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中规划和设计问题解析 江浩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月9期   作者:江浩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在不断追求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对建筑物的设计和规划上,既充分考虑了城市整体结构的保留和功能区的划分,也考虑了城市居民的真实需求,还要考虑到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这样的规划和设计理念,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被推广。
        关键词:建筑学;规划射界;问题分析
        引言
        具体来讲,建筑规划是将建筑物整体造型作为关注的重点,通过一系列专业手段的运用,促使建筑的功能得到完善,整体价值得到提升。在建筑空间规划过程中,建筑工程师需要对住宅空间的利用率不断提升。且要将建筑物外观状况、占地大小等因素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对建筑物的功能合理布置,促使建筑设计的整体实用性得到增强。建筑设计则是结合整体规划要求,通过设计措施的落实,优化建筑细节,促使建筑的美观性得到提升。
        1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1.1整合原则
        对城市进行规划首先要考虑其实际的发展需要,综合城市的整体规模、企业的发展方向、经济的发展水平、国家的政策方针等多个方面来考虑,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坚持对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整合,比如可以考虑在学校的周边建住宅,这样不仅可以使家长接送学生更加方便,还解决了交通拥堵的问题,在安排工业区和商业区时就要注意划分,有污染的噪音大的工业区必须远离城市,以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在对商业区进行选址时要注意,对一些大型商场、超市可以选择离居民区较近的地方,对一些比较喧闹的贸易区,就要尽可能避开城市中心,保持城市面貌的整洁。
        1.2经济原则
        任何一座城市的规划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在遵循规章制度的前提下,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经济因素,不要为了过度追求外观美,使得经济成本过度浪费,在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发展前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要单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1.3美学原则
        注重经济原则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美学的原则,因为任何一项建筑反应的都是城市的整体面貌,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更要考虑的是美学的原则,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已经不单纯满足于居住的需求,逐渐向着追求外观美的方向转变,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人们在建筑学中推崇的更多的是天人合一的想法,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真正地实现美学的原则。
        1.4社会原则
        社会的原则主要是指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人类发展的基本需要,要以服务于人民的思想进行设计,特别是在人口逐渐增长的当今社会,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落实好国家的大政方针,使得建筑的设计更好地为城市的发展服务。
        2.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差异
        2.1设计理念
        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在设计理念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建筑设计主要是对建筑目标进行规划,设计流程的变化性、复杂性较强,而建筑规划则需要有机衔接各个方面,科学构建、处理、协调建筑不同层面之间的关系。
        2.2设计规划难度系数
        设计师是建筑设计工作的实施主体,其只需要将设计的宏观蓝图绘制出来,不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空间布局与平面规划。由此可以得知,设计思维是建筑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建筑规划人员则需要结合空间规划,将主观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除了规划设计具体的建筑细节之外,还要能够统筹规划建筑全局。因此,相较于建筑设计工作,建筑规划具有更高的难度系数。


        2.3最终目标
        其中,开发商确定的建筑目标与建筑要求是建筑设计活动实施的主要根据,设计人员基于自身设计素养,在设计方案中巧妙融合当地环境与风俗因素,以便促使建筑设计方案与预期目标和要求所符合。由此可见,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目标导向性,而建筑规划的标准与要求并不明确。在建筑规划中,规划人员需要基于自身的思考来完成相应的规划内容,没有目标与要求的指引。
        3城市规划设计措施
       
        3.1建筑空间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口与有限的土地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大,因此,在建筑物的设计中要考虑到占用的土地面积,尽量从建筑的空间使用面积着手,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居住的建筑。比如,以往的传统住宅一般是7层以下的建筑,但是随着近些年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这就减少了建筑占地面积。设计师还致力于高层建筑物外观的设计,不断建造出很多震撼人心的建筑物,成为城市的一大景观。
        3.2充分结合城市规划要求
        我国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显著扩大了城市整体面积与规模,这样建筑规划的难度也将加大。若建筑设计过程中,仅仅将建筑的建设要求纳入考虑范围,没有合理系统的规划周边环境,将会对城市规划的稳定性、平衡性造成破坏作用,建筑物难以融入到周边环境之中,影响到居民的居住舒适度,住宅与环境的平衡要求也难以满足,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针对这种情况,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就需要对城市规划内容充分了解与掌握,通过规划设计工作的科学开展,保证建筑物能够统一于周边环境,建筑物造型既要将功能性要求体现出来,又要与城市规划主题所符合,以便优化城市的整体形象。
        3.3城市规划的人性化设计
        城市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产生的人群聚居空间。人是城市的使用者,也是城市的主体。城市人口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所有社会活动都提托城市而展开。因此,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一个舒适、安全、文明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设计恰恰就担负着创造这样一个舒适生活环境的责任,让城市环境更加适应人的综合需要,不仅是人性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依据,也是人性化城市规划设计的目的。
        3.4城市规划的生态设计
        城市是一个复合的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大、不完善、不稳定的特点,缺乏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较为完善和谐的自控机制,为此,应用生态学的原则和方法去调控城市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十分重要。生态学原则有以下内容:
        ①城市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一是在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树立全局观念,完善和执行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相结合;二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对城市环境实施容量控制。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承受的既定利用方式的综合上限,包含人口容量、土地容量、绿化容量及交通容量等;三是在注重经济与环境平衡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考虑城市与郊区、乡村的合理区划及功能配置。②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强调区域性,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要将城市放在特定的区域中,从大的背景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规划要有全盘统筹的眼光,促进生态稳定,追求最佳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规划与设计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联,两者呈现出互相辅助与影响的关系。为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要对建筑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与协调,既要保证建筑设计与功能性要求所符合,又要与城市规划主题所统一。既要考虑建筑的经济效益,又要贯彻环境保护理念,平衡建设与生态之间的关系。规划设计人员要及时革新思想理念,创新工作思路与策略,以便不断提升建筑规划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亦师.茂旦洋行与美国康州卢弥斯学校规划及建筑设计[J].建筑师,2017(3):33-42.
        [2]黄琨,杨艳丽.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7(32):176-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