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地质环境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石惠
[导读]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建设施工项目逐渐扩大按规模,地质环境灾害问题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忠县地质环境监测站  重庆  404300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建设施工项目逐渐扩大按规模,地质环境灾害问题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重点结合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特征等展开防治分析,其可以有效应对多种矿山地质灾害,提高矿山开采的安全性。通过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方法与防治对策分析,不断推进对矿山开采的环境研究,进而实现安全生产。
        关键词:新时期;地质环境;灾害防治;现状;防治对策
        引言
        我国国土的地质构造相对比较复杂,当前的气候环境多变,我国属于一个农业大国,整体承灾能力较弱。我国发生地质灾害的类型较多,分布较广,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其中在西南和西北地区最严重。因此,通过对地质灾害数据进行统计,制定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能够对灾害进行有效预警。
        1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1)地球的演化过程中,地质灾害往往是以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呈现的。这与人们的活动和一些自然条件是有密切关系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往往具有规律性,无论是在时间和空间内受到影响,就可能会发生板块间的交通运动、人员类的开发运活动、自然地质的固定结构模式变化等,都可能带来地质环境的变化,从而引发地质灾害。了解自然活动人为活动的一些规律,考察地质环境,并对反馈的数据加以信息,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就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化。
        因为地质灾害一般是不可控的,进行预测和治理,一直在探索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方式防患于未然,确实能够有效地防止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发生后带来的损失。
        (2)地震环境从一定程度上讲,是非生物物质物质组成的体系,地质环境从外观上讲包含了岩石风化产物等等。地球上的演化造成了地质环境,最终通过生态环境的方式予以表达。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根据地质环境特性,与地质运动相关规律相协调,形成了稳中有变的环境。地质环境往往带来一定的灾害,提前做好准备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2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
        2.1山体滑坡
        当前主要有两种矿山开采方式,第一种为地下矿井开采,第二种为地上开采。无论是哪种开采模式,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使原有的地质结构发生改变,引发山体滑坡,这也是一种最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这种灾害一旦发生,会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企业也会蒙受巨大的损失。根据矿山开采模式的不同,山体滑坡发生位置也存在差异。露天开采的时候,山体滑坡的位置通常都位于山体的边缘位置,矿坑开采的时候,滑坡发生的位置在坑洞边缘。
        2.2地下水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除了上述岩土相关的地质灾害之外,还有与地下水水位相关的地质灾害,一是突水、涌水灾害,该种灾害主要出现在井下采矿活动中,对井下采矿工人的生命安全有很高的威胁性,主要发生原因是由于地下水位受到开采的影响发生多方面变化;二是泥沙涌入矿坑灾害,在井下出现大量的水时,大量的泥沙与井下水相混合,容易形成泥沙流;三是环境污染灾害,地下水受到重金属或其他有害矿物质的侵蚀,当井下水及地表水流入河流之后,对周围的植被环境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2.3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无论是山体滑坡还是地质塌陷,都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会对周边的植物造成严重的破坏,降低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效果。而且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会造成植物的大规模死亡。在矿山生产中,破碎机等机械设备的运行,会产生大量的烟尘,这些烟尘会掺杂在空气中,造成空气质量的下降,影响人们的健康。


        3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3.1提高矿山开采工作统筹规划程度
        在防治矿山地质灾害时,提高矿山工作的统筹规划可以在有效分析矿山地质信息的基础上,掌握其地质薄弱部分以及岩石的特性等,从而有针对性的防止矿山出现岩石崩塌、塌陷等地质灾害。但是,提高矿山开采工作的统筹规划程度还需要结合相应的地表环境保护措施、废弃矿洞处理方案等来防止矿山出现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止为塌陷等埋下隐患。最后,针对发生过地质灾害的矿山位置,还要加强其预防与管理,在开采过程中采取谨慎的态度防止出现矿山地质灾害。当然,提高矿山开采工作统筹规划程度还包含了对开采矿山环境的恢复,尽可能的保护矿山植被。
        3.2建立一支专业的灾害预警队伍
        在针对地质灾害的防治过程中,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灾害预警团队,相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对预警团队进行管理,充分支持灾害预警团队的工作,做好对预警团队人员的技能培训,大力宣传有关地质灾害方面的预防知识,有效提高预警团队的预警能力。例如,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研工作,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准确监督,建立网格和区域联防管理体系,有效提升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能力。同时需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建立一体化的智能信息平台,为地质灾害的预防营造良好的氛围。
        3.3落实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每一个矿山都需要按照相关的开采标准进行,不能为满足一己之私而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破坏,杜绝随意开采、过度开采。开采过程中坡高、坡角的设计都需要按照标准进行,对新出现的具危险性的不稳定斜坡(崩塌、滑坡)及时进行治理。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等都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摆放,或者是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在对环境恢复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已发生过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监测,实时汇报相关的情况,同时对正在开采过程中的矿区也需要进行实时监控检测,随时对危险区域进行防护。本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开展土地复垦工程。在道路两侧、矸石堆及工业场地内,本着保护、美化环境的原则,实施植树造林、绿化工程。
        3.4建立高标准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提供依据
        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涉及的材料和技术众多,包括混凝土浇筑、锚喷支护、锚固工程、抗滑桩、挡土墙、排水沟、防护网等,施工需要引用土建和基础工程类标准规范。城建、水利、冶金、煤炭、公路、铁道等工程行业结合该行业的工程地质评价或防灾减灾需要也颁布了一批标准规范。工程质量不仅取决于工程本身,而且还取决于对(潜在)不稳定地质体发育特征认识的准确程度以及治理对象周围的地质环境质量,隐蔽工程质量对整个工程质量影响极大。因此,要得到好的治理效果,就要求有更大的评价工程质量的标准。对于工程质量判断需要多方面依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目标的特殊性、决定工程质量的众多因素,所以对于治理工程质量的判别、鉴定需要多方面依,为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和治理工程质量做好效果监测、施工断面的地质编录资料、关键工程部位的影像和取样、关键材料和工艺的检验数据、工程质量现场检验数据、工程外观和治理对象现场检查等各项细节全过程管控。
        结语
        综上所述,矿产资源在开采的过程中,由于开采方式的不当或者开采的过量,很可能会引发各种矿山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一旦发生,会对周边的环境和人员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矿山企业必须要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加强周边环境的建设,减少矿山生产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并且要做好地质环境的评估工作,把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为我国矿山行业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昱,叶义成.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5(04):119-120.
        [2]王小梅,张苗.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J].丝路视野,2017,(31):157.
        [3]糟霖源.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与勘查方法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8,(21):135,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