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现状和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思路探讨兰芮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8期   作者:兰芮
[导读] 众所周知,土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
        摘要:众所周知,土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资源浪费和管理不合理的现象,为了改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更应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推动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需要凸显其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满足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需求。在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土地制度改革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土地管理的内涵有了新的变化与时代意义。土地管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密切相关,包括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住房安全保障等。我国虽然国土面积较大,但是由于人口数量众多,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也是我国土地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难题。而在新形势下,传统土地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比如,规范性缺失、集约化程度低等,严重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土地;管理现状;利用水平
        引言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要想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办法,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效益。尽管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也比较齐全,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率过低的现象日益凸显,需要引起土地管理部门的重视。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土地资源的监管,加强对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的重视程度,从而不断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缓解当前人地之间的矛盾,最终有效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我国土地管理工作情况
        1.1农村土地管理现状
        农村土地管理工作是当前我国土地管理的重点之一,但是在具体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却经常出现政策教育不到位、相关部署不详实、管理不力的问题。一是农村土地以村民自治管理为主,农民自身为直接管理者。由于我国当前农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村民委员会组织机构不够严密,执行力欠缺,所以在土地的管理上缺乏组织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二是农村普遍土地利用科学意识淡薄,经常出现由于农民不懂防灾知识、政府防灾政策和宣传不到位,造成农村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和政策未能落实。三是由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耕地经济效益低下,广大群众对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的国策认识不到位,基本农田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侵占农田、破坏农田行为普遍。由于不懂土地利用的价值,不知道如何对土地进行管理来以取得更大的效益,造成不少农田荒废。四是农村土地整体利用规划几乎是空白区,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不衔接,在农村土地开发过程中,对土地的征收工作不规范,未能对土地征用严格执行的告知、确认、听证等过程,对农民利益缺乏整体考滤。
        1.2城市土地管理现状
        城市土地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不仅有政府自身的投资,还会从社会各方筹措资金,建立完善、高效的市场筹资机制。在投资过程中,各类经济组织、个体参与到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原因主要就是后续的产业能够获取更高、更好的效益和回报。当前,城市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不科学的问题:一是土地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手段,这是各地方留下实绩和痕迹最直观的反映。也造成了各地大搞开发建设,大设各种类型的经济区、新城区、工业区。二是土地出让收入是支撑城市建设管理的经济基础,造成片面追求土地经济价值,造成产业土地缺失或布局不合理。三是土地使用以政府决策为主,社会性投资未能体现更多的自愿、自主性。在市场经济发展前提下,土地管理要更多地兼顾市场选择的行为,政府的目标是发展、企业的目标是增效、个人的目标是创收,也就是说土地是三方的结合点,要围绕这个结合点建立良性互动发展体系,确保政府投资的综合性,企业投资的有偿性与个人投资的效益性。


        2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对策
        2.1建立健全土地管理体系,保证管理工作的落实
        要想保证土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地的自然资源局就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在开展工作时首先要贯彻落实相关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政策,其次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全社会了解到构建起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该体系,及时发现并改进土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为了使土地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应注意以下两点内容:首先,要顺应时代发展特点,按照现代化管理体系的要求改进并完善土地管理体系;其次,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建立健全土地管理体系的最终目标,因此,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局要以当地的土地资源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改进并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并保证各项土地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
        2.2实施系统的土地资源规划
        实施系统的土地资源规划是我国土地改革一直都在进行的工作,包括土地资源的统一调配以及分级管理都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规划。而且各地区在土地改革政策推行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地区具有先进经验可以借鉴。例如南京市出台《关于盘活农村集体土地促进乡村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通过盘活农村集体用地资产的方式来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水平。在该政策中,南京市提出了从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加强集体建设用地高效利用、稳慎推进宅基地管理与改革、推动农村土地资产化、持续提升耕地质量效益5个方面提出15条具体政策措施。紧抓宅基地的确权赋能工作,以此来推动农村土地的资产化,并为土地赋予新动能。所以各地区在土地资源规划方面需要做的工作就是结合地区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参考发达地区土地资源规划的具体手段,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先进经验进行“本土化”演变,以此来优化本地区的土地资源规划。
        2.3健全并完善各项法律法规
        健全完善土地资源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可以在其管理的过程中有效地规范土地资源管理活动,使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活动中遇到问题时可以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土地管理过程进一步实现科学合理化。与此同时,为了实现管理工作的高效性,还应该确定各个管理部门在进行管理工作时的具体职责,把相关责任下放到个人手中,提高政府人员遵守法纪的自觉性,减少违法乱纪的现象发生,合理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2.4加大土地资源管理执法力度
        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破坏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行为的处罚力度,要严格贯彻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有效制止和杜绝在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违法行为,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土地资源管理事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执法监督方面,要考虑到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从而将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管理相结合。因此,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的执法监督体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审查,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应立即上报管理部门进行处理,从而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进而提升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结语
        总之,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下,各地自然资源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全面推进土地管理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土地管理体系,完善土地管理的前期规划,在保证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同时,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我国经济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丕武.大数据背景下强化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水平[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2):110.
        [2]李文科.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水平[J].中国高新区,2018(09):232.
        [3]李国志.浅析土地管理现状和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思路[J].科技经济导刊,2017(11):186-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