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保意识的加深,使人们对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生态问题越来越关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解决了资源短缺,实现了城市与生态环境的融合,在营造良好生活空间的同时,提高了城市整体形象。本文就将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进行细致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建设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生态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也要对此加以关注,并结合实际情况全面落实和整改,争取在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上从根本上实现人们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共存。
1生态城市规划概述
“生态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也是多年城市建设规划中不断总结的经验,指的是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来规划建设城市,以此为人们创造一个绿色、环保、适合居住的环境。这一理念提出的初衷就是为了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使得城市稳定发展。对于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来说,生态城市的提出和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2.1有助于增强城市空间结构合理性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逐年增加,工程建设数量也不断增多,让城市规划变得十分紧张。对此,生态化城市规划理念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让城市空间布置更加科学,有助于城市的稳定运行与发展。
2.2有助于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眼下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工业生产比例不断增长,在提升国民经济增长力的同时也加速了自然环境的破坏。水资源污染严重,越来越多的城市被雾霾侵蚀,在这种环境下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可以有效改善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化发展。
3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策略
3.1合理设计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规划主旨是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在规划层面上,要从城市的特色出发,明确规格与建设的侧重点,提出特定阶段内的城市发展目标,充分彰显出城市的特色。在设计层面上,要高度注重城市景观与产业结构的融合,并合理规划住宅区,以“为市民提供舒适居住空间”为前提。根据生态城市规划的总体思路,景观设计要围绕自然景观而展开,如道路两侧景观的规划要与周边环境和建筑在空间上形成协调关系。从园林设计来看,针对存在江河湖的城市可在其两畔打造城市公园,发挥出自然资源的价值,使其融入到生态城市建设体系中,此后再融入城市文化,丰富城市人文内涵。关于工业领域的发展,尤为关键的是可持续循环理念。此外,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创建环境测评体系也至关重要,通过此手段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更好地消除环境污染现象。
3.2优化产业规划水平
工业是助力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第一力量,为满足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则要针对传统的工业产业结构采取优化策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导,遵循科学、低污染、可持续地发展理念。规划中,要对工业的区域划分形成科学的方案,将产业与住宅区有效分离。主城区是市民生活的主要空间,要求高污染产业远离主城区。在工业厂区的规划工作中,风向是重点考虑因素,应尽可能消除工业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且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城市可视为综合发展体,因此要兼顾经济与环境的双重要求,在二者间寻找均衡点,摆脱单独在某一领域发展的局限性。
3.3重视交通体系规划
交通是城市的主动脉,具备高效运行能力的交通体系是提升城市发展速度的关键。从当前状况来看,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多,因经济的不断发展私家车持有量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带来道路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且车辆行驶产生的尾气污染也尤为严重。因此,若要建设生态城市,交通体系规划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一套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能够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为生态城市发展助力。而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形成科学规划方案外,还要得到广大市民的支持,应养成公交优先的出行理念,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则要加强引导,特殊情况下可给予适当的经济支持。经上述多条途径打造成熟的城市公交系统,有效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工作。
3.4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实就是对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且这会对城市生态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先对城市中不同类型的产业机构进行了解,计算其占比情况,从经济性、技术性等方面展开综合考量,完善和优化城市内部产业链,降低生产对城市环境带来的影响,且制定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达到生态城市构建目标。除此以外,还要对老城区、新城区的产业布局予以最大化调整改善,从而降低城市污染程度,做到城市生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3.5做好城市绿化
生态城市建设中离不开绿化工作的开展,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加,可实现空气净化、噪音污染防控等多项功能,同时还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观赏效果,为人们营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做好公园建筑的规划设计,并将其与城市现有湖泊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绿化体系,优化公园的观赏效果,实现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城市街道中绿色廊道的建设除具有美观及遮阴效果外,还要与防风固沙功能结合起来,将整个区域变成一个完成的绿色生态系统,提升绿化水平,达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此外,还需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科学选择绿化植被及绿化形态结构。例如,道路两侧设置防护林,广场设置景观墙,住宅小区的绿地等,并与城市的能源消耗、用水量、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分布、环境污染等其他指标统筹规划,合理设置,以此构建科学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指标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6落实海绵城市构建目标
海绵城市构建目标的落实可增大城市水资源利用率,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水作为人们生活生产中的重要资源,随着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不断加重,水环境治理逐渐被提上日程。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应注重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落实,解决城市存在的用水危机,促进人们生活及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规划设计中,设计人员可通过污水处理系统的构建,废弃物的管控等方式降低水环境污染力度,利用中水处理系统实现废水及雨水资源的净化和转化,为城市灌溉提供充足水分供应。另外,还需加强给排水系统地设计与革新,以减少洪涝、干旱等灾害对城市带来的影响,增强城市蓄水和排水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7合理应用可再生能源
当前,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使相应的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加大,能源燃烧或转化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也在增多,这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为此,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应注重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可再生能源替换传统非可再生能源,减少污染物质的产生,降低能源损耗,净化城市环境质量。技术人员一方面要对能耗较大的机械设备予以改革优化,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增大能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在能源选择上,以清洁、可再生型能源为主,减少污染物质的产生,改善城市自然环境。
结语
立足城市发展现状,放眼未来发展目标,融入生态城市理念,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要以合理的方式规划绿地分布,牢牢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依托原始生态系统的优势,辅以人工发展手段,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洋.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1):104-105.
[2]甘春阳.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点分析[J].居舍,2019(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