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 王涛花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王涛花
[导读] 摘要:水资源是万物生长之根本,是我国基础建设最重要基础能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河流的存在为城市的经济以及生活提供了诸多发展优势以及生活便利。
        西昌市东西海三河管理中心  四川省西昌市  615000
        摘要:水资源是万物生长之根本,是我国基础建设最重要基础能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河流的存在为城市的经济以及生活提供了诸多发展优势以及生活便利。在生产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工业科技不断地发展,农业技术不断地进步,使河流的治理变得复杂且较为困难。河道的管理随着技术经济不断地进步同样也出现了水质污染的环境问题。
        关键词: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生态治理建议
        引言
        我国水资源一直以来处于匮乏状态,最近几年大力发展改革创新,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河道本身就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科学技术领域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进入施工领域,给施工建设越来越大的施展空间,但这就一并意味着,也对生态环境带来更多的问题。
        1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周边环境造成的问题
        目前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往往重视河道建设而忽略了周边环境整治。如今乡村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水质造成更严重的污染,同时农村环保意识相对薄弱,甚至部分地区处于立法执法的薄弱环节,导致农村污水量日渐升高。农村养殖业的尾水排放和生活垃圾造成水体污染的程度超出想象,河流受到严重影响,河道水质往往会出现黑、臭现象。
        1.2生态河道治理机制相对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生态河道治理机制还相对落后,未细化治理流程与标准。另外,部分地区生态河道水环境质量偏低,甚至存在苦咸水、细菌超标水、低碘水、污染水、高氟水、高砷水等,严重影响国民的身体健康,容易滋生饮水安全疾病,如肠胃病、腹胀腹痛、肾炎、肝炎、慢性中毒等,甚至会因此致癌和死亡。
        1.3施工造成的生态问题
        很多河道在设计之初就没有积极地对生态问题做好成熟的准备,存在将弯曲行进的河道改为条线状;又或者是为了满足防洪需求,在施工建设中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浆砌块石等材料,使护岸硬质化;最终施工完成后,这些看似没有任何破坏性的施工项目都会在一定程度内影响生态环境。首先是影响和阻碍了水陆的自然联结,破坏了河道内在的生态多样性,导致各类生物互通的环境被破坏,例如鱼类的产卵地消失,同时也降低了河水的自净力。其次是过度坚硬的河床及护岸,会导致河道的过水性下降,从而影响河水对周边地区的补水作用。
        2生态治理建议
        2.1合理使用技术及新材料
        河道建设问题中,关键点在于河道的建设改变了生态原型。而在施工中增加生态理念,可以改善这种现状,例如对于没防洪需求的河道,可以采用生态木桩护岸,对于防洪要求较低的河道可以利用预制砌块、加固垫、植物垫、格宾网等设计适宜的驳岸形式。新型材料大多数都具备多孔结构和高透水性,可以更好地适应河道建设,也有利于整体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促进植被更好的生长,而目前这些材料的价格也不高,完全能够确保投资不会超支。其次在后期维护方面要增加引进适合的生态技术以尽力维持生态现状,如曝气生态净化技术,就可以形成一种有水生动物和多种微生物共存的复杂生态系统,值得在其适合的河道建设项目中广泛推广。
        2.2健全生态河道治理机制
        国家政府应着重完善生态河道治理机制,不断优化生态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施工方案,合理规划施工流程,综合培养高素质施工队伍,为生态河道治理工作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应着重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在正式开展生态河道治理工作之前,地方政府应协同当地团队组织全面做好专业人才培训工作,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生态河道治理维护工作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引导相关工作人员定期检测河道水质,如果发现污染系数超标,必须立刻予以解决。


        2.3构建水生动物种群
        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生态平衡建设的基本要求,因此维持河道水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为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现代化设计理念尽可能的保持物种多样性,确保水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水环境健康。另外,在生态治理时为提高河道的自净化能力,可依据河道污染物来源、水质状况、河岸地形特征采取工程或植物措施净化水质,例如根据水质状况、水深和水流大小确定具有净化水体的植物种类,在河道功能不受水质净化措施影响的条件下采取工程拦污措施,在集中且风景观赏的河道内水质净化措施的应用较为普遍。因此,可结合河道治理实际情况提升此类物种的数量和水质净化能力,促进河流内水流循环保持水生生物的可持续发展和总体平衡。
        2.4统一规划,厂网一体建设
        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城市排水管网存在着雨污混流,雨水管与污水管混接,管道破损严重,管道建设分散,污水没有全部纳入排污管道,污水处理厂与污水量不匹配等问题。雨污混接造成污水达不到污水处理标准,而被动排入河道。排水管网没有全部联通使得部分污水偷排河道。因此,建议政府将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统一合理规划,实现厂网一体建设,从而实现排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处理厂与城市污水处理相匹配。
        2.4要以生态化整治为主要的目标
        我们都知道大自然是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在人为不过多参与的情况下,很多污染自然都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实现平衡,对于河道也是如此。在河道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的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一定要坚持走生态平衡的道路,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河道所发生的问题及时的处理,并通过改善生态系统、丰富河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进而维持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避免出现环境污染问题。这是最原始的办法,同时也是最行之有效、最持续性的办法,相对于过多的人为干预,大自然的自我调节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更好。
        2.5提升河道的整体设计性能
        参建人员在进行河道治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河道治理工程给予整体的设计。在当前阶段发展背景下,设计人员在对河道工程进行治理的时候,不但要求对河道当前的泄洪和排水能力给予整体的考虑,并且还需要提升对河道治理工作进行过后是不是可以保持生态平衡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首先,设计人员要求使得河道自身的弯曲程度具备合理性,在对河道给予治理的情况下,设计人员要需要尽可能的使得河道保持适当的弯曲,河道需要保持适当的弯曲程度,不但可以很好的降低水流速度,并且还可以为河道里生存在的生物提供所需要的繁殖场地。其次,设计人员在具体河道的宽度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其自身的宽度控制在一个适当的犯愁中,为了使得河道可以和周边环境保持协调一致,因此可以适当的改变河道宽度。
        2.6支持公众积极的参与到整治以及保护
        河流保护与开发规划是关系流域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如果河道管理的规划不够科学和全面的话,不仅会浪费到了企业大量的资金,同时还会影响到了河流周边居民的生活以及政府的形象。所以,在进行河道整治规划的阶段,可以建立一个公众都参加的机制,广泛的征求到沿江的居民以及专家互相的意见,要赋予到沿江居民知情权、参与权以及建言的有权利。同时还要吸取到之前失败的教训,避免因为观念落后以及操作不适当所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生态河道工程治理工作,改善水环境,必须科学设计断面与护岸设施,净化水体,引导国民不断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发动群众力量,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生态河道治理工作,不断优化生态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并做好水环境保护工作与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胡金花,刘莉娜.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3):113-115.
        [2]蔡宗根.河道堤防现状与堤防生态建设相关途径[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11):21-22.
        [3]于鹏.河道生态治理模式及评价方法探讨[J].地下水,2019,41(6):234-235,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