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 郑亚东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郑亚东
[导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结构质量往往与居住条件紧密相连。而建筑材料的规格、组成、使用等均直接影响着结构的耐久性、坚固度、适用性等。
        广东新业混凝土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结构质量往往与居住条件紧密相连。而建筑材料的规格、组成、使用等均直接影响着结构的耐久性、坚固度、适用性等。所以,在工程建设中,除了要综合考量环境因素外,还应注意科学、合理地选用建筑材料,以此来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等,并且有效控制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避免引起工程事故等,从而加快混凝土工程的推广运用。为此,本文从建筑工程出发,分析了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特点,并且针对建材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情况,提出了有效的治理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
        在当今时代,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这给工程建设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建设部也在工程建设上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迫使建设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挑战。而建筑材料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质量,所以为了控制混凝土结构质量,就要正确选用材料、合理设计配合比,认真分析材料带来的影响,并且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以严格控制结构工程的整体质量。
        一、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特点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至关重要。伴随建筑结构日益多样化地发展形式,混凝土系统质量方面的要求也变得愈发严苛。而建筑材料上的因素,往往会引起混凝土结构出现质量问题。例如,在混凝土结构中,往往与原材料配合比紧密相连。水、水泥、外加剂、砂石等原材料就是混凝土的成分,倘若配合比不当便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以至于引起工程质量缺陷问题等。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现场人员应从设计强度需要出发,通过试验来科学地检测混凝土配比,并以此为基础及时调整其中的指标数据。又如,集料等建筑材料也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同时,施工人员不成熟的工艺技术,也会影响到工程结构质量。
        二、建筑材料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分析
        1、水泥胶结料带来的影响
        在混凝土工程中,整体结构的质量影响往往源于水泥材料所带来的影响。在水泥混凝土中,水泥结合水所形成的水泥浆体属于粘结介质。在浆体中分散着的粗细集料粒径,通过胶结作用,便硬化而成了力学性优异能的一种人工石料。具体的影响如下:
        (1)安定性
        在整个硬化环节,水泥的体积经常会改变。在水化熟料矿物的环节,体积常常会发生均匀地改变,所以,只会小幅度地影响建筑质量。然而,在硬化凝结水泥后,其中的有害成分,却会引起体积剧烈地发生不均匀的改变,并且形成能够破坏建筑物结构的应力,而引起建筑物出现坍塌、开裂或降低强度的问题。
        (2)含碱量
        在混凝土结构中,水泥含碱量往往是碱与骨料发生反应的一种必备条件。在水泥中部分碱集料和碱发生化学反应后,就会引起混凝土出现开裂、膨胀问题,又或破坏混凝土结构。在碱集料连续不断地反应下,就会损坏、开裂混凝土结构,甚至形成持续破坏趋势,而不能进行补救。据我国有关规定显示,倘若骨料中有活性成分,宜控制水泥含碱量在0.6%以下。
        (3)品种
        针对混凝土结构,为了严格控制质量,就应选择正确的水泥材料。在挑选水泥品种时,通常综合考量施工过程中的气候、工种性质、成本、应用环境等。就水泥材料而言,品种不一样的水泥往往成分也不尽一样。在误用不当的水泥品种,往往会引起一定的工程质量问题。例如,容易起粉、易被侵蚀、早强弱、不抗冻等。据我国有关标准显示,早强型波特兰水泥宜控制铝酸三钙为3%~7%。倘若铝酸三钙在7%以上,即便其余指标与检验标准相符,也还是不可以投入使用。考虑到这样的水泥往往早期收缩明显、强度大、硬化凝结快,故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方才可投入使用,以免后期会在体积收缩的影响下,而引起开裂方面的缺陷。
        2、配合比带来的影响
        (1)水泥用量
        在混凝土工程中,通过强度、和易性、耐久性、成本等,可以得出水泥用量。所以,在选用水泥时,必须综合考量诸多因素。

在缺乏水泥用量时,极易引起以下质量缺陷:硬化后混凝土的强度小、不够耐久、无法粘聚等。在施工过程中,还极易离析、起粉或翻砂。一旦水泥集料浆缺乏必要的润滑度,就会影响到流动性,以至于难以提升混凝土密实性。而过多使用水泥,无疑会增大造价,引起混凝土提升硬化收缩性,并且造成裂缝干缩问题。
        (2)水灰比
        在水泥浆中,水灰比往往会影响到稠度。当水灰比不大且固定用水量的条件下,水泥浆常常会变稠,而拌合物的整体流动性也会变小。当具有较大水灰比时,水泥浆就会变稀,相应的流动性也会增大,迫使拌合物出现离析、流浆问题,而影响到混凝土强度。
        3、混凝土集料带来的影响
        在混凝土中,往往含有胶凝材料、外加剂、矿物料、砂、石、水等组成材料。由于砂石材料在混凝土中,往往占据着3/4的体积比,因此,在混凝土结构中,集料质量与其变形能力、耐久性、强度等紧密相连。
        (1)骨料
        大多数骨料源自砂子或者天然破碎而成的岩石,这些材料均呈现出颗粒状。在混凝土中,这种经济型材料主要用于填充,以增强稳定性、耐磨性。但在骨料中不能含有杂质,并且要控制质地坚硬适当、强度合适,含泥量满足规定要求。
        (2)集料级配
        为了节省水泥,集料就应保持小空隙率。为了减少湿润集料的水量,就应控制集料表面积较小。其中的集料还应较细,以满足混合料在规格上的要求。
        三、影响治理措施
        1、避免开裂问题
        在早强型波特兰水泥中,往往凝结硬化快、大量放热。因此,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若温度控制不到位,就极易引起混凝土出现开裂问题,因此,必须使用热度较低的水泥。或者适当掺入一些外掺料如粉煤灰等,来促进混凝土降低水化热。针对胶结材料,宜控制水化最终热度位于220J/g~250J/g之间。此外,还应优化骨料级配,有条件的话,在控制质量的条件下,还要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的骨料。同时,基于混凝土专业技术,通过好的调配,还可以减少水泥用量,避免出现裂缝、收缩问题。此外,为了碱骨料反应引起开裂问题,还应综合化学法、砂浆棱柱体法等,并且选用安全且无害的水泥集料。而针对活性集料,还应注意低碱水泥的使用。
        2、优化混凝土性质
        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的外加剂,可以大幅改善结构的性能,如强度性能、耐久性等,并且降低施工成本投入。而通过一定的减水剂,还能减少混凝土中的用水量、提升流动性,并在水泥量一样时,减少水的消耗量,改善混凝土的强度。
        四、结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中,常用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工程质量往往直接决定着施工建设质量。而在混凝土结构中,往往涉及众多建筑材料,这些材料极易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为了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质量缺陷问题、打造优质的混凝土工程,就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配合比、开裂问题、水泥与集料的使用等,以此来顺利建设混凝土工程,加快建筑事业发展的脚步。
        参考文献
        [1]肖美,王小平,曾恩九.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梁施工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2018(34):100-101.
        [2]颜冬.提高混凝土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J].四川水泥,2018(12):227.
        [3]韦念儒.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1):209-210+213.
        [4]林浩渊.浅谈混凝土拌和系统设备管理与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8(12):14.
        [5]胡灿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8,16(24):44-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