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孙镇府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期   作者:孙镇府
[导读]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是当前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施工结构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是当前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施工结构,主要就是由于其灵活的结构布局、轻便的墙体和良好的抗震性能。因此说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这些优势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运用,在组织整体房屋建筑施工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
         引言: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只有加强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把握好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浇筑、养护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有效增强混凝土的结构强度,避免出现裂缝等问题,才能切实有效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1、混凝土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特点和原则
         1.1 混凝土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特点。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过程中常用的建筑材料,是通过将砂石、凝胶材料与水进行一定比例的配比、搅拌、融合之后,得到的水泥制混合物,其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并且可塑性强,保持较为持久,通过将混凝土浇筑在钢筋中,可以有效增强钢筋的强度,实现钢筋支撑能力的有效提升,可以起到较好的抗震效果。但是,如果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配比不合理、浇筑质量不合格以及出现混凝土裂缝等问题都将对建筑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
         1.2 混凝土在工程建筑中施工技术的原则。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是对建筑工程质量起到直接影响的关键要素,是施工建筑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的主要内容,为了保障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有效性,必须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环境情况,按照建筑施工整体建设要求,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在工程建筑过程中严格执行混凝土的浇筑方案,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全过程管控,保障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使其符合各项技术参数的要求,做好混凝土结构中水泥的温度与应力控制,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等。
         2、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问题
         2.1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在工程进行混凝土施工时, 由于混凝土原材料的来源十分广泛,凝固之后的质量也不一样。所以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公司的要求,针对他们对工程质量的各种需求以及前期造价来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原材料。此外,还要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进行严格的管理,施工必须根据相关规定执行,以保证最终的施工质量。(1) 混凝土原材料和配比问题混凝土的材料的选取一定要按照国家规格和要求进行。(2) 混凝土的施工操作混凝土的施工,要有科学的规划,合理的组织,并且要严格执行,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任何环节中的所有操作和施工质量都达到了相关规定的要求,例如相关规定对混凝土的强度做了要求,必须要在1.2PMA 及以上时才能使混凝土受到压力时能够承受得住,能够保持稳定。(3) 混凝土的搅拌过程混凝土搅拌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技术好坏,混凝土的选材配比也很大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由于混凝土的强度、质量与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需要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相关配比原则进行配比,然后才能进行搅拌工作。
         2.2 人员因素。施工人员大多都是外地的务工人员,他们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专业性培训,对施工中的安全隐患缺乏了解, 在具体施工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违规操作,这对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来说极为不利。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对施工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理论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质量隐患降到最低。
         2.3 对混凝土结构的养护不足。如果混凝土热量不能够有效地散发,那么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度差异较大,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一些裂缝,不仅影响混凝土质量,还影响混凝土美观。在混凝土结构使用阶段,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振捣,以帮助混凝土散发其中的热量,并且也能够极好地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强度, 以此满足建筑建设需求,切实保障混凝土的建设质量。

在实际施工阶段,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在浇筑完混凝土结构后,施工人员未能定期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甚至直接忽略养护步骤, 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结构,也对施工建筑整体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
         3、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3.1 后浇带防水工程。防水工程是后浇带建设施工的基础内容,主要是针对混凝土结构建筑裂缝、沉降等问题进行的防护与修补措施。为了更好的控制工程建设质量,避免出现返工、重建、补建及安全隐患问题,工程队伍不仅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做好防水工作,在建筑后期的养护阶段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防水建设。具体来讲,防水工程可以分为底板防水与墙面防水两种。墙面防水是指在墙面涂刷防水材料来保证后浇带干燥,而底板防水主要以使用防水卷材为主,防水卷材的铺设能够有效的避免水分侵入建筑底板内,确保了底板的干燥。在进行底板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设置好防水带的位置与宽度,对产生裂缝的建筑工程做好补救措施,如,在裂缝处添设防水卷材、涂刷防水材料等,避免风力、雨水侵蚀。
         3.2 钢筋绑扎的技术控制。钢筋捆扎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基础,影响了工程整体的稳定性与完整性。为此,技术人员在进行捆扎操作前,需要依照设计标准对钢筋材料的硬度、韧度抗变形等性能进行检测,在质检合格后开展实践工程。在绑扎时根据施工图纸的内容来进行钢筋的检查,确保选用的钢筋型号以及尺寸都与设计的图纸内容一致以后才能够开始绑扎。在开展钢筋捆扎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注意:首先,需要搭接的钢筋末端与捆扎弯折部分的间隔应该超出钢筋直径十倍距离以上,避免接头部分与最大弯矩处重叠;其次,在钢筋拉力较强的部分, 可以将一级钢筋绑扎接头的尾部作为弯钩,而二级钢筋却不能这样做,在钢筋搭接位置,要用铁丝将其中间与两端扎牢。
         3.3 养护技术。养护技术是现阶段工程中减少混凝土裂缝发生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措施,也是进行混凝土浇筑的一个必要的环节。做好养护工作,不仅能够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一般情况下,养护工作是在完成了混凝土浇筑并且进行了振捣后12 个小时内进行的。养护工作不局限在浇筑的环节,也可以是在拆完模型后进行混凝土养护。养护的方式一般都是喷水,喷水的频率有一定的要求,但并不是完全固定的模式,具体的情况还要根据工程建筑现场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有条件,应该养护一周以上。在我国目前比较普遍的养护方式有三种:浸水养护;覆盖养护;围水养护。
         3.4 严格控制工程混凝土浇筑过程。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 需要根据建筑的要求以及相关规定提前制定好方案,然后对现场进行浇筑的设备等进行严格的审查,保证在浇筑过程中不出现错误。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关的工作人员管理标准,保证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实现整个浇筑过程中的浇筑质量,以满足最终验收的质量要求。
         3.5 模板支撑技术。第一,支撑的安装必须支承在坚实的地基上。第二,支撑的安装必须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保证灌注混凝土时不会出现下沉现象。第三,上、下模板的支柱必须安装在同一竖直中线上。第四,模板支撑与脚手架之间要完全分离,不发生任何联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钢筋混凝土本身具有较强的结构性能,通过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企业健康发展,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旭,鞠传芳.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J].居舍,2019(15):44.
         [2]夏建长.试析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9(04):117-118.
         [3]李剑飞.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居舍,2019(07):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