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随着社区治理创新的深入发展,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成为适应长春市社区工作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引言
当前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许多过去由政府和单位办理的事情逐步移交给社区。在这种情况下,社区职能和任务不断扩大,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社区专职工作者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是不断适应城市基层管理职能变化的需要,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推进“服务型、自治型、学习型、数字型、生态型”社区建设,实现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目标的需要。
1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存在的问题
1.1长期无身份编制,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城市社区工作者既不属公职人员,也非企业用工,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没有编制、待遇很低的临时工而已”。岗位缺乏吸引力,门槛设置低;社区工作者大都缺乏系统专业知识学习或培训,知识更新较慢,熟知运用法律政策能力、应急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协助能力较差,整体文化层次和专业水平低,社会认同度不高。
1.2治理条件缺乏,志愿服务人员偏少
疫情期间,急需大量服务人员,尤其需要大批志愿者,虽然党政机关人员下沉社区参加疫情防控,但仍不能满足社区防控疫情的人员需要。社区疫情防控中,也出现了一些志愿者,但人员少,而且是自发的,有组织的志愿者队伍比较稀少,有效引导明显不足。
1.3队伍稳定性较差,后备人才匮乏
社区工作面广事多、人少钱缺,工作人员非常辛苦,工资待遇偏低,享受不到公职人员一样的政治待遇。虽然实行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职称评定制度,但配套政策不完善,取得职称人员无法享受相应工资待遇,社会工作者职业地位不及医师、律师及会计师等职业,对人才缺乏吸引力。
2创新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2.1明确基本内涵
一是强化职业性质。社区工作属于非经营性的基层社会服务,是一项社会事业,也是一类职业。社区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从客观上说,社区工作需要通过职业化来有效满足居民群众的广泛需求。二是强化职业认同。正确引导社区工作者树立职业精神,有效提高对社区工作的职业认同度,培育一支稳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三是强化专业技能。社区工作是一门学科,也是一个专业。社区工作对社区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显而易见,需要与时俱进的社区工作对从业者的职业意识与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工作者作为参与这项社会活动的群体,只有以规范的方式和专业化的技巧才能做好社区工作,才能有效协调人际关系、创新社区治理。
2.2关爱人才
解决社区工作者队伍不稳定的问题。一是明确工资福利,以待遇留人,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参照企业职工缴纳社保标准,缴纳“五金”;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居委会主任、副主任享受岗位津贴。二是积极为社区工作者施展才华搭建平台,给社区人才压担子、交任务,发挥其特长,以事业留人。三是真心激励关爱,以感情留人。通过典型激励、荣誉激励、责任激励、目标激励等手段,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内在动力;除了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上适当倾斜,还可以积极为他们提供参政议政的机会。
2.3创新传统载体以融入社区工作环境
社区工作中形成的传统教育载体和工作方法,对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应该继续有所选择性地加以保留和创新利用,但是,更重要的在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首先,深掘传统工作教育载体中的隐性教育资源,应该更加注重以社区居民不断变化的内在发展需求和思想意识发展特点为依据,着重发挥其具体实践操作中“人为性”和“为人性”的特点和作用,使更利于社区居民乐于接受。创新载体以挖掘其中的隐性教育资源,也应该同社会环境的改造和升级相一致,从而形成对社区居民进行潜移默化式教育的强大合力,使人形成稳定的思想品德意志以及培养社会主义中国合格公民的自信感和归属感。其次,传统媒体的创新融入到社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即是探讨城市社区通过关注“看不见的环境”,主动营造“看不见的环境”以潜移默化教化人、感染人,最终回到满足社区居民的内在发展需求和思想意识发展特点的目的。在这种“看不见”的隐性环境中,通过多种隐性活动载体如文化艺术活动、邻里交往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载体形式,推动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升,使整个社区处在积极、奋进、融洽、有爱的隐性环境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和感化居民群众,提升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2.4岗位设置科学化
社区专职工作者分为三级:一级是社区正职(社区书记、主任);二级是社区副职(社区副书记、副主任);三级是社区其他两委成员及一般工作人员。在综合考虑社区规模、管理幅度、服务功能等要素基础上,科学合理核定社区专职工作者数量,实施总量调控,防止人浮于事。3000户以下社区,可按10至15人标准设立社工岗;3000户以上社区,每增加300至500户可增设1个社工岗。以老旧散弃小区为主的社区,可适当增设岗位;以封闭物业小区为主的社区,应适当减少岗位。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比较集中、工作量较大的社区可适当增加配备数量,确保有一定数量的社区专职工作者专职从事辖区内商务楼宇、市场商场、商贸街区及其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原则上,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实行“一肩挑”,每个社区设党组织副书记1名、居委会副主任1-2名。每个社区设立2名以上专职党建工作者(不含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确保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有专人负责。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依法选举产生或被任命的社区“两委”专职类成员,通过明确资格条件、规范程序转入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范围,建立健全选任录用、日常管理、考核评价、薪酬待遇、教育培训和激励约束等相关配套制度机制,实行“定人定岗、人走岗留”。依规转入的行政事业编制人员,保持原身份、开支渠道等不变。
2.5构建工作效能考核评价机制
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评估,不乏是一种有效刺激教育工作者不断发掘教育资源以反思和改进教育工作、加强工作教育实效性、激发工作探求热情和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从而促进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持久性。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评机制应该结合相应的配套激励机制,针对社区实体内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中有做得好的、值得借鉴和推广学习的做法和经验,应该给予相应工作人员或组织一定的奖励和支持,从而促使更多教育工作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发掘各种潜隐性资源的工作中,以更加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以更高效率地攻克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难题,并且主动通过考核评价来提升自身的工作和教育的能力,从而得以壮大我国基层社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推动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结束语
纳入和谐社区达标创建考核体系,以硬件的达标带动人才队伍建设同步达标。对照和谐社区建设现代化考核指标,分析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难点、重点,对照标准、找准差距、制定措施、加大投入、合力推进,着力建设一流的现代化服务阵地,打造一支现代化的职业化专业化社区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周兰兰.城市社区工作者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研究[J].河北企业,2018(08):129-131.
[2]刘田芳.新时代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3]宋峥.社区建设背景下城市职业社区工作者角色研究[D].西北大学,2018.
[4]肖瑞.长沙市W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18.
[5]李茂松.浙江省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8,34(0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