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特点与思路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卷8期   作者:李宝安
[导读]
        摘要: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带动公路事业建设突飞猛进,而公路又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为经济高速进步提供坚实保障,从而形成公路建设~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截止2018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84.65万公里,中东部地区已形成非常密集的公路网。与此同时,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公路建设重心开始向西部偏移。西部多为山区丘陵地区,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完善。目前山区公路设计理念以“快速、安全、经济、舒适”为主,基于这样设计理念的公路建设重视道路使用者安全利益及工程建设成本,忽略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山区环保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章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特点与思路,以供相关工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基本特点
引言
        在山区公路建项目中,前期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整个施工质量的高低,所以必须提前对公路路段展开详细完整的勘测以及搜集相关项目资料进行研究,找出路线设计的核心之处,同时需制订不同的设计方案,根据改扩建公路的实际情况找出最佳方案。
1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特点
        1.1特殊性
        基于该种区域下环境特点,道路全程都将面临诸多不利条件和障碍。沿河路线、越岭路线是最为常见的类型。山区公路线路的设计与选择需要考量平面、纵向指标的实际情况。所以,将结合选线区域相对于基准面的高度进行展线作业,通过该种途径可以使高程符合既定要求。
        1.2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
        行车安全是公路设计以人为本的前提和保证。该项目的越岭段受地形控制,平均纵坡大,部分路段有长大纵坡,设计要求用运行速度对设计视距和超高等安全指标进行检验。
        1.3繁复性
        该类区域地形复杂且险峻,地质构造多样性突出,气候立体性特征显著,环保责任重。诸多因素导致了在山区设计的路线要面临地质地形差异大、气候条件复杂、生态保护难度大等问题,路线设计比选的侧重点根据线路的不同区间将产生差异,即公路设计方案各区间比选因素变化频繁
        1.4坚持公路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
        树立“重保护、少破坏、强恢复”的理念,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强力度地恢复。加强对路线沿线自然环境调查研究。
2山区道路对环境影响及线路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对社会环境影响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而该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发达的公路网络之上。因此,道路交通的发达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指标。道路交通对当地现代化和经济水平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个方面:一是提高当地商业运输能力,加速货物的流通,从而利于工农产业的发展;二是促进当地人民信息交流和劳动人口流动;三是提高整体经济布局效率,加快产业布局;四是更加利于排水、燃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2.2总体和路线设计把握不准
        部分普通国省道项目分项设计没有和总体设计保持一致,没有体现总体设计的把关平衡作用。比如部分山区公路选线设计与自然环境不协调,为片面追求线性指标,过多地切割山坡,造成土石方不平衡,圬工砌体、锚杆锚束高边坡防护大大增加;随意设计不合理的“宽大深”边沟排水沟;路面废旧材料循环和综合利用低,方案保守,较多采用就地简单破碎加基层再加面层的方案等。

保守的设计势必提高工程造价,既增加了地方配套资金筹措的难度,又不利于项目推进
3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具体思路
        3.1选线和定线
        选线与定线对于公路路线设计非常关键,若是最终路线不是最佳路线,除了会对施工质量产生威胁,也会影响其安全性、使用寿命等。同时,因为山区地形复杂,往往能够设计出很多不同的方案,且易受平、纵、横等的阻碍,导致路线位置给公路构造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升了选线难度。因此,纸上定线应根据主要控制点间的地形、地质情况,选择地势平缓、山坡顺直处安排路线,然后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试坡,对不满足纵坡要求路段进行调整,最终确定满足路线平纵面要求的路线走廊。实地定线应依据纸上定线的结论展开,但若是工程所处地区不具备准确的地形图,此时只能选择实地定线。
        3.2大数据下智慧化的山区公路建设
        基于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共享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山区公路建设中最容易遇到的就是路基问题,路基挖方边坡方面,未严格按照地址分层条件进行边坡坡率的调整,常常以一个坡率到顶,导致边坡垮塌问题频发;而针对填方路基,经常由于未分层碾压或者换填深度不够引起地基承载力不足等导致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通过对这些常见问题的计算调整,将调整成果变成实际数据运用到其他相似工程中,因此可以利用地理讯息的整合完整度能够大力推行智慧化的山区公路建造。它能够依据数据的支撑,加快建设速度,为城乡综合能力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为大众服务提供资源分析;为社会的公众秩序提供安全监视;为智慧化的建造供应了全方位的支持。
        3.3环保选线
        (1)一般路段选线应尽可能避免高边坡,减少大开挖,保护自然生态环境;(2)应考虑尽量避让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环境敏感区等。(3)应考虑避让水源保护区或从其下游通过。对不能避让的应设置污水处理池、雨水滞留池等工程设施。(4)应尽可能避让不可移动的文物、古树名木。对不能避让的可采取由专业部门挖掘转移、移栽等措施。
        3.4沿溪线河岸选择
        调研路线沿线天然条件和村落分布,依托条件较为便利的一侧,跨河时要进行综合考量,尽量避开施工困难区域;根据地形、地质、水文情况,选地形开阔、支沟小且少、地质优、水流冲刷弱的一岸;选阳坡、迎风一岸,以应对冰雪、冰冻天气;选村镇密集、人口较多、企业较发达一岸,以便利生活生产,但国防、高速、一级公路除外。
        3.5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决定一条公路路线质量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合理控制公路用地规模的关键。在进行路线平面位置的选择时,应以安全性、舒适性要求为前提,尽量在利用价值低的劣质土地上布线,对于优质土地资源原则上进行绕避。中西部山区地形高低起伏,平面布线难度大,应灵活运用设计指标和平面曲线组合,与路线纵断面、横断面交互设计,最终确定出最优的平面,控制用地规模。
结束语
        山区公路建设对环境影响较大,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道路建设也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路线方案的选择是一项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的复杂工作,山区复杂的地形、地质、水文和生态环境条件不同程度影响着旅游公路选线,因此,在具体的比较和选择时,需要拟制定出一些限制性指标,采取灵活运用,组合运用,全面衡量的原则对多个备选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在符合绿色建设理念的基础上,达到技术先进,经济突出,安全合理的目的,最终选择出最优方案。建设用地节约、交通安全、行车舒适、景观协调、生态适宜、经济适用、可持续发展的山区公路。
参考文献
[1]曹博仁.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J].交通世界,2019(26):99-100.
[2]吴清.浅析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特点与思路[J].地产,2019(16):40.
[3]杨乔乔.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08):23-24.
[4]穆剑雄.浅析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特点与思路[J].低碳世界,2018(03):259-260.
[5]戴丽娜.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特点及新思路[J].交通世界,2018(Z1):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