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我国新时期改革的重要目标,而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需要通过城市规划来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切实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改善农民群主的生活,因此各地方政府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城乡规划,并采取有效的统筹发展措施,以实现我国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统筹发展;核心思路
目前我国虽然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城乡差距问题依然突出,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亟待改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城乡的统筹规划问题,以促进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这就要求各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具体经济状况以及空间结构等实际情况,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通过对空间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等各种资源的统筹配置来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的加快发展,切实增加农村群众的经济收入,改善其生活水平。
一、提高城乡规划科学性的核心思路分析
(一)城乡规划中的经济发展思路
在城乡规划中,其主要经济目标就是消除城乡差异,因此应将城市规划为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并通过对乡镇以及农村地区各种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产业分工,从而形成城乡互补性的产业结构[1]。在城市规划中还应加强乡镇以及农村经济体和城市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相互协调衔接,通过政策引导以及经济协作来带动乡镇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城乡规划中的社会发展思路
城乡规划的社会目标是徐进城乡地区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生的均衡发展,并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加充足的就业岗位以及公共服务资源,消除城乡差距,改善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
1、科学引导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是城乡规划中核心目标之一。因此在城乡规划中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来对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以及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科学引导,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以增加其经济收入。同时还要加强对引进人才的待遇落实,以确保人才在城乡之间配置的平衡性,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合理配置社会服务资源
在城乡规划中要加强公共服务资源的区域协调机制建设,积极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条件,使农民群众能够充分分享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果,从而消除城乡差异,实现城乡的均衡发展。
(三)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发展思路
在城乡规划中既要促进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地质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从而实现城乡绿色规划目标。
1、合理控制生态空间
在规划城乡土地等生态资源时,既要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同时要严格控制非建设用地的开发。各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保护本地区的生态空间资源,这样才能实现城乡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合理构建产业体系
在城乡产业体系的规划中,既要加强城市工业化发展,同时也要实现工业产业发展的可循环性,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2]。
此外,还应积极结合本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通过生态旅游以及特色生态农业等产业链的打造来实现城乡产业的绿色发展。
二、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城乡产业资源的统筹发展
1、充分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
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要充分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通过加快城市产业的发展来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为进城农民在城市从事二三产业和创业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以实现对农村经济的反哺。
2、合理构建城乡产业体系
在城乡产业结构的统筹发展中,各地方政府应充分了解本地区的经济条件以及产业体系的实际情况,通过集约化以及聚集性产业发展发展模式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结构体系。例如在农村地区可以重点突出第一产业,并充分利用农村地区既有生态资源以及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发展旅游和绿色农产品等产业,从而实现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统筹发展目的。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方政府还要提高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从而为城乡资源共享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城市中心对周边区域的带动作用,并实现对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的科学引导,促使其聚集到城乡中心区域。
(二)加强城乡社会服务资源的统筹配置
目前城乡地区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同时这也是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地方政府应完善城镇地区的落户政策,为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创造有利条件[3]。同时要加强对城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及教育、养老等机制的统筹发展,使进城农村群众能够平等的享受各种公共服务资源。政府部门还要为三农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加强农村地区的社会公共服务建设,以确保城乡社会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
(三)加强城乡空间资源的统筹发展
目前各地区在城市统筹发展中大多存在以地理位置为基础,将居民居住区、工业园区以及商业园区进行严格功能划分的现象,而这种功能分区方式不仅加重了城市交通拥堵程度,而且也破坏了城乡生态环境,不利于城乡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各地方政府要积极吸取经验教训,在城乡统筹建设中要按照集约化原则来打造发展空间,既要加强对城市中心枢纽地区建设用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空间资源的利用率,积极扶持具有较为便利的交通基础条件以及资源比较丰富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农村用地的集约化程度,形成城镇互补型的空间资源配置体系,从而为我国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各地方政府在进行城乡规划以及统筹发展时,要充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区域特色的城乡发展战略,在实现空间聚集效应的基础上,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并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共享社会服务等措施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引导。特别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从而实现城乡经济的均衡、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昌盛.浅谈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J].今古传奇:文化评论, 2018(7):205-205.
[2]刘娟.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探讨[J].建筑知识, 2017(3):23+29.
[3]李梅.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探究[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18, (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