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杨国会
[导读] 摘要:政治素质考察对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面临难以解决的困难,为提高考察的成效和质量,本文提出一套政治素质考察模型,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探索。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510403
        摘要:政治素质考察对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面临难以解决的困难,为提高考察的成效和质量,本文提出一套政治素质考察模型,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探索。
        关键词:领导干部 干部管理 政治素质 考察
        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建设的引领者,其政治素质的高低至关重要,从“又红又专”到“革命化”,再到“信念坚定”,体现了我们党对政治素质一贯重视。
        一、政治素质考察的意义
        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制度性、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干部选育管用各个方面,其中,“选”是关键环节。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深入考察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的情况。这一要求对政治素质考察作出了制度性安排,为打造政治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提供了遵循。同时,政治素质考察作为干部日常管理的重要抓手,能够树立讲政治的鲜明导向,引导领导干部自觉找差距、补短板,推动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全面提升。
        二、政治素质考察的困难及原因
        一直以来,组织人事部门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考察实践,丰富了政治素质考察的理论和方法,为进一步提高考察的成效和质量奠定了基础。但是,离考精考细考实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产生原因包括:
        (一)政治素质属于内在品质,与业务能力、工作业绩、工作经历、年龄、学历等相比,看不见、摸不着,比较难进行考察;
        (二)迄今还没有成熟有效的方式可以直接运用,这就对考察组成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考察组成员的素质能力、工作经验、资格条件等可能参差不齐;
        (三)由于是选拔使用的第一关,出于对领导干部事业前途有所顾虑,回避问题或点到为止的情况很难彻底避免。
        三、政治素质考察模型研究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造成政治素质难以考精考细考实的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要在短期内完全解决这些原因是不切实际的。为尽可能提高考察的成效和质量,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相对科学可行的考察模型,作者总结多年来从事干部工作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思考,尝试提出一套政治素质考察“1+4+2”模型,以供参考。
        (一)“1”为一个评价方式。
        常用的考察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种方式。考虑到政治素质难以量化,且定量评价容易产生“唯分数”“唯数字”的误区,按照效果导向的原则,政治素质考察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更为合理。
        (二)“4”为四种考察方法。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干部考察程序进行了规范,根据政治素质的特殊性进行借鉴优化,并加以创新丰富,形成适用于政治素质考察的四种方法。
        1.查阅政治素质档案。
        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政治素质考察的统筹规划,逐步建立完善干部政治素质档案。一是对纪实材料进行汇总分析,纪实材料的来源包括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专项考核等情况,干部参加民主生活、组织生活会、工作例会材料,干部思想汇报、工作总结、专题报告等。二是加强日常了解,根据政治素质决定行为表现的原则,可通过领导干部的外在表现对其政治素质进行评价。评价要简单直接,切忌长篇大论、面面俱到,可借鉴“标签化”的方式提炼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进行“画像”。
        2.组织民主评议。


        民主评议要注意统筹好延续性和实用性的关系,合理选择评议人员、确定评议维度、设置评议指标,同时要注意总结经验,及时调整。
        评议人员。选择评议人员时,如果范围过宽,可能有许多人不了解情况,影响结果准确性;如果范围过窄,结果又难以体现群众的真实意见,而且容易受到个人好恶、利益相关等因素的干扰。因此,要坚持知情度、关联度和代表性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把熟悉情况的人员纳入进来。
        评议维度。政治素质考察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因此评议维度应采用优秀、良好、一般、较差(或者表现突出、表现良好、表现一般、表现较差)等评价维度,不宜使用定量打分的方式。
        评议指标。评议指标可设置为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差异化评议指标。设置差异化评议指标时,可采用将领导干部划分为不同类别或层级的方式,即:按照“三支队伍”的管理方式,划分为党政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干部、国有企业干部三个类别;按照岗位职责的差异,划分为行政干部、政工干部两个类别;按照职务层次和职级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国有企业干部还可结合单位管理职务体系划分为高层干部、中层干部、基层干部;按照上下级关系,划分为正职干部、副职干部。特别是对于党外领导干部,应注意从政治倾向、政治立场等方面设置评议指标。
        3.进行个人自评。
        考察对象进行政治素质个人自评,全面地进行自我剖析,客观地给自己“画像”。个人自评可以通过撰写《政治素质自评报告》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填写《政治素质自评表》等方式,并由组织人事部门明确自评要求;个人自评要简明扼要、实事求是,要少表成绩、多写不足。同时,要对个人自评加强分析研判,确有需要时,可以要求其对有关重要情况进行补充说明。
        4.开展访谈调研。
        开展访谈调研前应科学组建调研组,精心拟定访谈提纲,合理选择访谈人员。访谈调研中要按照“见人见事见思想”的原则,创造良好氛围、解除思想顾虑,引导访谈人员敞开思想、讲出真话,要注重讲实例、摆事实,避免空话、套话,要既谈优点,又谈缺点和不足。根据实际情况可深入考察对象所在党支部,了解其在参加组织生活中的政治表现,听取党支部负责人、普通党员的评价意见。
        (三)“2”为两步印证核实。
        为保证考察结果的全面、准确、客观,综合以上考察及日常了解情况,经综合分析研判,形成初步考察意见后,需要进行印证核实。
        1.与本人面谈。
        要注意区别考察对象的职务、工作经历、年龄、学历等的不同,设计面谈提高,提高面谈效果。特别是考察中评价意见存在分歧的,或考察中反应缺点和不足比较突出的,要讲究面谈方法策略,切实谈明原因、谈出对策,使面谈既能了解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情况、又能教育帮助其改进提升。
        2.广泛征求意见。
        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加强与各部门各系统的协同配合,探索研究全方位、多角度的印证核实途径。一是加强组织人事系统内部的工作联动,以查档案、查个人事项报告、查线索等为抓手,进行印证核实;二是建立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信访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定期交换意见,加强对照分析、相互印证;三是深入领导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通过居委会、社区邻里、亲朋好友等了解其八小时外政治表现,多渠道印证核实。
        总之,政治素质考察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干部工作中尚未解决的难题。文中提出的政治素质考察模型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尚有诸多需要完善之处,希望更多干部工作者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组织人事报社.干部考察考核方法新探[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8:9.
        [2]王骏.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J].组织人事学研究.1997(1):14-15.
        [3]萧鸣政 林禾 肖志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党政干部政治素质评价方法探析[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6:46-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