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建项目建设与运营一体化管理研究 王文龙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王文龙
[导读]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发展和完善,以及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大型公建项目管理中暴露处很多问题。
        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发展和完善,以及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大型公建项目管理中暴露处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工程管理领域实际情况,对比多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提出的将大型公建项目建设和运营初期阶段进行统筹的新视角,进而提出建运一体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建设与运营一体化模式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各地新城区涌现,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层出不穷。在其发展推动下,大规模公共建筑群整体建设如高等学府和大型医院整体搬迁等工程日益增多。大型公共建筑群建设项目是指特定区域内为实现特定主题功能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群体总和,一般包含三种以上的建筑类型,建筑单体数量超过十个,总建筑面积达十万平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群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涉及大规模不同类型建设单体建造价格及成本的管理,由此对传统造价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公共建筑项目的特殊性
        公共建筑项目包括的范围之分的广泛,例如:学校、医院、公园等,凡是属于社会服务性质的公共设施都属于公共建筑项目的范畴之内,而公共建筑项目也属于公共产品的一种,公共产品则是由政府部门拨款建造的,在其中具有公共产品特有的非竞争性与非营利性的特点,其对“公共性”空间的使用,这是公共建筑项目概念的核心内容,在为广大群众提供优秀的社会公共服务的同时,也是政府职能的有效果表现。各个城市由于自身的情况不同,对于公共建筑项目的可行性建设的进展也各不相同,有的已经进入了多种模式的社会化阶段,有的则还停留在传统的旧模式之中。关于公共建筑项目的可行性建设的研究,主要应该与政府的政策导向、服务行业的成熟与开放程度、公共设施内部管理机制、城市综合经济发展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相关联。
        2大型公建项目建设与运营一体化管理研究
        2.1方案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管理对策
        设计阶段作为项目实施阶段的重要环节,是将业主或投资方对项目的设项和策划的主要内容进行具体化、明确化的过程。设计阶段实施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后续阶段和项目的经济效。在大型公建项目中,因使用人、运营管理公司以及物业公司介入较晚或与建设相关方沟通协调不畅,造成频繁发生的设计变更直接影响了工程总投资的高低。经过实践检验表明,只要保证施工的安全可靠、设计的标准性和实用性,加强使用方在设计阶段与设计单位的横向沟通就有很大可能降低工程造价。据相关统计,设计结束前工作阶段是对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一个阶段,它占了一个工程项目总建设周期的25%;在初步设计结束时,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度高达75%;在设计结束时,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就只有35%了;等到开始施工之后,利用技术组织等能够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却只有5%左右了。据此看来,在投资决策结束之后,设计便成为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根据后者受前者制约的观念,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决定性作用应当表现为积极主动。详细来说,投资估算是制定初步方案和进行初步设计的基础,到了施工图纸设计阶段,施工预算应当是保证工程造价在控制范围内的基础。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不二手段,通过利用经济分析、效果评价、技术比较等手段,可以促进经济合理化,使得造价控制在每一项技术与设计措施之中再也不是空谈。


        2.2全方位风险跟踪动态控制理念
        大型公共建筑群建设项目单体多,且功能、风格各异,故项目本身影响造价的各类风险因素不仅较多,而且各风险源还存在一定的联动性,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非一般常规(以月报/季报形式)能全面反映项目的整体情况。同时,整个项目建设周期跨度大,各类数据繁杂,较难以文字逐一描述清晰,简单的表格又较难以反映各单体的联动性,因此要长期有效地做好造价管理工作,梳理清楚各类数据就尤为重要,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相关关联表格,以全方位反映项目的风险及其变化,并定期予以更新,即建立全方位风险跟踪动态控制理念。以上根据大型公共建筑群建设项目的实际造价管理特点而确立的管理理念,不仅可以弱化因其自身特殊性造成的各类矛盾的激化,而且也逐步梳理出这类项目的管理思路和管理重点,从而可确保造价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2.3项目投资的估算与项目资金的筹措
        在项目投资的估算方面,要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标准和参数,要将项目建设的规模、标准和技术设备纳入到投资总额中进行计算。项目的投资总额,主要是以货币的形式来表现。为了节约投资,在技术设备和仪器的选择上,除了极其特殊重要,有着无法替代作用的技术装备可以从国外进口以外,一般的设备都应该从国内进行订购。在项目投资估算的过程中,应该明确项目投资的组成部分,项目总投资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简单的说,固定资产投资就是对房屋、土地等不可以直接在市场上进行流通交易的资产进行的投资;流动资金投资就是使用货币等,可以在市面上流通进行交易的等价物进行的投资。
        2.4施工阶段管理对策
        (1)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为保证工程项目高效、高质、低耗能,施工单位通常会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力求在时间、空间、技术、组织等方面都有合理安排,这也是业主选择施工队伍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施工组织设计可以说是施工队伍进行现场施工的指导性文件,送交审批以后,就会具备法定性,与此同时,这也是工程办理竣工结算业务的主要依据。此外,工程造价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所拟定的施工方案的影响;施工组织设计审批的加强,可以从经济与技术上面来分析,在质量达标、工期未达的前提下,尽量用最少的消耗来完成最大量的任务,力求在每一个施工管理环节中都渗透着降低工程造价的理念;施工方案不同,所需费用也就不同,有时甚至会相差好几倍,对施工单位来说,大而全的方案是首选,但工作内容也会因此扩大,若是缺乏经济观念,随意审批,施工费用将会因此增大。(2)加强和完善现场签证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在施工现场应当进行签证管理,具体包括签证办理和审查两个方面,一旦需要进行现场签证,就必须先算账,后实施,在办理签证之前,还要分析工程量及其造价的增减趋势,力求将原来的事后被动化为事前主动,以此来保证工程造价在掌控中。对业主来说,应当主动进入现场,实时把控签证的必要性和真实性,若其中存在不实之处或不合理的地方,应当严格审查,令其整改;针对现场签证是否失实这一情况,业务造价人员应当先确认签证的真伪,再确定其虚实,然后判定应当给予多少。签证内容的调整需要根据招投标文件、合同条款、预算定额、费用定额等进行综合判定;若是由于施工单位自身原因造成的施工成本增加,如工序颠倒、质检不过关等,是不可以按照签证进行结算的。
        结语
        大型公共建筑群的造价管理,往往以其建设内容多、工期紧、资金供给有限、造价构成复杂、工作效益低而成为造价管理的难点,同时也是目前造价管理行业内的瓶颈。对此,通过建立综合性造价管理、前期充分的实地调研、与设计方良好的互动以及动态的跟踪报告的管理理念,实施矩阵式造价管理模式,将有助于改善此类项目造价管理工作的难度,从而确保造价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欧敏.试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142.
        [2]李逢奎.中小城市公共设施可行性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