偏常、品德行为偏常、学校难以教育、家长难以管教的“三偏两难”“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内心敏感、脆弱,在心理、行为、品德上产生了偏离社会主流的现象。与普通孩子相比,这里的孩子需要给予更多的尊重、关爱、鼓励、鞭策与呵护,必然需要老师更多的付出,单一的说教方式、文化教育、心理辅导、军事训练很难达到好的转化效果,不从内心打开学生的心结,教育就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田。确保教育转化效果,形成良性长效机制,这是专门教育者一直以来对教育事业的追求。
         二、进一步明确专门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
         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专门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普通学校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目标也有不同。
         1.专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用爱心、真情、尊重和沟通来驱散学生心灵的阴霾,让阳光撒满学生的心田。给学生更多的尊重与信任,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重视和赏识,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友情、温情的环境中,这对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2.专门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帮助学生重建自尊,重树自信。要和学校德育工作有机融合,让学生了解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懂得只要知错肯改就可以成为一名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专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应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应对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及时加以引导、疏通,提供必要的援助,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危机,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积极探索专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形式
         1.挖掘根源,有的放矢,努力营造家庭心理环境建设
         缺失失败的家庭教育,使得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好吃懒做、虚荣自私、冲动易怒、自制力差、意志薄弱等不良品德行为。他们在与人交往及社会生活过程中,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对自己不友好,感情容易受到伤害,对别人求全责备,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经常与人争吵,容易激动。因此要让这样的孩子“成才”,必须要从教育他们“成人”做起。


         专门教育的教育重点首先是矫治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常和心理偏常问题。由于“问题学生”的家长成分复杂,往往是城郊结合部、打工、离婚家庭、单亲家庭、夫妻关系紧张,有各种犯罪误入歧途,部分家庭的家长文化程度低,收入少,家庭经济困难,再加上家长缺少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与孩子关系紧张。因此,专门教育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愉快的家庭环境,从而保证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
         2.创设环境,润物无声,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
         环境建设是专门教育心理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文化育人环境更是专门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文化的本质在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濡染、熏陶或陶冶,来启迪智慧,涵育德性,提升人格。文化的感染力源于对“问题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息息相关与熨烫人心,为此,专门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多渠道,多形式的探索与尝试,打造高尚的学校文化。
         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让学生们学习、生活的更轻松、更快乐,能让学生们的人生态度更积极、更健康。专门教育要通过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技艺,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加强培训,全面育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葿
         “问题学生”性格上大多都很敏感,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尊重学生人格,说话注意方式方法,讲究艺术。为了更好地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应对专门教育的教职员工进行全面专业培训,力求全员参与、全程开展,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言传身教,重塑学生信心,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要积极推进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的教材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思想教育因素,寻找对学生进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增强教育实效,要通过教育培训及教育科研活动,使各科教师在各自的学科教学中,都会自觉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友好、信赖、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心理、情感的满足,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4.针对辅导,心理咨询,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
         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好习惯。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问题学生”之所以有问题,就是小的时候没有一个好的习惯所支撑。因此对“问题学生”日常管理及常规工作严格要求,不能有一丝马虎。班主任和各值班教师要积极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可以通过设立“悄悄话”信箱,坚持日记、周记和谈话的及时交流,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学会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问题,让学生以阳光的心态迎接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专门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实践证明,研究和掌握学生心理,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有效手段。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运用,是专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专门教育的发展方向。 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专门教育的领导和所有教师都应当担负起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必须重视学生的品格、情感、个性等心理素质的培育,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但治标而且治本,力争在这特殊的教育行业中做到最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