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货码头装卸工艺工程可行性探析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杜艳飞
[导读] 摘要:随着大型专业化散货码头装卸系统的发展,装卸系统向着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江苏永钢集团  江苏  215600
        摘要:随着大型专业化散货码头装卸系统的发展,装卸系统向着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散装码头装卸工艺工程的优化提升,是一个需要探索的热点问题。基于复杂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理论,笔者提出了散货码头装卸工艺工程可行性探析,以期将有限的搬运设备生产线,达到最大的整体产量效率。
        关键词:散货码头;装卸工艺工程;可行性;探析
        引言:现阶段,我国港口企业仍然处于经验管理阶段,生产、配置装卸设备及装卸工艺选择程序,依赖于安排生产,装卸过程很长,缺乏一定的科学决策。因此,研究港口生产调度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实现科学的散货码头装卸工艺,合理配置生产资源。
        一、散货码头装卸工艺工程的重要性
        1.1影响资源的有效利用
        随着港口管理体制的转变,促进中国港口的发展和生产尤为重要。调度是港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生产管理,还有装卸设备配置是港口的关键任务,直接关系到端口是否能利用其资源和潜力。
        1.2影响物流成本和效率
        做好散货码头装卸作业的优化分配,能够有效提高物流成本和物流效率。特别体现在在批量生产调度过程中,计划调度员通常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多个任务共享同一特定资源,同时有限的资源,不能满足与每个任务相关的最佳条件。这种生产调度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资源受到限制。
        1.3影响装卸作业的管理
        散货码头生产管理,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做好实际装卸作业的记录。散货码头的设备装卸决策问题,是港口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一般来说,大宗商品分为货物有包装和没有包装。根据包装形式可分为类别:袋子,包,桶和圆筒,纸箱,篮子和非包装的。为了处理各种各样的货物,散货码头的管理是很复杂的。散货码头堆场作业类型主要分为三类:出口、进口和其他操作(不包括导出和导入)。分别是,出口业务包括从车辆到堆场的库存,从船厂装货到船舶,直接从从车辆到船舶,从船坞到车辆。进口业务包括从船上卸货到货场,从车场运送到车辆,直接从从船到车。其他业务(不包括出口和进口)包括:从一个场地到另一个场地更换库存,灌装包装、散包装、换船。
        1.4影响装卸生产进度
        负责一线的生产管理人员,需要保证准确的调度过程。为了装运操作,调度员负责加载和卸载记录站点更改。但是,对于陆上作业装卸时现场的变化,生产管理人员负责记录车辆。轮班单的出现意味着库存更改,可以跟踪库存。所以轮班单的管理,是生产管理中最重要的事情。散装码头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堆场规划,以及装卸生产进度计划的困难程度。
        二、散装码头装卸设计
        根据与设计单位协调,码头设计单位负责专用码头及其配套工程设计工作,装卸工艺设计分界点为从码头前沿至厂区的第一个转运站。
        (1)大型岸桥
        现阶段由于我国的对外贸易不断发展,为了运输更多的货物和满足更多货物的运输需求,在原辅料船的设计方面越来越大。其中岸桥作为装卸原辅料的主要设备,要在满足基本装卸需求的同时,提升装卸的效率和质量,从而目前我国更多的码头岸桥正向着自动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大型岸桥的基本特征是能够提升技术参数,进一步能够实现远程的自动化操控。
        (2)岸桥结构
        现阶段,岸桥的技术性参数正在不断地提升,以此为了满足更多的装卸需求,相关技术人员就对于岸桥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一些新型的岸桥结构和技术被得以实际应用,并切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挖入式港池作业方式
        这样的结构设计方式主要是在原辅料码头的港池两侧安装多台岸桥。当船舶在港池中进行停靠时,多台岸桥能够同时进行装卸工作,因此能够极大地提升装卸的效率,并且能够使得原辅料船的停靠时间减少,最终提升船舶的工作效率。
        三、散货码头装卸工艺工程可行性探析
        (1)缩短船舶停港时间。针对单一码头泊位服务多船舶装卸作业的情况,就要采取优化排序的方式进行调整。一般就是先到先服务的原则,按照船舶到港的时间进行安排;后到先服务主要是应用于应急情况;然后就是最早离港先服务原则以及最短作业时间先服务的原则。
        (2)利用“集中学+自主学”进行知识学习。散装码头装卸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在线开放课程,使自己的工作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使用散装码头装卸工艺,必须要结合本项目的情况,做好调查研究,不能单纯模仿其他方案。在业余时间,目标装卸控制工作人员要利用“集中学+自主学”进行基本知识学习。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工作人员要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散装码头装卸工艺工程,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特别是善于利用搜索引擎,加强获取多元化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交流先进的散装码头工艺工程方法。
        (3)优化货场的空间分布。现代码头装卸的装卸时间一般是紧张的,为了应对有限的时间,一些不负责的团队就开始急功近利。除了计算不仔细不够、实际误差等等,还有很多问题,几乎都是装卸团队赶时间造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想要最快速地缩短装卸计算时间,很多码头的装卸方案堪忧,后期投入使用面临着很大的风险。特别是货场的布置和分布方案,会对装卸的效率造成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对货场的分布空间进行优化,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货物的堆放集中度,同时还可以缩短运输的距离和时间。
        (4)改进装卸现场管理的模式。现场管理存在得过且过现象,没有真正的进行监管到位。现场实行的进度有没有问题、整体工程有没有超标,都要格外注意,如果出现了问题应该立即上告,而不是敷衍塞责。当自身能力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找到专业的人员,大家一起讨论把这个问题解决。在一个散装码头装卸以前,先做好必要的培训和熟悉场地,配备散装码头装卸工艺工程规范参照。在装卸过程中,也要安排专人不断地检查,排查各个段落的现场管理风险,避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害和人身危害。
        (5)采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装卸效率。人们已经从单纯的货物运输观念,转变成为一条无限延伸的经济链条,包括物流、信息流和资本流程,贯穿整个生产过程。在现代物流系统中,货物配送中心是最重要的节点。通过形式化的集合和分销能力,最有可能成为整个系统和增值服务中心。物流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商业交易企业之间,也使得散装码头内部经营管理和生产过程变得科学和高效。因为散装码头装卸的配置设备具有非结构性的特点,决策者将与计算机交互以完成每个阶段决定,然后制定相应的安排计划,决策者可以选择满意度执行计划的实施。使用信息技术,散装码头企业可以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业务运营资源,进一步促进经营成本下降,让更多客户满意,最终使港口,航运公司、货主和其他范围共赢。
        结束语:笔者根据散货码头堆场装卸作业的特点,分析了散货码头装卸工艺工程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缩短船舶停港时间、加强装卸工作人员培训、改进装卸现场管理的模式、采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散装码头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立平,邓先乔,张明强.重庆大水位差码头工程装卸工艺方案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14(12):281-282+336.
        [2]龚小红,熊玲燕.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煤码头二期工程装卸工艺设计回顾[J].港工技术,2014,51(01):7-10.
        [3]卜伟彬.散货码头装卸工艺工程可行性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10(01):38-39.
        [4]周恒祥.曹妃甸矿石码头一期工程装卸工艺流程改造施工[J].港工技术,2009,46(06):14-17.
        [5]李正. 面向对象的散货码头装卸系统计算机模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