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变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沥青路面具有面层温度稳定性差、抗弯拉强度低等缺点,加之行车密度、超载现象的影响,会增加沥青路面病害的发生率,进而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本文将会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系统性的处理措施,以此来有效降低沥青路面病害的发生,提高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1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
1.1路面裂缝病害
①横向裂缝。其属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中发生率比较高的裂缝,主要是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存在设计指标不合理、施工方案不具体、未对通行车辆实际重量给予重视等问题,进而增加了病害的发生率,导致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出现荷载性裂缝,如果未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随着车辆的通行导致裂缝越发严重,进而影响行车效率。在横向裂缝中,也经常会出现疲劳性裂缝,因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具有比较长的使用年限,加之未按照要求进行修补和维护,从而诱发的裂缝现象;②纵向裂缝。纵向裂缝同样是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和使用阶段比较常见的裂缝类型,其一般是因为施工不够均匀,未按照要求对摊铺阶段的接缝处进行妥善处理,或因为施工阶段未对路面的承载能力给予综合考虑,这些都是诱发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③龟裂或网状型裂缝。主要是因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本身强度不一,加之施工材料不好、沥青老化从而导致龟裂或网状型裂缝的产生。
1.2 路面车辙病害
①在进行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阶段,可能会因为沥青混合料油石参比比较大,加之沥青路面表面存在严重的磨损情况,进而增加了车辙病害的发生率;②在雨雪天气时,如果未及时排水,会导致过量水分慢慢渗入沥青混凝土内部,进而诱发沥青路面出现下陷现象,加之随着车辆荷载的不断增加,也会导致车辙现象的出现;③若路面结构中夹层的强度和稳定性不满足要求,也会因为横向推挤的作用,而诱发波形车辙的出现,进而影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整体质量。
1.3 桥头沉降病害
在进行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阶段,桥头路面沉降时有发生,其一般是因为在桥头路基处理过程中,并未在桥头路基沉降结束后进行搭板与桥台的施工作业,从而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阶段,诱发桥头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进而产生桥头路面沉降病害。通常情况下,部分桥头沉降病害多发生于桥头引导与路面接触的位置,如果未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还会增加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率。因此,在桥梁、桥台、台背回填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回填料的质量,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未按照要求对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及压实施工时,且未按照要求进行桥头排水处理时,也会导致搭板、桥台等出现脱空现象,进而诱发桥头沉降病害。
2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2.1 设计因素
作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建设的前提依据,若施工设计不合理,会导致道路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增大后期路面出现病害问题的几率。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沥青路面出现病害问题,包括:(1)未按照规定标准进行路面厚度、结构设计,或者是在设计过程中人员对交通量的预估不合理,导致公路路面设计强度无法满足后期运行阶段的实际交通量需求,增大路面病害的出现几率。(2)未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暗涵填土或者是暗沟的设计,其厚度未达到标准要求,致使公路基层压实效果不佳,后期运行阶段出现严重的横向裂缝。(3)材料选择不合理。施工设计期间,针对沥青混合料的选择不合理,材质过细导致沥青老化;未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沥青混合料级配,影响到沥青混合料性能质量;沥青材料黏结力、低温延性较差,增大裂缝的出现几率。
2.2 施工因素
施工阶段是公路工程实质化的核心阶段,分析当前公路工程因施工不到位而产生路面病害的问题,具体包括:(1)路基施工不到位,施工强度未达到标准强度要求,弯沉值超过规定标准,致使路基下沉,增大路面病害出现几率。(2)施工作业期间,因混合料水分控制不合理,致使半刚性基层铺筑作业不合理,因干缩应力的产生而增大路面病害产生的几率[2]。(3)混合料碾压作业开展,未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配置机械设备,致使混合料碾压质量不达标,加之混合料在运输期间出现离析现象,导致混合料细料上浮,产生路面病害问题。(4)基层养护作业开展不到位,未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洒水,且透油层的铺设过晚,致使路面形成干缩裂缝。(5)沥青摊铺碾压作业时,因表面与内部温差过大,形成温度应力,产生路面病害。
3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3.1 路面裂缝处理措施
①横向裂缝。在进行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阶段,要对冷接缝的出现给予严格控制,并确保摊铺作业的有效、持续推进。同时在沥青路面压实阶段,要确保横幅上伸入新的铺层中,并保持15cm的铺层。在对沥青路面进行碾压时,最好朝着新铺层方向移动,如果压路机可以全部布满新铺层时,才允许进行纵向碾压工作,以此来有效降低横向裂缝的产生;②纵向裂缝。在沥青路面施工阶段,要结合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地基,并按照要求开展路面地基压实处理,以确保地基的均匀性和平整性效果;③龟裂或网状型裂缝。在沥青路面施工时,要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并检测沥青的性能,以此来有效提高沥青路面本身的强度,进而避免龟裂或网状型裂缝的产生。
3.2车辙处理措施
如今,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对于车辙病害一般可以借助铣刨机来对车辙突出位置进行铣刨处理,如果条件符合要求时,也可以选择稀浆封层沥青混合料来开展沥青路面平整度修复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其平整度。如果车辙病害比较严重时,可以借助罩面处理的方式进行解决。通常情况下,诱发车辙病害的原因比较多,而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此时就要根据具体原因来给予针对性的处理,如果是因为面层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不理想而诱发的车辙病害,则需要借助铣刨机来重新铣刨沥青路面面层,且选择满足施工标准的沥青混合料来对路面基层进行重铺。
3.3桥头沉降处理措施
在进行桥头沉降病害处理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准确测量桥头位置的沉降量,由此选择桥头沉降标准。在桥头沉降病害处理过程中,一般需要先对桥头路基进一步夯实处理,随后以此开展桥台与搭板施工。同时,要按照要求对沥青路面与桥头引道的接缝位置进行检查,如果接缝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时,则需要对路面与桥头引道进行调整,避免诱发桥头沉降问题。此外,在沥青道路铺设阶段,要对其铺设质量给予严格把关,并保证所选混合料、集料和回填料等满足沥青路面施工规范和标准。在桥头台背回填阶段,要保证回填料的压实效果,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或消除桥头沉降的发生率,进而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整体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诱发沥青路面病害的因素比较多,此时就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路面裂缝、车辙、桥头沉降、拥包等处理工作,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率,而且还可以提高沥青路面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陆毅刚.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常见质量病害及质量控制措施[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9(12):56-57.
[2]王晓宇.浅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对策[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9,13(2):137-138.
[3]顾旭栋.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常见质量病害及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6(1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