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市政排水管线设计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市政排水管线设计的意义,然后阐述市政排水管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市政排水管线设计的重点,以及优化市政排水管线设计的措施,其内容包含:借助网络优化管道整体、科学安装市政排水管线、合理应用新材料新设备等,目的在于确保城市能够正常运转和发展。
关键词:市政;排水;管线;设计;优化
伴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数量正在逐渐提升,使得用水量也在逐年增加,此外,加上工厂的运行和生产都需要水资源,所以,针对城市的排水系统提出了较高要求,可见,城市的排水系统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新陈代谢”的作用。目前有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统都出现老化或者设计不合理问题,在遭遇暴雨天气时,就会出现严重的内涝现象,从而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出行和日常生活,甚至还会在内涝的过程中出现触电身亡等事故,给居住人民的人身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基于此,针对市政排水管线设计进行优化,确保市政排水的稳定性。
1 市政排水管线设计的意义
基于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城市道路的不断更新和拓展,使得排水管线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根据目前我国市政排水管线应用现状可看出,排水管线还在设计中存有很多不足之处。排水管线设计作为城市防污防洪的主要设施,属于城市建设中的关键设施之一,因此,需要相关人员能在设计中对其加大重视。基于此,为保证市政排水管线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解决城市内涝等问题,将对排水管线设计进行优化,并且还将在相关规定及其规范要求的指标下,加大对其埋深和管径等方面的计算方法,从而确保市政排水管线,能在科学合理的设计背景下进行实施,进而起到降低成本等作用[1]。
2 影响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线设计的因素
2.1 路基处理对管线的影响
管线回填后还需要进行路基碾压,此时对于埋设较浅的浅层地下管线(尤其是车道下的地下管线)必须承受大型施工器械的碾压,如果管线本身的环刚度不足或者施工回填时处理不到位,管线很容易二次破坏,由此我们在设计时尽量把管線布置在人行道或者绿化带下,避免这种次生事故的发生。
2.2 道路总体景观对管线布置的要求
各种地下管线根据其自身的要求需要设置各种尺寸不同的检修井,因此一条道路的建设会碰到上百个井盖,而各种井盖的设置很难规则,同时其与道路路面存在色差,犹如道路上的一个个“补丁”,如此多的不和谐的点很难再提高道路的总体景观,为此也要求我们在设计时将管线尽量布置在绿化带或者人行道等井盖很难凸现的地方。
2.3 通车舒适性对管线布置的要求
道路通车运行一段时间后,井盖和路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差,因此车轮经过井盖时会颠簸,形成不舒适感。由此我们将管线尽量布置在车轮碾压不到的地方。
3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线设计原则
(1)不同地区对于管线的设置原则有所不同,在进行市政道路管线布置时应结合当地的管线布置习惯及相应规划来综合安排雨水管、污水管电力、弱电、燃气、给水、通讯管道等几类市政管线,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中对管线综合设计的要求,城市道路下各专业管线规模按规划确定,并应统一布置,除排水管线外,其余各专业管线应优先布置于道路人行道下;各弱电管线宜按同沟同井的原则进行布置。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道路横断面布置情况,在保证各管线在使用和维修时不互相影响妨碍的情况下,进行管线综合设计[1]。
(2)在进行综合管线布置时,应该采用与道路、桥梁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3)安排管线位置时,应综合考虑各地区的城市规划发展要求,尽量为城市综合规划中的待建管线预留位置。
(4)尽可能使管线线路短捷以节约投资,但应注意管线尽量埋在城市道路或小区内道路红线以内,不乱穿空地,以免造成今后对其他设施修建的不利。
(5)埋设在城市道路下面的管线应沿道路规划线平行敷设,并具有独立的敷设宽度。同一管线避免横穿道路以尽量减少与其他管线的交叉。
(6)安排管线时,尽量优先将管线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面,其次考虑将检修次数较少的管线布置在机动车道下面。
(7)管线的水平间距应尽量满足开挖施工沟槽时不影响旁侧管线的安全运行,以及管线构筑物的宽度要求。重视管道材料及施工质量对相邻管道的影响及可燃易爆有毒物品对管道的影响。
(8)各种管线由建筑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要根据管线的性质、埋设深度等决定,可燃、易燃及损坏时对建筑物有危害的管道,以及埋深大的管道远离建筑物。
(9)管线交叉时,应有0.1m~0.5m的竖向间距。在同一个高程上交叉时,可用大管道改为多根小管道或倒虹管等办法通过。两管竖向间距小于5cm时,应加弹性垫块及加砌支墩。
(10)当遇到管线交叉布置时,为保证交叉点的结构性能的稳定,各管线能够正常使用或维修,道路路面不会失稳沉降,以及解决由于管道本身埋深、坡度、结构或道路标高造成管道在交叉处高程立面的矛盾,在管道交叉处采取适宜的加固处理措施[2]。布置原则如下:
管线高程设置:压力管与重力管相交,有压管让无压管;
小管径管与大管径管,小管径让大管径;
可弯曲管与不可弯曲管,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
支管与主干管相交,支管让主干管;
已建管与新建管交叉时一般新建管让已建管。
4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要点
4.1 管径,管坡及流速
根据有关规范标准,不同的管线有其规定的管径,坡度及流速的上下限值,管径过大,坡度及流速较小会使管道淤积堵塞,且会造成不必要的造价提高;管径过小,坡度及流速较大会使管道冲刷严重,加快管道的损坏速度,因此在进行给排水管线设计时应使相应的设计指标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4.2 管材的选择
一般工程给排水管线的基本要求是:①水力条件好②密闭性好③使用寿命长④综合造价经济等几大内容,还应结合各工程地质要求,盐碱性地质区域下的工程,在选择管道材料时除了要满足以上基本性能以外,管材还需具备以下特殊要求:①抗腐蚀性能强;②抗不均匀沉降好;③维护管理方便。由此可见,对于不同的地区项目需要根据其特点选择合适的管材来满足相应要求[3]。
4.3 管道施工方案的选择
排水管道的施工方法分为两大类:即开挖施工和非开挖施工;其中非开挖施工在排水工程中最常用的是顶管方法和目前流行的牵引法。开挖施工,即开挖沟槽,埋设管道,一般采用放坡和设钢板桩支护方式开槽施工,并做好开挖沟槽内的施工排水,适用于管道埋深较浅、地质条件好的管段。施工过程中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及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有利于提高管线施工的效率[4]。
5 总结
在进行市政给排水管线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及管线布置对整个城市规划的影响;为使整个管线设计科学合理,符合相应的城市规划要求及规范标准要求,在设计时要按照相应设计原则的及设计要点进行设计,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城市道路的地上和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城市工程管线与其他各项工程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城市用地。
参考文献:
[1] 刘丽红.浅谈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及技术措施[J].珠江水运,2012(6):70~71
[2] 高健.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及技术方法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1):11
[3] 王胜松.有关市政给排水设计和规划中常见问题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9,17(1):396~397
[4] 岳戎斌.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