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河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已成为业内共识,这就要求排水工程建设者更新理念,紧紧抓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要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城镇排水工程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城市市政道路工程越来越多,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而传统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理念已经无法更好地满足城市现代化发展需求,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进行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不仅可以实现对废水及污水的有效处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而且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进而达到节能减耗的目的。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建设;给排水设计
排水工程是城镇居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水环境质量和水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排水工程包括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排水工程设计需要进一步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遵循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相互配合、有效衔接,建设完善的合流制排水系统,通过截流、调蓄和处理等措施,提高截流能力并结合源头减排,控制溢流污染;建设完全的分流制排水系统,消除雨污混接,通过提升污水系统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实现对城镇所有用水过程产生的污染水和受污染雨水径流的全收集、全处理。实现保护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目标,服务于新时代城镇发展的需要。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指的是将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促使城市具有海绵的特性,即具有一定的吸纳性和弹性,在面对城市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协调性。在学术方面,海绵城市一般是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即在下雨时可以发挥聚集、净化及渗透的作用,不仅可以降低地表给水最大限度,而且还能够通过补充水资源,来对水循环产生调节,这是一种新型的城建系统。在相关的规定里,海绵城市就好比海绵一样,能够在下雨时,将吸水、净水、渗水、防水及储水功能发挥出来,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影响,在发生自然灾害时,也可以更好地进行应对。建造海绵城市可以充分的利用水资源,城市建设需要将指导方针设置成为海绵理念,将城市排水系统的相关功能改善,不仅可以将城市防洪防雨的作用发挥出来,还可以回收利用雨水,有效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海绵城市还能够实现水环境的综合管理及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且对雨水有效利用,最终实现水资源环境保护的目的。而且建设海绵城市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因此,在建设城市的时候,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渗透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帮助城市更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为城市吸引更多的投资。
二、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应用
1、给排水设计中的人行道设计。在开展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重要基础设计之一即是人行道。通过人行道,行人的出行更加便利,同时也可以充分展现城市功能。在进行人行道设计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以海绵城市的理念为基础进行设计。在以往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应用的路面一般都是不透水的,即使在阴天情况下,该技术水平下的路面会出现湿滑、积水的问题,从而导致行车出行的安全性受到影响。应用海绵理念,在选择建筑材料的过程中,比较重视材料的透水性,以确保雨水有效渗入地下,避免出现堆积雨水的情况。同时,在对市场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道路设计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有效控制地面的温度以及湿度,有效补给地下水。在对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还可能会有其他因素影响土壤的渗水性,基于该种情况,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将排水管道防放置到合适的地方,并保障有一定的坡度,有效实现排水功能。
2、给排水设计中的车行道设计。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施工过程中,在开展车行道方面施工时,非透水性的路面施工技术是比较常用的施工技术。应用该技术,不仅会诱发积水问题,而且还会对地下水的供给造成影响,进而使城市出现热岛效应。在车行道设计工作中,引入海绵城市理念,首先需要确保施工路面具备渗水性能。通过对车行道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很好地降低地表水的径流量,同时还能起到地下水补给的作用。在开展实际的工程设计 工作时,可以将路边分为上层、中间层及基层,并在基层和中间 层之间布设非透水性的施工材料,将透水性比较好的材料放置于上层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避免雨水对路基造成的损坏, 而且还可以避免雨水破坏或侵蚀路基。对于雨水天气,顺着横坡雨水可以顺利的流入盲沟中,可以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再循环利用效率,以期达到优化雨水收集、排放的目的。
3、给排水设计中的绿化带设计。在开展市政道路给排水中的绿化带设计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注意以下情况。①保证雨水被很好的收集。透水地面收集雨水需要注意设计绿化带的高度,一般要求低于路面15~20cm,并确保雨水口的均匀分布。②发挥水体过滤功能。 对于收集的雨水,并不能够直接应用,而是需要经过过滤,提升 雨水的清洁度。对雨水过滤,可以将种植土铺设其中,并将砾 石层放置在种植土下面,同时按照要求安装渗透管,可以达到 过滤雨水的目的,实现对自然水体的有效补给。③缓排滞蓄。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结构以及地形,来对导流系 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实现地下雨水的有效渗入。
4、给排水设计中的附属设施。在市政道理给排水设计过程中,附属设施主要发挥配套功能。在实际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会对路肩边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应用传统的混凝土材料会导致较差的美观性,同时还会导致堵塞问题的出现,进一步对雨水净化效果造成影响。同时,施工人员还要注意路缘石方面的内容。在市政道路设计施工过程中,路缘石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分类是立缘石以及平缘石,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类型,避免积水情况的出现。
5、衔接城市绿地。在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城市绿地与市政道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借助城市绿地,能够很好地促进道路径流实现分流,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城市绿地还包括很多的渗透技术,如植被缓冲带、雨水花园等。对水资源相对比较短缺的地方而言,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增强对雨水存储和回收使用的功能,优化路面雨水的净化效果,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于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相关工作人员则需要加强雨水截污净化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或避免雨季出现净流汇集现象。此外,对于污染比较严重的径流,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首先治理污染,有效控制污染范围,进而达到对污水净化处理的目的。
在现代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尤其是对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时,要注重对海绵城市理念的渗透。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明确设计方案,并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分析海绵城市的优势,并将海绵理念应用到具体的设计施工中,这样不仅可以充 分发挥海绵城市理念的优势,而且还可以调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效果。新型城镇化发展给排水行业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应以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系统推进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钦鑫.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 [J]. 中国标准化 ,2018(18):10.
[2] 李春涛.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研究 [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8(36):13.
[3] 宋旭升, 王辉霞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36(07):10.
[4] 刘国良。张富敏 ,王卓诚 .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1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