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m后张法预应力T型梁施工技术及其应用初探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张迁雾
[导读] 摘要:本文以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D标工程为例,分析施工过程中30m后张法T型梁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
        身份证号码:41022519891210xxxx
        摘要:本文以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D标工程为例,分析施工过程中30m后张法T型梁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施工工艺,落实工前准备,对钢筋、预埋件、模板、混凝土、预应力张拉、压浆封锚等重点施工技术及其应用做出简要说明。
        关键词:后张法;预应力;T型梁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数量的增加,桥梁工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后张法预制T型梁为桥梁常用结构之一,而预应力施工技术为桥梁工程的关键技术。把握好后张法预制T型梁的各个施工环节,尤其是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各个施工流程,对提升公路桥梁质量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介绍
        本工程起于澄江县,起点桩号为YK100+560,止于余家海,终点桩号为YK124+397.807,本段工程全线长约24km。本工程共有大中型桥梁8座,匝道桥梁4座,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的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共计预制T梁1701片,单片梁长27-35m,以30mT型梁为主。后张法工艺相对复杂,工量大、难度高,但本工程预制T型梁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技术可以有效的满足对施工进度的要求,推动工程进展,节约大量工期。
        1.2 T型梁
        本工程预制T型梁选用后张法预应力技术施工,其主要的施工流程为:施工前,建设T型梁预制场,制梁、存梁台座的施工和厂家定制组合钢模板等;在钢筋工程中应注意钢筋的加工、制作、绑扎、预埋件的埋设、波纹管的安装固定等;在模板工程中应注意拼装顺序、整体线形;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分层振捣,浇筑完成后拆模、养护;在预应力张拉过程科学确定钢绞线长度、张拉顺序等;最后进行压浆、封锚、移梁等。30m预制T型梁制作施工过程中,预制T形梁、横隔板、翼板湿接头采用C50标号混凝土;在预应力钢绞线的选择上,采用符合GB/T 5224-2003标准的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各项参数指标为:弹性模量为Ep=1.95×105Mpa,公称面积为140mm2,公称直径为φs15.2(7φ5)mm,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pk=1860MP。预制T型梁高度为2.0m,T型梁设计间距为2.3m,中梁的预制宽1.8m,跨中段预制T型梁梁肋宽度采用20cm,马蹄宽度采用50cm,靠近端部时梁肋宽度由20cm渐变至50cm,与马蹄同宽,其渐变长度为3.6米,然后梁肋宽由50cm渐变至60cm,其渐变长度为1.2米,在端部1~1.4米范围内梁肋宽为60cm。中隔板底面横坡与梁顶横坡一致,端隔板底面横坡与每孔两端横坡一致。
        2 30m后张法预应力T梁施工技术应用
        2.1 工前准备
        预制T型梁使用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需要落实工前准备,在预制场地的选择方面,应选取距离搅拌站位置近的场所。本工程将预制场选择在和搅拌站间距<200m桥梁重点位置,便于两侧桥梁的T型梁架设施工。场地和桥面之间高程差小,能够满足运梁车的行驶要求。预制场承载层应压实及场地硬化,并在场地周围设置排水沟,保证预制场内场地干燥不积水,防止产生塌陷情况。
        制梁台座也是准备工作要点,台座基础部分承载性能良好,才能保障桥梁使用环节不产生沉降。因此,本工程施工之前应夯实地基,使用C25标号的混凝土浇筑宽度120cm、厚度为30cm的制梁台座扩大基础,扩大基础内铺俩层10cm×10cm的Φ16钢筋。台身采用C30砼,台身中间布设一圈Φ16方形钢筋笼,台座顶部高出地面30cm,并在台座上预留出吊梁槽与拉杆孔,其上方铺设厚度为6mm的钢板。工程存梁台座均使用型号为C30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台座过程增设型号为钢筋网,提升底座刚度。
        在模板的准备过程主要准备端隔板、胶管、侧模等。模板使用钢板材质,厚度6mm。模板加工过程需要结合梁尺寸进行,施工过程中在台座和模板、模板和模板等相接位置设置防水条,保障其具备良好的密封性。
        2.2 钢筋制作和安装技术
        在钢筋工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进场钢筋的质量,下料的精准度,钢筋弯制情况以及连接情况等。所有的钢筋接头均使用焊接,并使用电焊机完成定位网的焊制,落实胎具检查,保障其精度符合标准。在绑扎钢筋环节,应在台座上完成横隔板、腹板、马蹄的绑扎,完成后穿预应力波纹管孔道,然后完成模板的拼装,再进行T型梁行车道板钢筋的绑扎。横隔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应放置马镫进行支撑,保障其骨架稳固。在连接波纹管时,应选取长30cm接头管,在两端使用胶带封裹。孔道位置应平顺固定,使用“井”型钢筋托架,焊接到水平筋位置。


        2.3 安装预埋件
        该项目中涉及到的边梁和边跨等各类预埋构件较多,在边跨位置要先预埋锚垫板、套筒以及套筒座板,同时还应预埋梁底钢板以及伸缩缝钢筋,预埋边梁位置防护栏钢筋。此外,在预埋中梁位置处连续钢筋应全面检查,防止预埋遗漏。预埋钢筋主要为U型锚筋,其和钢板在进行平焊过程可能导致支座位置预埋钢板表面发生变形,所以可使用夹具对预埋钢板的锚脚位置进行焊接,使钢板固定在夹具上,并在二者之间接触位置设置厚度为3~5mm薄钢垫片,焊接时预留反拱。
        2.4模板施工技术
        T型梁的施工应整体拼装梁体模板,先在台座上标记出梁轴线,确定横隔板位置,之后进行拼接,保证接缝平顺。立模过程中先除锈,在模板上涂抹脱模剂,之后在接缝处设置密封条,完成端模安装与侧模安装。拼装环节使用龙门吊将模板吊装到制作台座,拼装时随时调整线形、梁长。使用密封胶在底座、接缝位置,避免出现漏浆情况,安装结束之后检查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验收合格之后开展后续施工。
        2.5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应落实预埋件、钢筋、模板等施工检察,确保预埋件位置合理,钢筋数量、焊接、绑扎等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且模板的大小、拼装、稳定性良好。混凝土的浇筑应选择温度、气候适宜的时段,不可在暴雨、高/低温、大风等极端气候下施工。保证混凝土到场后45min之内完成T型梁的浇筑作业。控制入模温度在5~30℃之间。振捣过程使用附着式振捣装置,使用侧振工艺,配合插入式振捣棒,灌注和振捣同步进行。振动时间根据混凝土表面平整程度,是否出现翻浆和气泡等状态为参考。本工程灌注马蹄位置时,将腹板位置振动器开启,入模的同时完成振捣。当混凝土完全充满马蹄灌注区域后,可将腹板位置振捣停止,随即开始马蹄部位插入式振动,按照混凝土灌注量为基准开启振动装置,不可对模板进行空振。浇筑上翼板时,使用插入式振动装置,并整平混凝土表面。在梁端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选取直径30mm的振捣棒,确保端部混凝土振捣密实。在钢筋密集位置,使用人工振捣方式辅助附着式振捣器完成振捣。混凝土浇筑10~12h之后,强度达标进行拆模,使用人工配合龙门吊拆除模板,不可用力敲打,防止梁板棱角位置的混凝土脱落。拆模之后进行梁板养护,使用覆膜、喷淋等方式养护梁板。
        2.6预应力张拉技术
        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按照设计要求合理确定张拉时间。当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才能进行预应力张拉。在预应力张拉环节,钢绞线长度的确定为重点内容,在下料时应保证绞线长度为孔道净长和预留长度之和。计算过程将孔道长、张拉值、回缩量、锚固厚、外露长等要素。本工程钢绞线确定过程按照共公式:L=L0+2(L1+L2+L3)计算,其中L代表下料长度,L0代表孔道长度,L1代表锚固长度,L2代表千斤顶长,L3代表外露长,经计算之后该工程钢绞线的下料长度为L=L0+100cm。在预应力筋下料时,使用砂轮锯完成切割,并在切口位置两侧<20mm距离牢固绑扎,不可使用电焊和气焊进行预应力筋的焊接,避免其产生热损伤。
        在预应力筋安装之前,应先将孔道清理干净,保持畅通,梳理钢绞线之后编匝成束,配套使用油泵、千斤顶以及锚具。张拉过程按照束号进行,在单束钢绞线的张拉过程中,使用初应力,持续荷载2min之后进行锚固。张拉时两侧对称进行,按照编号顺序。千斤顶作用线和应力轴线互相重合。钢绞线的张拉需要符合设计标准,按照锚固位置损失值合理调整张拉力,最大张拉<0.8Ryb。张拉环节使用双向控制指标,将应力作为主要标准,伸长值作为核实标准,保证理论和实际误差<6%。同时张拉环节产生滑丝和断丝数量<1%。当超出以上标准时,需要对钢绞线进行更换,张拉环节不可产生钢绞线整根断裂,锚固时应确保预应力稳定,回缩值<6mm。
        2.7压浆封锚技术
        压浆施工前,填封锚垫板缝隙、湿润孔壁。水泥浆配置强度、泌水率等和设计相符,水灰比控制才0.4~0.45之间,当使用减水剂时,可将水灰比适当减小至0.35m,泌水率≤3%,膨胀剂<15%,搅拌时间>2min。压浆过程,保证在泥浆配置45min之内压入到管道内部,注浆环节不断搅动。从下层孔开始压浆,由最低点处压入,从最高点泌水,均匀压浆。将压浆压力控制在0.7MPa之内。出口位置浆液和注浆粘稠度相同,泥浆注入和流出时间<10s时,可将出浆口关闭,稳定注浆孔压力,保持0.5MPa压力持续注浆2min,以便管道内饱满压浆。压浆结束之后进行梁端冲洗,准备梁体封锚。此过程应先使用钢筋网封住两端,在支撑板上点焊箍筋,之后将封端模板固定,防止浇筑环节发生位移,对梁长产生影响,最后浇筑封端混凝土。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桥梁工程施工环节,后张法预应力T型梁的应用范围较广,可保证桥梁上部结构的稳定性,减小梁体结构的混凝土体积,进而降低地基的承载要求。在施工重点环节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控制施工质量,保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的顺利应用,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唐利. 浅谈30m后张法预应力T梁预制施工控制[J]. 建材发展导向, 2016, 14(7):261-262.
        [2]胡民建.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梁施工技术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5(9):153-154.
        [3]庄伟春.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梁施工技术探讨[J]. 福建交通科技, 2014(3):58-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