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案例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杜德刚
[导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案例分析是教学过程中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
        贵州镇宁自治县镇宁思源实验学校  贵州镇宁  561200
        摘要:道德与法治案例分析是教学过程中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作用、种类、应用、基本原则的论述,凸现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对素质教育的作用。最终达到寓教于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并帮助教师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效果。
        关键词:道德法治;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尝试
        课程案例分析是教员在教学过程基础上,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而以典型事例来说明,解释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在大力提升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适应新教材的变化,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达到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和培养学生增强能力的目的。而案例分析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一、案例分析教学这一模式的作用
        1、为学生提供掌握抽象知识,尤其是具有概括性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长期以来,学生总是基于直接经验、感性认识,未能理解抽象、概括的知识。而案例分析可大幅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使学生对抽象知识能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深奥问题浅显化,抽象问题形象化,起着化难为易的作用。
        2、深化认识,促进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是通过思维实现的,但唯有内容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教学经验证明,列举具有典型性的实例是促进学生理解事物本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3、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举例或以古喻今,或借物言志,或以小比大,或以影附形,都具比附性和生动形象性,因此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活跃课堂气氛。
        4、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记忆效果。由于恰当、典型的事例大都具有生动形象性特点,不仅便于学生深化对事物的认识,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正因恰当、典型的实例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因此容易强化学生记忆,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种类
        1、增强直观效果、化难为易。课堂教学主要以学习理论为主,学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必须以一定的感性材料为基础,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书本上的抽象知识。举例是教学中最重要、最广泛的例证。这便于学生以头脑中的直观形象为支柱,理解所需学习的知识。这种例证对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观点、原理很有帮助。
        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是为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产生求知的内在动力;或为了缓释学生对学习的紧张畏难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学习而采取的教学法。例如,关于长江、嫩江、松花江的洪水泛滥,笔者通过归纳,这是人为的生态平衡失调。我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从小起养成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地球生态平衡,造福人类自己。
        加深理解,强化巩固。这是为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方法。

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看事例,在课前往往已将书上的事例看过,如果在课堂上照搬教材事例,简单讲读,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所以,我对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做灵活处理,把典型事例层层剖开,组织学生讨论,培养教育学生既要树立法律意识,又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好公民。
        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
        1、针对问题要害和学生实际,用恰当的典型事例讲解。课堂举例对准教学中重、难点和疑点,从学生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历出发,选用学生容易观察、便于想象的例子或具类似价值的客观事物,也可以是反例。举例要尊重客观事实,具备科学依据,说服力就强了,它容易启迪学生思维,利于理解问题。
        2、课堂举例要适时,要把握好时机。有些例子可放在课前讲,以导出问题,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求索欲望;有些例子可放在课中讲,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有些例子可放在新授内容讲完后讲,以说明前面理论或说明前面理论的根据。
        3、要注意知识性与思想性统一,语言上有严谨性和主观性,力求通俗易懂。举例要讲究知识性与思想性统一,使学生在感受生动事例的同时,接受到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表述例子时,不仅遣词造句要准确,达到前后贯通,逻辑性强,对所举事例还要浅显、贴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通俗易懂。
        4、要多举正面的例子。力求内容真实,有科学论证,使其时代感强烈。因为举正面的例子,可以弘扬正气,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奋发向上,避免学生从反面教材中吸取有害成分。
        四、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1、必要性原则。这又称目的性原则。是指举例须具明确的目的,必须是为实现预期目的所必需的。因此,教员举例须精当,不能为举例而举例。举例不能过滥、过多又乱,切忌为迎合学生的好奇心理,片面追求新、奇、乐。
        2、精巧性与多用性原则。教员所举例子要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条理清晰,切忌东拉西扯。力求用一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从而揭示出事物的各种现象。
        3、科学性与知识性原则。该原则要求举例应尊重客观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具有科学依据;并力求原理正确,比喻恰当,用词准确,表达完整,切忌歪出事实甚至举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例子来。
        4、思想性原则。这需尽量将典型事例与德育紧密联系起来,把道德教育寓于实例教学中,以不断促进学生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如,讲到保护环境时,学生举例,有的人随手丢弃垃圾,这必然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保护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举例分析教学模式,要求教员在吃透教材的同时,正确选择好教辅事例,并加以灵活运用,力求做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并把教材内容与所选事例有机结合起来,寓教于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具有深度和力度。
        作者简介:杜德刚,男,汉族,1977年12月6日出生。2002年7月5日从安顺学院(原安顺师专)思想政治与历史教育专科毕业,2003年9月开始参加教育工作,现任初中八、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后来又在2008年1月从贵州师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毕业。现是中学政治一级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