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优化技术浅谈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刘智伟
[导读] 摘要:房屋建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随着功能的不断提升,其整体结构也产生了变化,以结构设计的创新,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良好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有效解决地基差异沉降的根本问题,为了全面保证建筑整体性,进行建设时,需要预留主楼与裙楼沉降后浇带,后期施工才能保证整体性。
        身份证号码:14010419811215xxxx
        摘要:房屋建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随着功能的不断提升,其整体结构也产生了变化,以结构设计的创新,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良好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有效解决地基差异沉降的根本问题,为了全面保证建筑整体性,进行建设时,需要预留主楼与裙楼沉降后浇带,后期施工才能保证整体性。传统的后浇带是封闭式施工,整体技术难度大,施工麻烦,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建筑的品质,传统的施工方法主要是根据当时的工艺形成的,随着技术进步与创新,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用于施工中,提高了施工的品质,所以说,新时期,全面提升后浇带技术,优化流程非常重要,通过技术合理改进,解决施工难题,避免安全事故。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优化技术
        1施工工艺要求
        1.1满足结构受力的要求
        从技术的角度看,结合面处理不当,则降低强度,不利于建筑的安全稳定。结合面粗糙度、混凝土强度均会影响到结合面的效果,如果结合面的粗糙度越大、新旧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那么,后浇带的抗剪强度就越强,整体效果则会越好。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处理,在混凝土本加固过程中,把结合面处理得粗糙一些,根据不同的条件,预留斜缝、阶梯缝或齿形缝,这样,后期施工时,其强度会有所提升,保证新旧混凝土能够形成整体。
        1.2满足结构抗渗要求
        沉降后浇带关系到建筑的稳定性,要全面重视这个环节,处理好结合面,比如说,高层建筑时,可以选择主楼与裙楼之间,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后期质量问题,使后浇带结合面更加密实,避免出现渗漏的问题。从技术标准上看,后浇带新老混凝土粘结面涂抹界面剂,保证了建筑物的防渗能力,虽然界面粗糙度能够提高强度,但是不能起到抗渗效果,如果处理不当,反而增加了渗漏。
        2弊端
        2.1未考虑底板钢筋导致混凝土断开
        实际浇筑混凝土时,就会受到振捣作用影响,使周边的砂浆流失,过多的集中粗骨料,后期拆模以后就会出现大量的蜂窝麻面,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同时,也会在这些区域出现渗漏的问题,整体受力不均还会造成建筑物的损坏,大量钢筋在长时间的渗漏作用下,还会出现锈蚀的情况,严重影响到了建筑的质量,埋下安全隐患。所以说,需要在后浇带封闭前全面做好相关的作业,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剔除,降低施工整体成本,提高建筑安全性,满足工期要求。
        2.2止水钢板设置及上下混凝土断开
        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在底面钢筋及顶部钢筋将安装完毕时进行,对止水钢板进行处理,一般是通过电焊焊接的方式,把上下层钢筋焊接上,用钢丝网隔断。这种方法不利于施工,施工过程中,其空间过小,隔断设置是否满足标准需要,还不可知,整体质量得不到控制,同时,后期的检查验收难度加大,不能确保施工质量。止水钢板焊接容易对钢筋力学性能产生较大的破坏,无法保证整体安全,实施浇筑施工,剔凿时间长并影响结构。
        2.3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施工
        要想全面保证施工进度与质量,则需要提前做好技术处理,凿毛剔打工序是进行封闭前的主要工序,要全面展开,才能跟上进度需要。如果建筑工期长,就需要适当延后后浇带封闭的时间,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损失,保证施工质量。
        3沉降后浇带现场施工工艺优化
        3.1后浇带平面布置
        为了全面保证后浇带整体质量,需要做好平面布置,全面遵循“抗防兼备,以防为主”的原则,合理科学做好设计,保证结构内力强度,地下室一般需要设计在形体变化交界的地方;超长楼面后浇带要保证距离,降低温差和收缩应力影响,一般技术标准是间距30~40m。后浇带宽度的控制非常关键,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的方便性,要求宽度为700~1000mm。


        3.2后浇带支撑体系
        充分做好科学计划,通过独立设置满足技术要求,一般技术标准是上下可调支撑,才能保证稳定结构,确保各方面受力均匀,结构不合理,计算不科学,就会在施工中出现问题,施工中把握好几个要点,一是后浇带两侧保留受荷支撑最少2排;二是断开形成悬臂结构的梁要及时拆除支撑;三是支撑水平方向加设拉结;四是模板安装尺寸一定要严格标准,保证轴线定位。
        3.3后浇带钢筋处理
        全面做好后浇带钢筋作业,就需要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后浇带梁板存在大量的受力钢筋,这部分要断开,保证受力钢筋贯通,这样,才能确保整体安全稳定;二是受力主筋主要通过焊接进行主体连接;三是钢筋绑扎要保证结实,可以增加钢筋网片高度,提高保护强度;四是钢筋施工要严格程序标准,两侧需要把附加钢筋同时绑扎,保证整体性。
        3.4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一是通过充分的试验,得到相关的依据,满足设计抗渗要求标准,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一个强度等级,这样进行后浇筑施工后,才能补偿收缩的混凝土,满足限制膨胀率指标要求,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二是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必须要保证结合面整洁,施工前,需要对周边的垃圾进行清理,并对结合面进行凿毛,通过水洗保持干净。三是底板和墙的处理要得当,混凝土振捣分层处理,各层不超400mm,沉降结构顶板浇筑14d后进行。
        3.5未考虑底板钢筋保护层混凝土断开优化
        模板用与保护层厚度相等的混凝土条安置在断开位置,其标号要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结合,保证整体强度不受影响,通过断开设置,为后期施工做好充分准备,绑扎板底部钢筋要考虑到后期的抗渗情况,从结构上做好整体控制,满足防渗漏要求,提升施工品质,有效的处理节省了多道工序,减少了资金投入,节约成本支出,同时,也保证了工期。
        3.6止水钢板设置混凝土断开优化
        底板钢筋安装结束以后,则要对上部进行处理,止水钢板工序施工非常复杂,需要事先预制高度足够的混凝土支座,混凝土的标号要保证一致,便于结合面强度。支座安放的间距视情况作业而定,能够使固定止水钢板固定就符合标准,便于混凝土断开。
        3.7接触面凿毛处理施工工艺
        初凝后需要将钢丝网拆除,保证清洁状态,用钢刷把粗骨料处理好,呈现“半露半掩”状态,便于咬合,用混凝土处理好外露钢筋,通过止水钢板涂刷的方式,提高防锈保护层结构,这样,封闭后浇带施工后才能形成强大的保护层,避免出现腐蚀的问题,保证了结构稳定。
        3.8后浇带保护及养护
        后浇带施工完成后,需要展开保护和养护工作。保护工作通常在后浇带施工时进行,施工人员在后浇带两边安装防水砖内壁上用防水砂浆抹匀,上述工作达标后要展开封盖工作,一般选用木质模板和铁质盖子进行。若工程需要,可安装挡水带。后浇带养护工作要在浇筑工作结束的12h内展开,为期28d,在这段期间工作人员要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并安装有效的保温装置。
        4结论
        建筑工程关系到社会稳定,只有全面提高后浇质量,才能满足受力要求,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工艺、简单流程,全面满足工期要求,有效提升建筑品质。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应当加强对后浇带施工的管理,以保障后浇带施工的顺利进行,使其质量达到预期目标,从而促进建筑结构稳定性的提升,提高其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续景瑞.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4):27-28.
        [2]尤美霞.浅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6):92.
        [3]毕磊.分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1):130.
        [4]黄文平.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4):8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