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杨文
[导读]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已然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但由于施工环境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常存在疏漏大意等因素,致使建筑业也成为事故高发的行业。
        新疆广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已然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但由于施工环境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常存在疏漏大意等因素,致使建筑业也成为事故高发的行业。本文针对行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及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事故的发生给国家、企业及家庭带来了巨大损失及恶劣影响,因此安全生产是行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基本要求,也是一切生产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这意味着建筑企业必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一、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特点
        (一)施工现场存在各类危险源
        因施工工序和人员专业差异,以致施工现场参建人员、机械、设施设备以及施工材料种类繁多,对专业性要求也存在差异。同时,环境的不稳定性、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的缺失也致使现场存在各类危险源和安全隐患。
        (二)施工环境条件差,项目周期长
        自然恶劣气候、周边环境不确定因素以及建筑自身不安全环境对施工产生了一定影响,另外房产项目施工周期普遍较长,一般在数月甚至数年以上,而且工序繁杂且交叉,施工难度随之加大,产生较多不可控因素,对安全管理产生一定难度。
        (三)人员流动性大,管理较为分散
        在工程施工开展过程中,不同专业的班组陆续进出场,各班组的管理水平往往取决于班组长及管理人员,农民工队伍庞大松散,无序流动,班组成员素质不统一,班组长管理水平不高,较难达到标准化管理。
        (四)施工技术复杂,难度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运用于现代化施工中,对于不同的项目施工工艺也多变,施工难度增大,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缜密。但是因施工人员大多由农民工组成,文化水平不高,接收新技术较慢。
        二、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因素
        (一)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力量,也是建筑业的主力军,但他们大多来自农村,人员年龄偏大,接受的文化教育少导致文化素质较低,他们始终将干活挣钱作为外出打工的首要目标,很难激发他们在务工期间参加培训的热情。又因劳务人员均为自愿组成的临时性的团体,从而体现出劳务班组组织性差、流动性强、服从性低以及存在不稳定状态等特点。最终形成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差的普遍现象。
        (二)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农民工在进场前必须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及岗前培训,但是作为仅有的安全培训,仍有不少企业、项目部、班组无视其重要性,致使安全培训不是走形式、走过场就是根本未经培训就上岗施工,使其流于形式,无法起到最基础的安全警示教育作用。另外,安全技术交底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但实际上,安全技术交底不及时,甚至未对工人开展交底工作的情况愈发普遍,施工人员无法准确了解现场存在的危险源、安全隐患以及注意要点,使施工过程存在极大安全风险。
        (三)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经费投入不足
        为了取得利润,一些企业、项目及劳务班组大大缩减了安全生产经费的支出或是将安全费用挪作他用,以致安全防护设施缺失,破旧的安全防护用品更换不及时,应急救援物资缺乏,安全培训开展不到位。


        (四)监管不严,查处流于形式
        安全管理制度及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督部门、监理单位以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未深入各施工作业面进行监督检查,甚至对违章施工、违规操作的人员和现场存在安全隐患的机械设备、设置不到位的安全设施、不合格的进场材料“视而不见”,监管口子形同虚设,无法起到监督、检查、整改、处罚的职能作用,以致小隐患处理不及时,最终酿成大祸。
        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从根源上提高人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操作技能最直接的方式,那么就要求在建筑工程进场前、每日班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针对新进员工、特种作业人员以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更要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取证工作,并严格按要求持证上岗。在施工作业开展前,必须对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及相关测评,确保人员充分了解危险源及安全注意事项后再作业。
        (二)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人员)、机(机械)、料(材料)、法(工法)、环(环境)、测(测量)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强化安全风险预控,丰富安全文化内涵,提升安全管理模式,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本质安全。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能将“抓安全”仅仅当作口号,要想使安全管理达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那么就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的考核办法。以制度管安全,规范劳动者的行为,才能从基本上减少和防止违章作业,从而避免事故发生。
        (四)加强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
        开展经常性、专业性、季节性和定期检查是保障各项安全工作按管理制度执行以及防止事故发生的必要手段。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作为出发点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可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与危险因素,为工人创造良好的作业条件,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保障安全生产经费的投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加强安全生产费用管理,维护企业、职工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保障公司的安全费用切实落地。企业必须保障安全生产经费足额投入,保证安全用品采购、安全设备设施到位、安全培训开展、安全隐患整改等安全管控措施手段能够正常实施,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六)强化应急救援工作的落实和管理
        能否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是降低伤害、减少损失的关键。做好日常各类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让广大参建人员、参建单位、周边配套单位、有关部门参与到应急救援过程中,在全员参与过程中,真切掌握自救和救人的方法,关键岗位人员及专职安全员在遇到险情或事故时,能够在第一时间避免事故发生或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
        三、结语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通过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安全经费的投入以及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部署来提升安全文明施工和管理水平,有效杜绝事故。
        参考文献
        [1]王国彪.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9,(08)
        [2]孟宪杨.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努力方向.山东工业技术,2014(21)
        [3]吴梦霞.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