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张帅
[导读] 摘要: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是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陕西西安  710018
        摘要: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是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对高校后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及现代化的的不断发展,高校已进入日益便捷的信息化、网络化时代,高校后勤的信息化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能够有效的提升管理工作的水平,进而让后勤工作更加规范化。也可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是当前各高校后勤管理研究工作的一个主要课题。
        一、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建设是加强高校现代化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基本进入到 “00后”阶段,这批大学生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成长,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主体意识和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他们是移动互联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对传统后勤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突破。后勤工作的信息化有效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以此将后勤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构建。在软件与硬件保障的基础上提高后勤工作的效率与服务质量,进而满足师生对后勤保障提出的更多要求,促使学校更好的发展。
        (二)信息化建设能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高校后勤工作涉及的面比较广,事情比较繁杂,如何把后勤工作做细、做好,提升广大师生的满意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开发以满足广大师生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为目的,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后勤服务手机APP,可以及时对师生的需求做出响应提供服务;通过互动沟通,还可实时了解师生的需求及服务质量的好坏,真正做到人性化的贴心服务;后勤管理、服务中的文件、资料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达,实现工作流程网络化,使后勤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能够使后勤管理更加方便、快捷、服务更加人性化,不断提高工作满意度。
        (三)信息化建设能不断提升后勤管理工作效率。
        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后勤管理工作能够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无纸化办公,同时还能够实现信息传输的网络化以及服务的人性化等,对原有工作流程、服务标准进行认真梳理,对不顺畅、不协调、不满意的服务工作进行调整,促进后勤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更加规范。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尤其在当前后勤综合办公系统程的使用中,这些系统将传统的人工服务模式进行了升级与转型,这样不但能够节省人力资源,同时还能够有效的缩短人工办理模式的流程与时间,以此让后勤管理工作更加高效,这对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推动意义。
        二、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转变观念、加大投入,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
        以交大城市学院为例,在现阶段建设经费主要靠学费收入的情况下,信息化建设会着重加强在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在资金不足情况下,后勤信息化建设方面地位和作用往往受到忽视,造成后勤信息化建设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明显滞后。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各个系个各个部门尽力配合才能完成。

因此,高校必要认知到后勤管理对学校发展与师生学习工作而言的重要性,要将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作为基础,对传统的后勤管理工作理念进行转变,以此加快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对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形成领导重视、中层积极、员工参与的良好氛围要让后勤信息化建设更加顺利,使其能为管理、教学以及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让高校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实力与地位,则就必须要加大对资金的投入量。通过资金的投入让学校的基础设施更加的完善,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此让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在有效的软硬件上有序进行。以此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并且也让工作人员在岗位上得到更多发展空间。
        (二)做好勤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发挥最大效益。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各个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资源基础不同,选择的建设方法,存在各校发展不均衡、专业研究薄弱、应用范围有限等情况。受技术和资金限制,多数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和需要开展了部分业务信息化管理,而缺乏整体规划,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效益欠佳。
        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分步实施后勤部门要紧密结合学校后勤工作的具体实际,制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及分步实施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后勤部门需要组织学校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小组,通过统一的领导对后勤管理工作进行统筹与规划,让各种校园的各个数据和系统都能够相互统一和契合。通过这种方式让高校各个信息实现共享,以此有计划和有目标的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总体规划,明确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系统构成、技术标准、功能实现、信息采集等方面的内容,让广大职工对信息化建设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分步实施计划,明确各个阶段的新建项目、完善项目和整合项目内容,使大家了解在不同阶段该干什么、如何干,一步一步予以实施,从而实现整个后勤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三)以人为本,配备专业人才,加快信息化建设。
        高校后勤普遍存在人力资源力量薄弱,懂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更为稀缺,大多数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路径选择外包或由学校信息网络部门设置,在建设过程中,后勤用户的实际需求与做好的后勤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没有达到一致,存在部分功能不实用情况;再者后勤广大一线员工虽业务工作熟悉,但懂操作PC端信息化平台的人员少,会操作智能信息化平台的人员更少,导致后勤信息化平台的服务效能受到限制。
        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做好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的作用,需要有一批能够掌握、处理和应用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人才队伍。既要引进专业人才,还要能留住既有管理经验,又懂信息技术的管理人员;同时要创造条件,对不同应用层次的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升员工应用信化息平台的能力和水平;另外,还要逐步引进复合型人才,扩大信息化专业员工队伍,打造一支后勤信息化专业团队,后勤管理部门在对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可以建设相关的晋升机制,加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经过一些合理的竞争选出合适的人才,并且与其签订用人合同,通过这种方式对后勤人事制度和结构进行改革与创新,大力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
        三、结束语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高校工作中关键的构成部分,其也是高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对后勤管理工作理念的转变,加大投入资金、做好整体规划、加强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等,构建适合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模式的信息系统,加快高校后勤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植灵.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提升策略分析[J].吉林教育:综合,2016,(34):6-7.
        [2]苏铭茜.“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后勤建设路径研究[J].商情,2018(9):230.
        [3]李凯,左登登.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12):157-158,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