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工艺系统的主要措施 张玉国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张玉国
[导读] 摘要:对工艺系统现状分析,通过优化浮选工艺系统、改造优化煤泥旋流器及卧式筛网沉降过滤式离心机截粗工艺系统、优化重介工艺系统洗选指标方案、改造优化辅助工艺系统,满足洗煤生产工艺要求,提高经济经济效益。

        汪家寨洗煤厂  贵州六盘水  553009
        摘要:对工艺系统现状分析,通过优化浮选工艺系统、改造优化煤泥旋流器及卧式筛网沉降过滤式离心机截粗工艺系统、优化重介工艺系统洗选指标方案、改造优化辅助工艺系统,满足洗煤生产工艺要求,提高经济经济效益。
        关键词:现状分析;工艺系统优化;经济效益
        1工艺系统现状调查分析
        1.1 浮选工艺系统
        二次浮选部分指标情况见表1所示。


        1.1.1二次浮选入料灰分低
        从上表可以看出,通过化验检测二次浮选入料灰分低,基本均在9.5%左右,按照产品质量要求,在保证精煤最终水分要求的情况下,完全没有进行二次浮选的必要。
        1.1.2二次浮选工艺效果差
        由于二次浮选使用药剂没有经过乳化,直接加入浮选机,矿浆与药剂接触时间短,一是使得部分药剂还未完全反应就从尾矿流失,导致油耗偏高;二是造成浮选尾矿中跑煤较多,尾矿灰分偏低,降低了浮选精煤产率。
        1.2 煤泥旋流器、卧式筛网沉降过滤式离心机截粗工艺系统
        煤泥旋流器分选后出来的精煤通过集料箱分配给精煤磁选机,通过磁选机将介质回收后,尾矿进入精煤泥截粗弧形筛进行截粗,筛下物料进入一次浮选,筛上物料进入精煤卧式筛网沉降过滤式离心机入料桶,与一次浮选精矿一起进入离心机进行脱水,脱水后的精煤运入产品仓,离心液进入二次浮选;通过煤泥旋流器底流口分选出来的中煤通过中煤集料箱分配给中煤磁选机,通过磁选机回收介质后尾矿进入斜管浓缩机。针对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其进行工艺性检测。经过煤泥旋流器分选后精煤灰分为14.72%,中煤灰分为19.06%。中煤里面精煤损失偏高,煤泥旋流器工艺效果达不到要求,分选效果差。截粗弧形筛入料灰分为17.60%;通过截粗后筛上物料灰分为11.69%,灰分偏高。筛上物料灰分偏高主要是由于难筛粒物料所占的比例高,使得筛板筛缝易堵,致使弧形筛筛分效率低,通过筛上直接进入精煤产品的高灰细粒物料所占的比例大。截粗精煤灰分过高直接影响最终精煤产品质量与精煤产率。
        1.3块精煤工艺系统
        1.3.1中损、矸损偏高
        平均中煤损失为21.32%,矸石损失为0.70%,损失偏高。主要原因是通过450万吨扩能技改后分选参数调整不及时,参数掌控不到位,操作连续稳定性差,各项指标波动大,稳定性差,导致中煤损失、矸石损失偏高。
        1.3.2最终精煤灰分不稳定
        因那罗矿煤煤质差,块煤夹矸量大,中间产物比例高。在入洗那罗矿煤时,生产精煤的块精煤部分灰分偏高(通过检测,在单独入洗那罗矿原煤时块精煤灰分达到14.9%~20.13%),常出现异常灰分,使得精煤最终灰分波动大,常常出现精煤车倒装情况,时有因外销精煤产品灰分质量不合格而产生商务纠纷情况。为保障外销精煤产品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降低重介分选密度,以牺牲精煤回收率为代价来保障精煤质量而满足用户需求。
        2优化工艺系统方案设计
        针对工艺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本选煤厂实际,提出工艺优化技术改造方案。
        2.1优化浮选工艺系统
        (1)在浮选四楼进入二次浮选的入料管上接一颗分管,连接到二次浮选精矿下料管上,通过阀门控制的方式分一部分矿浆通过二次浮选精矿下料管直接进入精煤压滤机入料桶,通过压滤机直接进行压滤,以此来减少二次浮选入料量,在通过加稀释水的方式来降低二次浮选入料浓度,以此来优化浮选操作参数,稳定浮选各项指标,提高精煤回收率,同时还可以降低油耗。
        (2)增设乳化站。通过对现场情况进行核实,将乳化站安设在浮选四楼。利用老重介八楼楼顶清水池的清水,在楼层间高度差作用下,利用清水形成的压力对浮选药剂进行乳化。加药地点设在浮选五楼412#矿浆预处理器前面,通过球阀进行控制药剂量,利用6分钢管将五楼加药漏斗与乳化站相连接,将药剂输送至乳化站进行乳化,再用2寸的钢管将乳化站的出料管管口与3113#二次浮选泵前管道相连,将乳化后的药剂输送至二次浮选入料管内,利用泵及管道在输送过程中对物料的搅拌作用,使药剂与矿浆充分混合矿化,提高二次浮选工艺效果。
        2.2 改造优化煤泥旋流器、卧式筛网沉降过滤式离心机截粗工艺系统
        (1)将煤泥旋流器中煤段底流口封堵,让物料全部由精煤段溢流口走,通过煤泥截粗弧形筛截粗之后,筛下物通过浮选机进行分选回收精煤,以此来杜绝因煤泥旋流器分选工艺达不到要求而造成精煤损失。
        (2)在精煤泥截粗弧形筛上安设JDQ-QD型击打器。通过安设击打器,在外部作用力的作用下,提高弧形筛的筛分效率,降低通过筛上直接进入精煤产品的高灰细粒物料所占的比例,进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与精煤产率的目的。
        3改造后取得的效益
        通过工艺系统优化改造,系统生产的连续稳定性得到极大提高,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好转,精煤回收率有了较大提高。通过优化工艺系统后,二次浮选尾矿灰分平均上升至36.71%,提高了9.25%;二次浮选油耗平均下降至0.0284kg/t,下降了0.0055kg/t。降低了精煤、中煤损失,提高了洗选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二是解决了煤泥重介旋流器因工艺分选效果差,导致精煤损失的问题;三是提高了浮选工艺系统的分选工艺效果并降低了油耗;四时解决了直线振动筛及磁选机喷水易堵及磁选机精矿下料管易堵的问题,提高了筛子脱介效果及磁选机对介质的回收,稳定了重介操作参数,提高了重介系统生产指标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解决了563#刮板输送机飘链的问题,减少了生产影响时间,降低了电耗。由于刮板输送机发生飘链事故影响时间较短,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除运转系统及产品仓系统设备停车外,其它系统设备均在运行,经统计系统运行总功率达3034kw,每月按30天计算,则每月影响生产时间减少了75h,用电量减少了22.76万度。
        4结语
        工艺系统经过改造和优化后,提高了精煤产率,减少了设备无效运转时间,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实践证明,改造优化工艺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还得加强管理及对设备的维护,以保障设备的工艺效果及生产的连续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谢广元.选矿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2]《选矿手册》编辑委员会.选矿手册.第一卷.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
        [3]胡为柏.浮选.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2.
        [4]王敦曾.选煤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