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笔花鸟画教学中宋人小品花鸟画的临摹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8期   作者:屈小淳
[导读] 在工笔花鸟画临摹教学中,首选的临本是宋代花鸟画的临本
        摘要:在工笔花鸟画临摹教学中,首选的临本是宋代花鸟画的临本。因为宋代花鸟画很好的体现了宋代人的精神品格,并且宋代的很多花鸟画大家的作品流传于世。而在工笔花鸟画的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临摹体会花鸟画中的意境,并且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可以很好的掌握宋代小品花鸟画的一些技巧。
        关键词:宋人小品,花鸟画,绢本,熟宣
前言
        在工笔花鸟画的教学中,宋人小品花鸟画的临摹是很好的教学临本。因此,学生通过对宋代小品花鸟画中构图、用色等技巧的应用,掌握宋代小品花鸟画的精髓。并且,通过锻炼学生对意境的体会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宋人小品花鸟画临摹的水平。
一、宋代花鸟画作品简述
        花鸟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据史书记载,花鸟画早已经出现。并且花鸟画成为独立的画,是在唐代。然而中国花鸟画走向成熟的标志是,黄荃、徐熙等人的出现,和随之形成的“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画风。而到了北宋初期,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得花鸟画与山水画并驾齐驱。
        花鸟画是指用中国的笔墨等传统工具,描绘的对象是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但是,花鸟画也并不只是进行单纯的描摹,而是通过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一些情感和人物的理想。比如,黄居宷的《山鹧棘雀图》,他的作品不仅把绘画对象表现得惟妙惟肖,而且也展现出了安静、平和的意境。并且,形成了黄家富贵体。到北宋中期,崔白的《双喜图》打破了黄荃画风的垄断地位,并且崔白的画质感很强。而随着这些优秀画家的出现,花鸟画的发展也进入成熟阶段。
        宋人花鸟画的绘画生动形象,并且精密严谨,反映了宋代社会对绘画的要求。而且这些作品基本是绢本设色,栩栩如生。比如,林椿的《果熟来禽图》页,通过对果子和小鸟惟妙惟肖的画法,描绘了一幅成熟的果实和立于树枝的小鸟的图景。并且宋人小品花鸟画的描绘对象虽然是花鸟,但是构图十分严谨。
二、宋人小品的构图特征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供图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备受重视,被称为绘画中的章法或布局。首先,宋人小品作品都是在尺寸篇幅不大的绢本和熟宣上进行绘画的,因此,宋人小品作品中的画面大多是“以大观小”或者留白的画面。其次,宋人小品的结构布局讲究立意定景。作者通过自己对绘画对象的理解,进行情感的表达,再精心布局,不受特定空间的限制。并且宋人小品花鸟画的题材不断的进行扩大。描绘的对象不仅是奇花异草,对于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的小草,小花等也有所描绘。宋人小品的绘画作品虽然画幅尺寸较小,但是注重构图和布局,而且画面很精致,很富有情趣。比如,《出水芙蓉图》需要人们进行细致的研读,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构图技巧。
三、宋人小品的临摹
1.确定临本开始拷贝线稿(铅笔稿)
        首先,要确定临本。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正版的宋人小品册,并且要求,所得到的印刷范本要和原作的篇幅尺寸大小相同,使学生学习到正确的临摹画法。
        其次,在得到临本后进行拷贝线稿。

在起稿的阶段,教师要要求学生先对线条的起始、节奏等进行研读,之后采用自己的铅笔起稿。而起稿的过程主要是对线条组织的一种分析和理解过程。在拷贝阶段,学生进行临摹时主要是以拷贝为主。在进行拷贝的过程中要求使用的绢本等要保持干净整洁,将形拷贝到绢或熟宣纸上时要用比较坚硬的铅笔。而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进行拷贝线稿时,要把画中的形体轮廓都描上,方便之后进行勾墨线。
2.勾线(线描稿)
        在进行勾线的教学前,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分析不同浓度的墨色,让学生学会区分,并且知道不同的绘画对象要用什么样的颜色。一般的勾线用长风狼毫笔,淡墨就可以。在进行勾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进行演示的同时给学生进行语言指导,使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掌握勾线的基本要领。并且在指导学生进行勾线时,首先要先指导学生观察临本,做到心中有数后再进行下笔勾线。需要注意的是,在工笔画中,每次勾线都要用新墨,隔夜的墨是不能用的。
        在对宋人小品作品进行临摹时,应该注意用笔和用墨的关系。对于浅色的描绘对象,应该用淡墨进行勾线,并且,用墨要尽量做到浓淡、干湿适度。就要求用笔时既要圆润又要苍劲有力。因此教师就要让学生多观察和体会,多练习临摹,使学生掌握用笔用墨的精髓。比如,《荷花蜻蜓图》中,叶子要求墨要浓,线条要硬挺。花要求用墨要淡,线条圆润,这样才有生命力。
3.染色
        花鸟画的设色直接关系到整幅画的质量。在宋代的花鸟画中,设色一般都倾向于文人的意趣表达,因此具有幽深、清新的特点。在染色的染法上,分为分染、罩染和统染。
        在勾线完成后,要进行染色。学生要根据临本的内容,由淡到深逐渐分染。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用淡墨分染,逐渐加重墨色,分染时要留水线,分染和统染交替进行,染到临本画面深度为主。比如,《梅竹双雀图》中的叶子,首先要用墨分染,然后调出绿色进行罩染。对于叶子的背面,首先用淡墨进行分染,然后再用石绿色进行分染,叶子的边缘用胭脂等染成泛红的颜色即可。
        对于深色花朵的染色,首先用基础色赭石色平涂几遍,之后再用同色相水色分染花瓣的结构,最后罩染形成统一变化。对于浅色的花朵,首先用薄白粉平涂三遍,然后用花朵的色相淡染。如宋代小品作品中的《荷花图》、《牡丹图》。
        对于鸡、鸭、鹅等进行染色时,在学生掌握他们的形体结构和色相的基础上进行染色。首先,要分区域的用墨分染他们的头部、背部等。在进行分然后还要对羽毛进行统染。对羽毛进行反复的染色,直到和临本的颜色相近。学生可以选用黄荃的《写生珍禽图卷》进行对禽鸟昆虫的临摹,其画中绘有二十多种的禽鸟昆虫。
结束语
        在宋代小品花鸟画的临摹教学中,要求教师在对作品进行讲解时还要指导学生的临摹技巧,使学生的临摹效果达到最好。并且,学生只有掌握宋代小品花鸟画的勾线、填色等技巧,才能寻找更多的题材进行创作。也要求学生要多练习、多体会,提高临摹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毛文丽. 探析宋人小品花鸟画的临摹和技法[J]. 时代报告,2018(20).
[2]符传成. 浅析苏百钧工笔花鸟画中水的表现技法[J]. 艺术科技,2017,30(1).
[3]刘冬梅. 浅析宋人小品花鸟画构图形式中的辨证美学[J]. 艺术探索,2006,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