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发挥作用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期   作者: 任品会 李小娟
[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种符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求、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实现的科学发展理念。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护农业区域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以及改善农业发展质量而言具有显著意义。为此,有必要建立起对于植物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全面认知,深刻理解植物保护之重要性,并采取科学策略提高保护植物能力,切实推动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如何使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发挥作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植被保护;生态农业;新技术;作用;应用
         引言
         传统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存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现象。应用植被保护新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生态农业的综合价值。在现代化农业技术水平稳步提升的背景下,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仅要求产量的提升,还需要做好植物保护等方面。将生态农业与绿色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对植被保护新技术的作用认识,有利于推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实施的重要性
         绿色农业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理念,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不但要发展农业经济,还要将生态环境保护起来,改造以往的农业种植模式。充分分析我国实际情况,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与此同时,实施植物保护措施,促进农业持续性发展。针对不同的农作物实施不同的植物保护技术,能够节约财力、人力以及物力,避免资源浪费现象。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存在病虫害的问题,实施植物保护技术,病虫害的发生率较低,促进植物成长。在传统农业种植过程中,主要实施喷洒农药的方式,减少农药使用之后,农作物的产量明显提高,且质量安全具有保证。实施植物保护技术后的农产品,更加绿色环保,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具体应用
         2.1防虫网隔断技术
         植物保护新技术中的防虫网隔断技术,属于一种物理技术。其有效的隔断了虫害,并且降低了害虫的繁育能力。基于不断的推陈出新和实际应用,防虫网隔断技术满足了全国各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该技术还能够调节土壤湿度,降低植物发生软腐病的问题。在实践运用中总结经验,发现隔断效果最佳的是30目防虫网。其不仅不会影响植物原有的生长环境,还能抵御虫害。防虫网隔断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通过调节植物生长的周边环境,达到良好的生态效果。在我国生态农业的引导下,明确绿色农业生产理念。有效的应用植物保护新技术,最大程度上降低害虫对植物产生的不良影响。例如:种植生菜时,可以使用防虫网隔断技术。干扰害虫的肆意生长,保证生菜种植周围的良好环境,温度和湿度达到标准,全面提高生菜的产量。从而达到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目的。实践证明,植物保护新技术中的防虫网隔断技术,满足生态农业的发展需求,可以得到全面的推广使用。
         2.2三诱技术
         在生态农业植物保护技术中,三诱技术是“色诱”、“性诱”及“光诱”三种技术的统称。其中,频振式杀虫灯就是通过光、色、波这三类害虫较为喜欢的方式来对害虫进行诱杀,通过这光、色、波可以将害虫聚集到固定的位置之中,再集中对其进行消灭。作为一种物理防治的方法,频振式杀虫灯可以在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对害虫进行消灭,不会对环境和其他生物产生危害,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黄板同样属于三诱技术的一种,主要是利用了部分农作物的害虫具有趋向黄颜色的特性,例如茶蚜虫等,可以将黄板设置在田间来对害虫进行诱杀,这种方式同样属于物理防治,对环境的危害几乎为零。除了上述两种物理防治方式外,性诱剂也是三诱技术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植物保护技术。在应用该技术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释放害虫的性激素来对其进行引诱,一方面诱杀害虫,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害虫接收性激素的能力产生影响,降低害虫的繁殖能力。该方法属于生物防治的一种,同样不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2.3黄板的应用
         黄板诱捕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式是利用害虫的趋黄性而实行的集体诱捕的物理杀虫方式,这种杀虫方法主要应用于茶叶蚜虫、潜蝇成虫等害虫中,杀虫效果明显,且投入成本相对较低,也适用于菜地、果园、茶园等。在田间采用黄板诱捕方式时,需要用竹竿或细木棍支撑黄板,使其成棋盘状分布,控制好位置和方向,就能很好地起到杀虫效果。
         2.4其他防虫技术
         植物保护新技术中的其它防虫技术包括物理技术。物理技术符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其能有效降低生物周边环境的破坏,减少污染物对农产品的损害。但是通过实践证明。单纯的运用物理技术,无法有效解决病虫害对植物造成的威胁。在使用物理技术的过程中,还需要融合化学和生物技术。例如:在植物的生长环境中投放害虫的天敌,通过食物链的方式减少害虫的数量。但是运用化学技术需要提高认识,控制农药的使用量。明确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建立植物保护监测站。全面推进科学有效的生态农业发展工作。数据库技术也是当前先进的植物保护技术。在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运用数据库技术,能够有效的筛选植物信息。整合植物相关资源内容,从而解决植物保护过程中面临的相关问题。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工作人员将各类植物信息输入其中。也可以利用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分析植物生产全过程的各项内容,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当前,我国的数据库技术逐渐成熟,其中涵盖植物保护的综合信息,配合专业的软件,可以为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发挥最大价值。
         3基于生态农业对植物保护技术的几点思考
         3.1实施综合防治方法
         在以往的生产过程中,农业种植使用的农药和化肥较多,能够将农产品质量提高,但是植物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降低了农业产品的安全性。针对目前的农业生产而言,需提高病虫害的重视程度,实施综合治理防治方法,尽量少使用化学药物,避免污染农产品。
         3.2构建病虫预测体系
         农作物的病虫害都是可以提前进行预防和预测的。通过构建科学的预测体系,可以控制和降低病虫害的危害,也可以有效地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在农业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当地植保部门应该重视对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通过多种手段来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更好的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提高宣传力度,增强农民保护植物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要想切实加强植物保护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调动人的能动性,促使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农民增强保护植物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农民建立起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全面认知,促使他们充分理解保护植物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在农业生产中采取各项科学技术保护植物、减少环境污染,并自觉遵守与农业生产相关法律法规。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农业理念的深入人心,如何使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当今思考的重要课题。实现新技术的融合使用,在植物保护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生态农业生产效率。面临现有的生态农业发展问题,各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勇于创新,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积极的解决现有矛盾,才能使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不断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红杰.试析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9(04):72-73.
         [2]刘明霞,韩丽.探究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8(19):52.
         [3]刘培源,王然.生态农业中植物保护的核心技术与方法[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0):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