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卷8期   作者:刘帅
[导读] 国民经济的显著提高,促使人们对城市建设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强
        摘要:国民经济的显著提高,促使人们对城市建设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强,传统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弊病逐渐显露出来,给人们带来了困扰。本文简要概述了人性化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并从无障碍设计、公共交通标识、景观与绿化、交叉口、天桥设计方面提出了相关设计的具体体现,仅供参考。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理念;城市道路设计;无障碍道路;城市形象

        引言:新时期,我国城市化建设的目标更加注重加强对城市居民的服务,数据表示,当前我国城市道路覆盖率已经达到15%,城市桥梁数量达70000余座,路灯设施为25936.3千盏,在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市政道路设计中除需满足人们的基本出行需要,还要兼顾城市形象的塑造,给予人们更好的精神享受。
一、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顺应“以人为本”的发展需求
        科学的社会发展需要切实以人的真实愿景作为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市政道路是满足人们基本出行的重要设施建设,在社会思潮不断开放与进步的背景下,人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对人性化的追求程度越来越高,而市政交通运输是直接体现这一观念的载体,加强对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考量对城市建设的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提升城市居民的舒适度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人口的密集程度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使城市空间不断压缩、空气质量也急剧下降,导致人们在城市中居住的体验感极差。在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人们的心理压力、情绪起伏越来越大,亚健康现象逐渐增多,加强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设计,能够改善城市精神面貌,提升城市人文形象,对提高居民居住的舒适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缓解市政交通压力
        传统市政道路设计对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预估有着严重的失误,忽视了车辆、人、道路之间的协调性,导致当前市政交通系统的承载力已经严重超出负荷,城市交通拥挤现象、车辆噪声污染形势十分严峻,给人们的出行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在道路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理念,能够促进道路系统中的各个主体协调发展,以此来全面优化运输环境,有效缓解市政道路的运行压力。
(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市政道路是城市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设施的使用寿命直接影响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道路人性化设计需要符合人们的审美与基本生活需求,即集便捷性、安全性、观赏性为一体,能够大幅提升人们对城市建设的满意程度,从而有效增强城市基础设施的使用年限,促进城市得以可持续发展[1]。
二、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具体体现
(一)道路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当前已经成为了各类公共设施人性化建设的标准,无障碍设计一直以来是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一大版块,但在传统市政道路中的相关设计相对较为薄弱。随着社会人道主义精神的不断增强,新时期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加强无障碍设计,是人性化设计理念应用的直接体现。
        道路无障碍设计主要体现在人行道上的盲道设置、缘石坡道、以及公共区域的无障碍管理,无障碍设计主要是对行动不便以及盲人群体的关怀,加强这一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社会进步的主要体现,能够潜移默化的向人们进行关怀教育,从而让混凝土堆砌而成的城市更具人文情怀。相关部门应改善就有盲道中的铺设不合理、砖面质量低等问题,并加强盲道周围的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对机动车停放区域进行专门的规划设计,避免车辆占用人行道与盲道,给残疾群体的出行带来不便。比如,当前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虽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但很多城市街道上并未设置明显的单车停放区域,使得人们总是乱停乱放,占用了大量的盲道或无障碍通道,因此相关部门应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全面的整改设计,使其与无障碍设计相互协调,为残疾群体提供方便。


(二)交通标识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中包括对路面之上各类辅助设施的设计,其中交通标识的设计主要包括交通安全标志、交通指示牌、公共交通站牌等,目的是为了保障车辆安全通行、维持交通畅通,最大限度的规避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给人们出行提供方向感,帮助其快速找到交通站点,方便其出行。
        因此,相关部门在设计交通标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最新的交通管理规定与车辆行驶规则开展工作,同时应从大众心理与生理接受程度去平衡指示牌、标识摆放的疏密程度,避免信息过于集中,给人们的心理造成压力,不利于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景观与绿化带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理念,需要对城市人文形象、城市精神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量,未来市政道路的设计需要兼顾观赏性与生态性,以此来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风貌。
        因此,在人性化城市道路设计中应加强对居民休闲娱乐方面需求的分析,将人文景观与绿化带植入到道路设计中,一方面可以在城市围墙上用水墨画、漫画涂鸦的方式,代替千篇一律的广告信息,将代表该城市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的艺术形式展现在围墙上,从而体现城市人文风貌,增强人们对城市精神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在道路中心隔离带、人行道旁等加大绿化规模,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的渗透能力,同时也能够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观赏性,提升人们居住幸福感。
(四)交叉口人性化设计
        传统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对市政道路交通情况的分析与预测存在较大的失误,使得相关部门对道路交叉口处的设计考虑不周,一般情况下交叉口的面积过大,会加大市政交通运行的压力。
        交叉口处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需要在新建交叉口时,注重车辆进口与路段通行能力的协调性,这就需要控制车辆数量与进口宽度,设置宽度时需要根据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态势预估车流量,并具有一定的发展前瞻性,从而在确保交叉口容纳量符合安全标准的同时,也能够方便日后的改良;改建道路交叉口时,需要控制其宽度在2.75m~3.25m之间,同时进口道应尽量按照左、直、右专行车道来布置,以此尽量缩短交通指示灯的时长,从而在保障交通运输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缓解交通堵塞状况。
(五)天桥设计
        天桥本身就是城市道路设计中人性化的体现,可给人们过街带来方便,同时也能够为机动车的顺畅通行提供保障,在天桥设计中进一步融入人性化设计能够更加直观的向人们展示人文关怀,可从以下三点进行具体设计。
       
        第一,需要在天桥楼梯、桥体护栏等方面创新应用人性化设计理念。如,安装自动扶梯给有需要的群体提供方便、加高桥体护栏高度,从而给儿童、老人以及特殊群体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第二,为天桥设计顶棚。天桥通道较为狭窄,若遇雨天行人在桥上打伞会给其出行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安置顶棚不仅会给人们提供避雨的场所,也能够在晴天时加强桥上空间的通风性,使人们的出行更加舒适。
        第三,投放广告牌。广告牌是天桥设施得以充分利用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能够给单调的天桥增添活力,另一方面能够给市政道路建设部门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从而为市政道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资金动力[2]。
结论:综上所述,新时期城市化建设应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切实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出发,使市政道路交通的建设兼具美观、舒适、安全、便捷的特性。因此,市政道路设计部门应将道路设计与城市形象的维护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对绿化带和城市道路景观的重视程度,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将无障碍设施切实落实到位,并对公共交通标识、慢行系统、交叉口、天桥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的升级与优化,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城市市政道路功能,从而提升城市居民的满意度与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卢娜.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中的渗透[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06):81-82.
[2]黄思超.“以人为本”思想的道路设计研究——浅谈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实际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08):84-85.

[作者简介] 刘帅(1989.08.-),男,汉,安徽省宿州市人,皖西学院2008级土木工程 本科 学士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徽分院,初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市政道路工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