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建设与发展,建筑工程的进步非常迅猛,大多工程建设的管理理念不再跟得上脚步,只能随之发生改变。这样一来,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就自然而然地提了出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倘若以系统的思维和有侧重点地去管理整个工程,这样会对工程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都有很大的帮助和益处。所以,本文将围绕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进行简单地探讨。
关键词: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全寿命期
最近几十年来,我国工程界将关注点放在了工程管理上,然而,它同时还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命题,它与国家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以及投资体质都有着紧密的关联。它不再是以工程质量、费用和进度为主要目标,反而是以控制它们为主要目标。但是同时,会有部分工程管理者缺乏管理的思维,忽视了工程运行的管理、尚未从工程全寿命期来考虑类似问题,进而产生了不科学和不理性的工程项目。
1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阐述
1.1 工程系统思维的概念
实现工程全寿命期在整体上最优,是工程管理的最终目的。这对工程管理者的要求比较高,不仅仅需要他们在工程管理系统的思维上具有一定高度,还要求他们在视野上具有一定的宽度;总而言之,还需要工程管理者在思维上具有系统性。另外,通过工程项目的全寿命期管理实现工程效益的提高是工程管理的根本目标。为了使这一目标能够早日地完成,需要将工程建设中的指标与全寿命期的管理进行有效地结合。
1.2 工程系统思维的意义
拥有较为系统化的工程思维,是对工程管理者最基本的要求,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技术从业者需要尽快地从学生思维转变为工程思维。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思维有利于迅速明确项目需求,同时还能够有条理地将整个工程项目规划好;在项目的开发进度和成本上都会有着较大的帮助,还有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工程建设的发展。拥有系统的工程思维,可以有效解决工程项目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拥有系统的工程思维,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工程开发习惯,提高自己工程方面的专业能力。
2 传统工程思维的局限性
2.1 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工程的维护
在传统工程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大多工程管理者会忽视掉工程维护建设,对工程的认识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传统的工程思维是以最终建设成果为目标,抱着“只要按时按量完工、不延误工期”的态度去进行工程建设,并不会把太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工程的后期维护上,也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工程项目持续利用上。这些种种因素对后期工程的长期使用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同样这也是“工程短命”的最主要原因。
2.2 传统的工程思维受管理框架影响大
对于经验丰富、工龄较长的工程管理者来说,他们对于工程建设管理方面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工程思维模式,但是受管理框架的影响较重,虽然说这种思维模式对于工程管理和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再往层次更高一些的管理方面去考虑,依旧采取固定的工程思维模式的话,就会产生一些弊端;由此可见,若想要更好地进行系统化工程管理,就需要对目前的工程思维加以完善,需要更加全面、更完整地去思考整个工程建设,以最大程度来适应现在工程建设的高效性。
2.3 工程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由于工程管理的思维受传统管理思维的影响较大,进而导致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在目前的工程管理过程中,只重视工程质量的现象而忽视安全指标和经济效益广泛存在。在当今管理模式之下,导致工程管理效率较低、工程建设环节中所拥有的管理思维并没有系统化;管理信息资源仍以人力式资料记载整合,并没有很好地使用大数据来记录资料。另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也都在互相推卸责任,并没有去认真的反省自身问题;这同样也是影响工程管理模式进步的主要因素之一。
2.4 传统工程管理缺乏创新性
在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模式下,普遍认为工程质量和健康是最为重要的。
未能去分辨出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依旧去采用传统思维模式方法去对工程建筑加以评判,这往往会增加造成工程施工的不良因素;另外,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模式本身就存在许多的局限性,只能依据自身的情况来加以运用,并不能够独自采取新的模式去发展管理工作,无法真正地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
2.5 工程建设工作只追求阶段性的管理
由于在实际工程管理工作中,只是针对建设的过程为中心,而忽略了后期维护的问题,长期如此,工程建设的管理安全性将会降低,他们将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同样也会为工程建设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以往的工程建设是进行一个阶段去评估一个阶段,而不是从整个工程建设发展的角度来评估、建设;这样的管理方式会影响工程建设的整体进程,自然而然对后期的规划、维护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3 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基础上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3.1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系统的全面分析
工程管理系统的全寿命期管理与系统所存在的环境密切相关,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利用身边环境中的资源,利用工程技术对环境资源进行改造,所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搜集各种有利资源,依据不同的工程系统,提供适合的资源,以此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才是对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系统的正确理解。
3.2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系统的主要构成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分为许多部分,例如:前期的策划抉择、建筑施工规划以及后期环境协调等等多个方面。首先,工程管理全寿命期从内容上来讲主要分为项目管理、融资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等;其次,在管理理论以及方法基础上来分析,要着重对管理过程中的运行来加以分析,始终以经济利益最大化、管理费用合理化、管理设计最优化来加以管理。立足于整体的发展,但又不要去忽视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将工程管理的每个阶段内容进行研究、整合、优化,才能使得工程管理系统全面地发展进步。
3.3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系统的协调
工程全寿命期的各阶段管理,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结构合理性的协调,二是整体上的协调,三是目标上的协调。更准确地来讲,结构上的协调主要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协调;而整体上的协调主要是讲求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的平衡性;目标上的协调是指各种不同类型的系统、负责不同工程管理方面的系统,都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去服务于整个工程管理,为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提供夯实的基础。
3.4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系统的统筹管理与对策
由于工程管理涉及的管理人员较多、人员复杂,所以统筹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工程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两者,并从中找出它与传统的区别和不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统筹管理、提高管理的效果。另外,针对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要有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例如:多听取管理者意见和建议;相关人员也要有明确的责任,将责任分给个人,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进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全寿命期管理的成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管理的系统思维和全寿命期的管理,他们的理论和实验的内容都比较多,除了传统思想方法观念以外,还加以运用新的工程理念,将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理念成为可以随时变现的专业工程技术。系统化的思维工程管理模式相比于传统工业的管理难度更大、强度更高,而工程质量的好坏,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安定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也会对未来的工程行业发展趋势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梁军.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2):36-40.
[2]张永楠.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 2017,000(009):P.173-174.
[3]王中杰.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000(003):164-164.
[4]李丽萍.小议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000(005):1554-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