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城市道路采用隧道形式越来越普遍。如何将隧道两端与城市路网做好衔接,如何处理隧道两端城市用地与隧道接线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已经列入2020年开工建设项目,其工程方案已经稳定,本文以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西端接线规划方案为例,详细介绍了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西端接线与沿线城市用地、沿线城市路网的关系,处理好与胶黄铁路、疏港通道、轨道2号线等重要现状及规划交通设施的关系,为城市道路隧道两端接线方案研究提供一个参考案例。
[关键词] 城市道路 隧道设施 两端接线 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
1 引言
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西端沿淮河路—刘公岛路入海,最终联系东岸城区,青岛发改委于2020年1月,下达了建设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的计划,初步预计2020年底开工,拟定6-7年后建成并开始通车。其两端的接线规划方案进行了多轮研究,特别是西端接线方案,涉及到地铁2号线线位、疏港通道、既有城市快速路、既有城市建设用地等诸多因素影响。本文通过介绍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西端接线的详细规划措施,为城市道路隧道设施两端接线方案的研究提供经验。
2 接线条件分析
2.1西岸接线重大影响因素分析
西岸接线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如下内容:
(1)疏港通道——客货分离;
(2)胶黄铁路——处理相交关系;
(3)石化区及石油管线——合理避让,满足安全距离要求;
(4)沿线居住区——减少拆迁;
(5)轨道交通——协调相互关系;
(6)现状及规划路网——有效衔接。
2.2西岸快速道路网络体系分析
根据西海岸新区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西海岸新区东区形成两横两纵快速路网系统,主要承担快速客运交通组织功能,其中两横:嘉陵江路-小珠山隧道、二隧接线-疏港高速,两纵:江山路、昆仑山路、疏港高架为快速疏港专用通道。二隧接线-疏港高速可有效串连老黄岛、中德生态园、辛安片区、中央活力区,对于大西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沿线规划江山路-淮河路立交、昆仑山路-疏港高速立交,通过立交转换可快速联系南北各主要功能组团。
疏港高架、改线的黄张路、茂山路作为专用疏港通道,服务于南北港区货运交通集疏。
2.3西岸规划用地功能分析
从西岸接线区域规划用地情况看,淮河路沿线“南物流、北港航”,具备与快速系统更短的衔接条件;而黄河路(江山路以西段)沿线以居住、商业等用地功能为主,是轨道交通2号线走廊,沿线用地可进行高强度、高品质开发。
3规划原则
(1)有利于交通疏解,减少交通拥堵的原则;
(2)保护城市环境,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居住、商业、办公用地干扰的原则;
(3)充分利用已有城市道路,避免对城市用地格局冲击太大的原则;
(4)有利于隧道出入口设置,使其可成为城市景观的原则;
(5)减少拆迁,降低建设成本的原则。
4西端接线方案总体方案
西岸接线分为淮河路主方向和澎湖岛街辅方向。方案主线沿刘公岛路登陆后,向西继续采用隧道形式,过澎湖岛街后出地面,设置地面收费站,向西高架跨过黄张路胶黄铁路、疏港高架后与江山路快速路形成互通立交,主线继续高架向西跨过团结路,最终与疏港高速衔接。
将预可研阶段小黄岛内的一对辅出入口调整至澎湖岛街,方便向西与黄河路、向东与崇明岛路相接,以服务周边区域;在淮河路北侧沿秦皇岛街,预留一个出口,应对石化区转型发展需要。
.png)
图1 淮河路推荐方案效果图
5江山路—淮河路立交方案研究
江山路—淮河路立交采用近远期结合,近期不拆除疏港高架北端落地匝道,远期拆除,并将疏港高架北延与疏港高速公路对接。
近期方案保留现状疏港高架北端落地点匝道,淮河路上跨江山路高架,二、三层实现全互通立交,地面层采用信号等管理,为了避开现状疏港高架北端落地点,东北象限苜蓿叶匝道变形为绕行定向匝道,东北向象限右转匝道从疏港高架落地匝道外侧接入胶州湾高速公路。结合疏港高架北段拓宽工程,近期需要将一对双向四车道的匝道跨越地面淮河路后落在茂山路,实现茂山路与疏港高架联系。
远期,拆除胶州湾高速公路上的疏港高架北端落地匝道,将其跨越淮河路地面道路后,向北沿茂山路由高架向前,最终向左转弯与疏港高速公路对接,高架桥为双向四车道。改造疏港高速公路—胶州湾高速公路立交为十字互通立交。
图2 淮河路—江山路立交近远期方案效果图
6隧道设施两端接线应注意的问题
6.1隧道出入口设置
(1)应该选择合适的位置,避免造成洞口拥堵,胶州湾隧道西端出入口避开了老黄岛居住区,隧道继续向西延伸,过澎湖岛街后,洞口设置在用地相对宽松,交通矛盾相对较小的物流园区北侧。
(2)隧道应该设置多级疏解出入口,实现隧道交通多级疏解,缓解洞口压力。青岛第二海底隧道西端接线设置了两处出入口,一处为主出入口,位于淮河路,一处为辅出入口,位于澎湖岛街,远期还在秦皇岛路预留一处隧道出口匝道。
6.2隧道接线路由选择
(1)为了实现隧道交通快速对外疏解,结合隧道性质,选择合适等级的衔接道路。青岛第二海底隧道道路性质为城市快速路,限定车速为80公里/小时,需要与城市快速路网衔接,最终西端接线与江山路快速路、疏港高速公路等高快速路网实现了衔接。
(2)隧道交通应该避免与背景交通混行,造成交通混乱,需做好与已有交通设施的衔接。青岛第二海底隧道西端接线在老黄岛居住区,采用了陆地隧道,出洞口后,采用高架桥,跨越了黄张路、胶黄铁路、疏港高架,最终与江山路快速路、疏港高速公路衔接,并在江山路快速立交研究中,优化现状疏港高架北端落地点,使其远离江山路立交,江山路立交以客运交通组织为主,实现了隧道交通与城市交通的有效衔接。
(3)隧道交通接线线位选择应该避免与轨道交通走廊重合,降低施工难度。青岛第二海底隧道西端接线放弃了黄河路线位,最终选择了淮河路线位,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避开地铁2号线。
(4)接线路由选择时,避免将隧道交通引入居住区、商业办公区中心位置,造成以上区域的交通拥堵。青岛第二海底隧道西端接线黄河路线位,容易将隧道交通引入江山路以西的黄河路居住区、商业务办公区,造成过境交通如穿越以上区域,将带来环境、交通等一系列问题,最终予以放弃。而淮河路方案则从物流园区北侧穿过,避免了以上问题,最终予以采纳。
(5)隧道应该设置多处疏解出入口,实现隧道交通疏解畅通。青岛第二海底隧道西端接线设置了两处出入口,一处为主出入口,位于淮河路,一处为辅出入口,位于澎湖岛街,远期还在秦皇岛路预留一处隧道出口匝道。
7结语
青岛第二海底隧道道路作为城市快速路,将与现有城市快速路网进行衔接,除了可以解决客货分离,过境交通与居住区的矛盾外,通过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接线,还可以实现胶州湾西岸东西向交通更加顺畅,疏港交通效率更高,为未来石化区搬迁改造提高了交通支撑,隧道的建设提高了东西两岸的联系,加快了西海岸的发展。而随着交通矛盾的不断凸显,道路立体空间开发利用提上日程,道路隧道建设,逐渐普遍化,希望该论文给大家带来启示,以此来促进隧道两端接线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城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青岛第二海底隧道及接线规划研究》(上报稿).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