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场运行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张辉
[导读] 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场采用溶气气浮+A/O生物接触氧化+涡凹气浮的处理工艺

         摘要: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场采用溶气气浮+A/O生物接触氧化+涡凹气浮的处理工艺,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该工艺具有较多优点。但因填料使用年限较长及进水负荷发生变化,生物接触氧化池存在较多不利于稳定运行的因素,应当及时调整溶解氧、水温、pH、营养物质等工艺控制参数。关键词:生物接触氧化;填料;稳定运行
1.污水处理场概况
1.1 设计规模
         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场主要处理全厂的生产污水及生活污水,设计处理能力300 m3/h。
1.2 工艺简介
         污水处理场采用溶气气浮+A/O生物接触氧化+涡凹气浮的处理工艺。全厂污水首先进入调节罐调节水量水质后自流进入溶气气浮装置进行预处理,去除悬浮物后污水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利用生物膜去除有机物后进入涡凹气浮,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后进入监控池,最终由监控池泵送至园区污水厂。其中全厂含盐污水(200 m3/h)收集后压力送至污水处理场监控池,与处理后生产污水一并监控合格后排放。
        
1.3 设计进水水质 
表1  设计进水水质表                  单位:mg/L
 
1.4 设计出水水质
表2  设计出水水质表                  单位:mg/L
 
注:其他指标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A级标准。
2.稳定运行影响因素
2.1 pH值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pH值密切相关。大多数细菌、原生动物的最适pH值为6.5~7.5,在此环境中生长繁殖最好。好氧菌的最佳pH是6.5--8.5也就是说,应该在弱碱性下,效果最好。而厌氧菌最佳pH是6.8--7.2也就是说,最好是在中性条件下,效果最佳。pH的突然变化会对系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并且是不可逆转的,故保持pH的稳定非常重要。
         在好氧生物处理中,保持pH值在适宜范围非常重要,一般为6.5-8.5。生物接触氧化法对pH值的适应性比较强,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进水PH值可为6.5-9.0。否则,应考虑预先的PH调整措施。
2.2 温度
         温度是影响整个工艺处理的主要环境因素,各种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围的温度内生长。一般地,温度高,微生物活力强,新陈代谢旺盛,氧化与呼吸作用强,处理效果较好。但温度过高,会抑制通常的嗜中温微生物的生长。同样,温度过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抑制,处理效果受到影响。生化处理的温度范围在10~40℃,最佳温度在20~30℃。任何微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可大量生长繁殖。在微生物培养时,要将它们置于最适宜温度条件下,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长速率生长,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使代谢速率缓慢、生长速率也缓慢,过高的温度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对于生物接触氧化池,进水水温宜控制不低于12℃,或不高于37℃。
2.3 营养物质
         废水中的微生物要不断地摄取营养物质,经过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使复杂的高分子物质或高能化合物降解为简单的低分子物质或低能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通过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利用分解代谢所提供的能量和物质,转化成自身的细胞物质;同时将产生的代谢废物排泄到体外。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素为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废水中应按BOD5∶N∶P=100∶5∶1的比例补充氮源、含磷无机盐,为活性污泥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
2.4 溶解氧
         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氧,且只有溶于水的氧(称溶解氧)微生物才能利用。特别注意溶解氧不能过低,溶解氧不足,好氧微生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正常的生长规律将受到影响,新陈代谢能力降低,而同时对DO要求较低的微生物将应运而生,这样正常的生化细菌培养过程将被破坏。对于缺氧池溶解氧应控制在小于0.5mg/L,好氧池溶解氧应控制在2-4mg/L。
3.目前系统存在问题
3.1 O2池部分曝气头堵塞,影响充氧效果
         由于前期运行时生化池负荷较低,故将O2池曝气关闭,造成池底污泥堆积,部分曝气头堵塞。目前运行再次开启O2池,由于部分曝气头堵塞,造成曝气不均匀,影响了充氧效果。经实际测量,O2池溶解氧低于0.5 mg/L,远不能达到2-4 mg/L的好氧标准。因而O2池难以发挥其本应作为好氧池的作用,有机物去除率低下,降低了生化池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同时由于曝气头堵塞,造成部分区域无曝气,SS易在此处积存,加重了曝气头的堵塞,形成恶性循环。
3.2 填料老化脱落,降低容积负荷
         自2014年投产以来生化池内填料使用年限较长,目前已有部分填料脱落。填料脱落除造成后续油泥浮渣泵、污水提升泵等堵塞外,还造成了生化池内微生物固体量降低,容积负荷变小。
3.3 生化池内SS积存
         生化池出水孔位于O2池后端上部,由于02池曝气不均,SS不易随水流出,而SS中的大部分为脱落的生物膜,会额外消耗溶解氧,给充氧造成了压力。同时生化池进水量较大时,随水流出的SS增多,存在出水COD超标隐患。
3.4 监控池底存在大量积泥
         监控池底部存在大量积泥,一旦监控池液位低于2.5m,泵送至园区污水厂时池底积泥翻起,容易造成在线COD监测仪器取样取到污泥,造成外排COD指标超标。
3.5 监控池内废水混合不均
         监控池内含盐污水与生化出水混合效果差,在停外排泵使污水自流进入园区污水厂时更为明显,易出现混合不均造成监控池内污水外排COD指标小时数据超标的现象。
4.稳定运行优化措施及建议
4.1 择机更换曝气头及填料
4.2 夏季高温时启用降温设施
4.3 02池曝气常开,防止SS堆积
4.4 监控池加强液位控制
4.5 增强监控池污水混合效果
4.6 增设二沉池
5.结语
         本文认为因使用年限较长及进水负荷发生变化,生物接触氧化池存在较多不利于稳定运行的因素,应当及时调整溶解氧、水温等工艺控制参数。针对文中提出的目前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诸如更换填料、增设二沉池等措施,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及达标排放。
参考文献
 [1] 姜瑞.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研究现状分析.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5).
[2] 陈玉莉.合成洗涤剂废水处理技术研究[J].环境工程,1995,1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