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应用要点探讨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黄有志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项目越来越多,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部分工程出现裂缝对工程产生了不利影响。
        广西北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项目越来越多,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部分工程出现裂缝对工程产生了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应弄清楚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过程控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裂缝出现的几率。同时,在采取控制措施后,仍要进行细密检查和正确处理,来对其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从而保证其正常使用。本文在此从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出发,对如何做好混凝土裂缝控制提出了几个重要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施工方法;控制措施
        前言:混凝土施工作为工民建工程基础,在设计和施工中因为结构、施工、自身等诸多方面影响,极易产生裂缝。这个问题日显突出,还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有必要结合其成因,有的放矢的做好裂缝预防和控制工作,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
        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概述
        混凝土结构是工民建施工中常用的建筑结构,混凝土是由水泥、石灰、水和外加剂配置而成的非均质的脆性材料,混凝土结构施工需要详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混凝土配置、灌注和养护的正确进行,减少混凝土中的微裂缝和气穴,避免混凝土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腐蚀,提高混凝土整体的承载能力、抗震能力和耐久性,在提高建筑结构外形的基础上减少工民建混凝土结构的变形裂缝,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混凝土建筑工程具有非常大的比例,但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混凝土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若想促进我国混凝土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必须运用科学的施工方法、采用优质的建筑施工材料,对混凝土建筑工程裂缝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尽可能的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发生的机率,全面提高我国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1、结构设计原因
        在设计荷载范围内,超过设计荷载范围或设计未考虑到的作用、构件断面尺寸不足、钢筋用量不足、配筋位置不当终吉构物的沉降差异、次应力作用对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估计不足等因素是由于结构设计而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想要减少由于结构设计的原因而产生的裂缝,可以在设计阶段通过受力计算及裂缝验算来进行裂缝控制,但是对于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通常采用设置变形缝、后浇带等构造设计来进行裂缝控制。
        2、材料选取或配制不当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进行适当的材料选择,如果水泥等复合物材料选择不当、超过使用期限或者调配比例不合理,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情况产生。另外,材料配制不当也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一个常见原因,其中关键问题是水灰的配比不合理,没有按照水灰配比的标准进行配制。
        3、工程施工过程中操作方式不当
        在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也是引发工民建混凝土裂缝的关键原因。比如,如果在混凝土并没有完全达到终凝时间的时候就使其承担荷载,或者太早地对混凝土进行拆模等等,就很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裂缝的情况。如果工民建混凝土中砂石的含泥量超过标准,会直接导致材料不符合要求,造成结构裂缝的产生。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在不适用其他任何工具和措施的情况下,对板的上层钢筋进行肆意踩踏,会导致钢筋因为过细出现变形的情况,最终造成板面裂缝的产生。
        4、温度方面
        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裂缝类型之一就是温度裂缝。它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凝结硬化的过程中释放出了大量的热量,这些被释放的热量不断的在混凝土的内部汇聚凝集,使得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逐渐增大,进而引起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从而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的裂缝。同时,混凝土在后期的降温过程中,由于其构件基础的制约,容易在其内部产生相应的拉应力,进而在混凝土的内部产生裂缝。


        三、有效做好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几个重要措施
        1、优化设计
        设计时应当充分的考虑当地气候条件,还要加强对工程混凝土薄弱位置进行修复和巩固,避免由于温度差的造成混凝土产生内部应变力,从而影响工程的整体机构。与此同时,对于钢筋的选取要进行一定的注意,要选取保护层厚度较小的,这样不会因为保护层厚而出现温度裂缝的现象;除此之外,设置后浇带和伸缩缝的方法对大体积的混凝土进行小的分割,同时还可以设计合理的结构与形状,以此对混凝土的散热面积进行扩大,从而避免其内部温度的升高过快,从而减少应力的集中情况并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同时在设计中还应尽量采用二次浇注的方法来进行混凝土的混凝土施工,并在二次浇注时加设聚丙烯纤维网或者钢筋网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能力。
        2、加强施工方案控制
        对预防、控制裂缝有决定作用的是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主要应确定几个关键工序。避免变截面处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采取加强措施;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配筋等。提高混凝土的拉伸应力。还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适量掺加塑化剂等。一般情况下浇筑时间应尽量选择在天气情况较好和昼夜温差不大的时机。如果必须在夏季施工,则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来控制混凝土温度。只有施工方案合理,才能保证施工质量。从而减少和控制裂缝的发生。
        3、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控制
        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搅拌方式进行搅拌,在保证混凝土被搅拌均匀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应用。在混凝土浇筑环节,也需要对浇筑的力道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出现漏振或者过振等方面问题。另外,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应该选择合适的浇灌时间,尽量避免在恶劣的气候下作业,以确保浇灌的质量。
        4、加强施工方法控制
        在具体混凝土浇筑和施工中,要注意预留一定孔道,在凝固散热阶段适当的通入循环冷水或冷空气进行冷却,但注意降温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0.5-1.0℃/h为宜。在大型设备辅助作业时,可以以1-1.5m为单层厚度进行分层浇筑,便于降低混凝土凝固约束力和散发热量。如果浇筑施工地点为岩石地基或垫层厚度较大区域,要注意在浇筑底部设置一定的防滑隔离层,在横截面不平整部位铺设为渐变形式,对约束力进行消减,并适当加大振捣提升密实度。在施工进度允许时,要尽量延长拆模前的凝固时间,拆模初期混凝土表面温度要控制在降低15℃以内。可以适当采用两次振捣技术、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增强混凝土抗裂性和强度。
        5、加强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是指在混凝土灌注之后通过控制其温度、湿度等条件,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和易性,避免产生裂缝。在夏季时,要做好混凝土表层的降温工作,对混凝土进行表层的敷设,通过洒水等措施降低温度,减小温差,防止表层的开裂。在冬季,要通过覆盖塑料膜、保温布等措施加强混凝土表层的保温工作,防止寒潮的侵袭。同时,还要确保混凝土的湿度,及时的进行洒水并覆盖湿润的麻袋和草帘等,增加混凝土的护养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质量和防渗性能,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6、强化温度控制
        混凝土的温控施工中,除应进行水泥的水化热测定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应进行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检测,在养护过程中应进行混凝土浇筑块体升降温、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等监测。这些监测结果能及时反映现场混凝土浇筑体块内温度变化的实际情况,以及所采取的施工技术措施效果,为工程技术人员及时采取温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结语
        综上,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施工中应认真分析裂缝出现的原因,从多个角度进行控制,对每道工序严把关,把好关,做到精心施工,以便能够有效的减少和避免混凝土施工出现裂缝现象,提高工民建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德仁.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3):269.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