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高校完善高等教育基础设施——以安徽公安学院校区设计方案为例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赵芳琴1 陶峰2 邹凡3
[导读] 摘要: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开展的前提,有利于学校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安徽省公安教育研究院  安徽合肥  230031
        摘要: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开展的前提,有利于学校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新建校园更应立足于教学科研及管理的需求,综合考虑长远发展规划的目标,建设现代化和谐校园。公安院校的基础建设为公安教育提供重要保障,为满足新形势下公安队伍人才需求,建设现代化新型公安院校尤为重要。文章以安徽公安学院新校区设计方案为例,阐述各项配套指标的合理性。
        关键词:基础设施;设计方案;配套指标
        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开展的前提,有利于学校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新建校园更应立足于教学科研及管理的需求,综合考虑长远发展规划的目标,建设现代化和谐校园。公安院校的基础建设为公安教育提供重要保障,为满足新形势下公安队伍人才需求,建设现代化新型公安院校尤为重要。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根本保证。要把教育训练作为先导性、基础性工程,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教育训练体系,切实提高公安民警业务素质和实战本领。公安院校教育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源头和基础,应以公安工作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公安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公安院校除具备普通高校的功能,尚应具备“警务化”教育的功能[1],因此公安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满足文化教育和警务训练教育。
        安徽公安学院是安徽安徽省公安厅主管的安徽省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安高校,承担着为安徽省公安队伍培养和输送公安干警的重要职责。下面以安徽公安学院新校区建设设计方案为例,论述为满足公安院校教学需求的基础建设各项保障指标的合理性。
        1项目概况
        安徽公安学院项目选址于巢湖市黄麓镇科教园区,巢湖北岸。学校为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并重的公安高校,被誉为“安徽公安警官的摇篮”。2009年该校被中央政法委、中央组织部等15部委确定为“全国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校园用地面积约1062亩,其中可建设用地约917.08亩,河道蓝线、绿线面积共约144.92亩。校园建设满足6000人使用需求,总建筑面积42.06万平方米,采用分期建设模式。本次项目设计范围包含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和一期教学楼、图书馆、现代教育与实验楼、学生宿舍、学生生活配套用房、警务实战训练用房、教学综合楼、教学管理用房1、教学管理用房2、人防等主要单体建筑,远期规划包括教学综合楼后期、学生宿舍后期、泅渡馆、战术馆(模拟街区)、标准化运动场与射击馆、驾驶中心、攀登楼、教师公寓等。
        2功能分区
        综合考虑校园整体建设、动静分区,满足教学、生活、训练、继续教育、服务配套等需求,将校园分为教学行政区、学生生活区、运动训练区、教师公寓区、教学综合楼区五大主要功能区,如图一、图二。
        
        图一                                                   图二
        2.1教学行政区
        根据案例研究发现,在整体校园中教学楼的使用频率最高,地位突出,同时也是校园主要形象门户。本次设计以教学楼为主,并结合现代教育与实验楼、教学管理用房形成教学区。
        2.2运动训练区
        运动区包括警务实战训练用房、战术馆(模拟街区)、室外运动场、射击馆、泅渡馆。运动训练用房均位于南地块西侧,与教学、生活区适当分离,避免干扰。运动区布局相对集中,使用方便,便于教学使用与管理。田径场与室外球场集中设置,空间开敞。
        2.3学生生活区
        教学区西北部设置学生生活区,其功能包括学生宿舍、食堂及生活配套用房。9栋学生宿舍与食堂共同围合生活区广场,满足集散、运动需求。学生食堂及学生生活配套用房整体考虑,统筹组织厨房、餐厅、超市、医院等功能[2]。
        2.4教学综合楼区
        教学综合楼主要承担继续继续教育培训,有较强的对外使用需求,功能相对独立,将其设置于北地块,设独立出入口,方便车辆出入。教学综合楼区内部设置环形车行交通。
        2.5分期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为满足学校发展需求,后期建筑包括:教学综合楼后期、学生宿舍后期、泅渡馆、战术馆(模拟街区)、标准化运动场与射击馆、驾驶中心、攀登楼[3]。
        远期建筑包括:远期教学建筑、远期实验楼等。
        3建筑设计
        为了满足办学需求,一期必备建筑功能及其各项指标如表一,在满足合理使用功能前提下,建筑造型和单体立面均呈现出现代庄重大气,具有徽派元素的地域特征。
        表一各子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1教学行政组团
        教学行政组团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两栋教学管理用房,五栋建筑单体用警盾形的外环路及内部道路联通,同时围合成长宽各为110米的升起广场。教学楼为一期的核心内容,面向校园主入口,两侧分别对称布置五层的图书馆、现代教育实验楼和四层的教学管理用房1、教学管理用房2。建筑采用具有安徽特色的庭院式布局方式,采光通风条件好、空间舒适,功能布置满足教学需求。
        造型设计简洁明快,强调建筑的稳重感与文化内涵,采用浅暖色石材墙面、深色坡屋顶,墙面开窗规整方正,以竖向线条塑造富有力度的建筑形象,建筑顶层、入口等部位采用简化的花格窗形式,表达建筑的地域特征。
        3.1.1教学楼
        教学楼能容纳5000人正常教学,设置教室、教师休息室、书库等主要用房。教学楼作为校园标志性主建筑,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体现公安学院的办学性质和办学特色,如图三。由于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要求学生操行集队,因此走道、楼梯尺寸宽于一般院校,走道净宽为4.2米、主要疏散楼梯间净宽为5.5米。
 
        图三
        3.1.2图书馆
        图书馆功能设置包括图书借阅区、非书资料区、自习室、学生阅览室、展览区、业务加工区、读者生活区、学术报告厅、校史馆、研讨室、50万册以上书库等。以现代化、多功能、开放化、园林化为设计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提供人性化的阅读空间。打造多功能现代化综合图书馆。图书馆的建筑风格、建筑顶层、入口等等处理方式同图书馆。
        3.1.3现代教育与实验楼
        现代教育与实验楼设置多警种业务培训教室、网安专业基础课程实训、机器组装、维修等实训、攻防课程实训、视频侦查课程实训,网络犯罪侦查课程实验实训,公安部智能语言训练基地,国保、技侦等涉密业务培训基地,管理用房等。在合理组织流线和功能分区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各使用模块的特殊性。动静、洁污分区合理。营造出现代教育大楼的科技感。建筑布局方式与图书馆对称布置、风格统一。
        3.1.4教学管理用房1、2
        教学管理用房1为系部办公用房,功能设置包括侦查系、交通系、信息网络安全室、治安系、刑事技术系、实验中心、思政部、基础部八个系部及教师用房,每个系部含主任管理室、教授管理室、资料档案室,且每层均设置一个教研室、一个会议室。教学管理用房2为院行政办公用房与教学管理用房1对称布置,设置两个大管理室,若干小管理室,每层均含会议室、若干集体管理室,一个展览区,一个指挥中心监控室等。两栋管理用房以现代化、多功能为设计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提供人性化的管理空间,打造多功能现代化教研管理用房。建筑均采用“U”型庭院布局方式,景观朝向良好,且满足采光、通风功能,建筑造型舒缓大气,具有舒适的管理氛围。
        3.2警务实战训练用房
        运动区仅警务实战训练用房在一期项目中建设,其可容纳3000人赛训使用,包含中心运动场,排球、羽毛球训练场、警务技能训练场等。同时设置大学生活动中心。可根据不同运动功能使用中心场地。合理组织交通流线和房间功能布置,做到动静分区。造型与校园整体统一的同时营造出体育建筑的动感。顺应人流及景观环境设置共享架空空间将两大功能区联系,建筑使用更加合理科学。造型设计与校园建筑相协调,并以大屋顶覆盖室内运动场和警务实战训练用房,整体形象完整。
        3.3学生生活组团含学生宿舍、生活服务楼
        3.3.1宿舍
        学生宿舍分两期建设,一期学生宿舍有四栋,根据警校招生比例设计三栋男生宿舍,一栋女生宿舍,均采用独栋式设计,男女生宿舍分区设置,平面布置经济实用,满足4460人使用。根据培养警察吃苦耐劳精神及管理的要求,宿舍设置为6人间,且将卫生间设计为公共卫生间。建筑造型舒缓大气,尺度宜人,具有生活氛围,楼宇间设置集散场地和晾晒空间。
        3.3.2生活服务楼
        生活服务楼包含学生生活配套用房及学生食堂,合理安排项目选址,满足交通需求,功能分区做到动静、洁污、干湿分区合理。同时降低食堂噪声及油烟对学校的影响。建筑主体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侧为学生食堂,食堂主入口朝南,东侧布置次入口,一层设置厨房、1152座就餐区与备餐售卖区,二层设置厨房、特色餐饮区、1264座就餐区与备餐售卖区,满足2416人就餐需要;北侧为生活配套用房,一层设置物流房、洗衣房、超市、书店、ATM、物业管理用房等,二层设置校医院和物管用房;厨房及生活配套用房内设置庭院,具有生活氛围。
        3.4教学综合楼
        教学综合楼与上述建筑隔路设置,一方面是地块原因,另一方面为了合理组织交通流线和功能布局,相互独立且联系紧密。教学综合楼的主要设计用途为警察继续教育,平面功能按照体块分布,设置有120人教室、400人大教室、研讨室、教研室、464人大、272人中餐厅小餐厅、住宿等;采用庭院式布局,餐厅及教学用房位于南侧,中部设置门厅和住宿区域,功能、流线组织合理。教学综合楼造型整体大方,具有良好的沿街形象,并与教学行政组团相协调。
        4总结
        安徽公安学院内校园建筑均属于公共建筑,但方案设计具有明显的专业特点,设计时考虑了与普通高等院校间同种求异[4]。学院迁建完成后,将打造成一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集教学、实训为一体的安徽省高素质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综合办学水平将达到国内公安教育领先水平,成为安徽省规模最大、条件最优、水平最高的公安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对加强安徽省公安技术人才的培养,缓解安徽省高素质公安人才短缺问题,推动安徽省公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凌燕.公安院校警务化养成教育初探[J].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18年03期。
        [2]杨生树,马洪根.公安高等院校一流学科建设之路径初探[J].公安教育,2019年01期,55-59.
        [3]张春义.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全面推进公安教育事业发展[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8年01期,5-12.
        [4]陈逸雅,王扬.公共性视角下基于空间可达性的公共建筑设计策略研究——以荣成市少年宫建筑设计投标方案为例[J].中外建筑,2017年12期,133-137.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KJ2018A0914):“公安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设标准)”。
        作者简介
        1.赵芳琴(1979--),女,安徽宿州人,安徽省公安教育研究院交通管理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结构工程、建筑技术、交通工程研究。
        2.陶峰(1979--),男,安徽青阳人,合肥学院城市建设与交通学院副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研究。
        3.邹凡(1989--),男,安徽淮南人,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建筑师,主要从事方案创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