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施工全过程管理 保证建筑装饰高质量施工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徐鑫华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迅速,与之相关的建筑装饰行业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本文介绍了建筑装饰施工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加强施工全过程管理,保障建筑装饰质量的方法,以期提升建筑装饰工作的质量符合要求,同时令施工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上海金筑装潢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迅速,与之相关的建筑装饰行业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本文介绍了建筑装饰施工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加强施工全过程管理,保障建筑装饰质量的方法,以期提升建筑装饰工作的质量符合要求,同时令施工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施工管理;建筑装饰;动态监控
        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人们开始的审美要求不断提升,建筑的格局、配色等装饰施工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建筑装饰理念不断受到新观念的冲击,为避免因装饰施工影响建筑质量的情况发生,施工方面需要加强对施工水平、结构规划、材料质量等方面的监管。
        一、建筑装饰施工的重要性
        建筑装饰工作主要负责在建筑的表面敷设装修层,提升建筑的美观性和实用性,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房屋内外的清理粉刷、门窗安装、内部结构的规划装饰等环节。在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施工的质量与人工、技术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提升建筑的美观程度,在进行装饰作业的过程中,监管人员应加强对施工前准备工作、实际施工规程以及验收过程中,施工技术、成本等方面的管控,从而令施工的质量达到建筑装饰的施工标准,达到提升建筑整体质量的目的。
        二、通过加强施工全过程的管理,保障建筑装饰的质量
        由于建筑装饰施工步骤繁复,为避免在建筑装饰过程中出现类似装饰设计不规范、施工人员素质低、装饰建材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专业人员对施工进行全程的指导监控,进而满足用户对建筑装饰的要求。
        (一)完善建筑装饰施工的监管机制
        当前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迅速,在建筑装饰施工涉及的分包单位数量多、施工工序复杂,但部分装饰公司并没有制定明确的管理办法,并且一些资质不健全的小型承包商完全没有制定管理机制,导致消费者在面对工程质量差、工程逾期、施工人员服务态度恶劣等不良现象时,无法应用明确的监督惩处的制度对上述情况进行有效的处理,进而影响建筑装饰行业整体的形象。为解决这一问题,监管人员可以通过制定健全有效的施工管理机制的方式,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施工的整体质量安全。具体来说,装饰公司在参考国家颁布的《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以及施工地方具体施工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用户需求的管理制度,同时为确保制度的权威性,企业领导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牢记监管制度,并通过定期巡查装饰施工现场的方式,保障下属员工能够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1]。
        (二)强化对建筑装饰设计图纸的把控
        建筑装饰设计方案与施工后的整体效果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设计图纸越规范,施工完成的效果就会越好。但现阶段存在部分装饰施工单位的装饰施工仅凭过去的设计经验,并没有在进行施工前对建筑的装饰效果进行专业的设计,再影响施工进度的同时,还可能导致装饰的整体质量不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例如,某建筑装潢公司为当地某户人家进行室内装潢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厨房电线插座的使用情况,电源插座被橱柜阻挡,太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正常用电,导致施工方在工程完成后,重新拆除橱柜,改迁电路,在增加装修成本的同时,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生活。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建筑装饰企业应加强对施工图纸设计的把控,尽可能的规避风险,降低成本。具体来说,在进行建筑装饰施工前,项目部应对设计图纸进行分析会审,将可能存在问题的部分进行汇总,并与图纸设计方、用户进行沟通,明确建筑水电布局设计,并对装饰的美观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比较高的解决办法,尽可能在实际装修前选择环保安全的装饰材料和实用的施工技术,确保后续工程的顺利展开。同时监管人员应当加强对建筑装饰设计图纸的把控,明确建筑构造图、装饰施工图以及后续的效果图,尽可能保障装饰设计的美观性、实用性和经济性,并对所需的人工、材料进行统筹安排,尽可能避免因设计存在缺陷导致后续的安装、土建工作受到影响的情况。
        (三)强化对建筑装饰材料质量的关注
        当前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迅速,建筑装饰材料作为装饰施工的基础物质,其材料质量与价格与施工的效果密切相关。

由于建筑材料存在种类多、更新速度快、产地不同、中间商赚取差价等情况,导致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同时由于部分装饰产品生产厂家为追求更高的利益,制造出的材料质量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例如,某装修公司为当地电视台安装的隔音板不符合相关质量要求,在装修完成的第二年春节期间,因燃放的烟花爆竹进入电视台与隔音板接触,导致隔音板燃烧,并引起一场小型火灾,严重降低了建筑装饰的安全性。对此为保障建筑装饰的整体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加强与材料生产厂家、预算审核部门、施工方的联系,提升对材料的种类、数量、质量等性质的关注度,确保每一份装饰材料都具备相应的质量合格证书,尤其是某些关键性的装饰材料,在大量购买前需对其质量进行检测,并将材料的购买数量、材料品质、材料购买日期、检验结构等记录下来,严禁为降低成本选用低档次建筑装饰材料情况的出现。
        (四)强化对建筑装饰施工人员的监管
        由于在建筑装饰过程中,主要的工作是由施工人员完成的,其专业水平的高低与施工的整体效果密切相关,若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不够高,极有可能导致装饰施工的质量不能达到预期标准,以至于出现返工的情况,在造成工期延长的同时还会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例如,某装修公司在对某处家居建筑进行内部装饰的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张某、李某两人混合的水泥不符合建筑装饰的标准要求,在支架拆除的第二天傍晚吊顶整体脱落,幸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屋内存放的材料但范围损毁,增加了装修成本,延长了施工时间。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建筑装饰公司在选择施工人员的过程中,应对其专业技能、个人素质、工作经验等进行审查,并定期对其专业能力开展培训,使其能够创分了解施工管制制度,尽可能的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考核的方式,了解施工人员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以便减少实际工作过程中不符合装饰施工技术标准的情况的出现概率,提升建筑装饰施工的效率。此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监管人员应当建立权责分明的管理体系,通过将具体装饰施工工作分配到个人的方式,维持整个施工现场的人员稳定,在出现问题后有效的对其进行处理[2]。
        (五)强化对建筑装饰施工工艺、器具的监控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建筑装饰工作相关的新型技术、工具、材料等越来越多,为保障施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技术部的工作人员可以收集当前市面上常见或最新的的工艺技术、材料等与施工相关的信息,并将其普及到施工人员当中,从而提升施工的效果。同时,为避免因施工器具损坏、丢失等情况造成工程延期交付的情况,施工班组应加强对施工器具的管理力度,具体来说,在施工过程中,监管人员可以通过制订表格令应用施工器具的人员登记使用时间、器具情况、使用目的等信息的方式,降低器具丢失、损伤的概率。此外,为延长施工器具的使用寿命,监管人员还需要定期对器具进行归类摆放、维护保养,确保器具可以正常应用于施工过程中。
        (六)强化建筑装饰施工验收管理效果
        为保障建筑装饰的质量能够符合用户的需求,避免建筑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监管人员可以通过加强验收管理的方式,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例如,某装修公司的工作人员孙某,为加快施工进度,在墙面抹灰没有晾干的情况下,就进行打腻子、刷涂料的工作,导致工程完成后墙体腻子、涂料大面积脱落,在延后工期的同时,增加了施工成本。具体来说,在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监管人员应在每完成一项工序后,对其质量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记录下来,以上述事件为例,监管人员应当在墙面抹灰这一工艺完成后对施工情况进行记录,并参照天气预报对近几日的天气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出抹灰可能干燥的时间,并将干燥时间记录下来,然后在确定墙面完全干燥后,令施工人员进行打腻子、刷涂料等工作。同时对部分重点装饰施工完成后,监管人员应当联合甲方人员共同对其进行查看检验,在保证施工合格后在现场共同进行签证,并给予对方结算凭证依据,严禁后续补签事件的出现,进而保障建筑装饰的整体质量[3]。
        结论:现阶段房地产行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建筑装饰作为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技术、材料等随着科学技术和流行趋势在不断更新换代,建筑装饰的质量与用户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保障建筑装饰的质量安全,可以保障建筑的使用寿命,提升建筑企业的业内口碑,因此在建筑过程中需加强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董长宽.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质量管理方法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22):202-203.
        [2]范亚青.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与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6):158-159.
        [3]朱宗飞.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6):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