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于城镇规划中价值提升方法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卷8期   作者:陈晓江
[导读] 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社会进步迅速,
        摘要: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社会进步迅速,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大国,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其中淡水资源居世界第四,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地区,还有很多人不能够用到自来水,水资源缺乏现象十分突出。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污水处理也是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如何提高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情况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能够良好的解决污水问题,科学技术始终是第一步。
        关键词: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城镇规划;价值提升方法
        1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水处理工艺选择
        污水处理厂水处理工艺应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设计进出水水质指标等因素确定,当前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伴随水污染预防与治理力度逐渐加大,以及地表水水质的高要求,DB11/890—2012北京市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B标准也逐渐被各城市推广运用。对于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目前应用较多的水处理主体工艺为MBR工艺、A2O及其改良工艺、MBBR工艺,不同工艺各有千秋,为保证出水水质、减少占用城市宝贵的土地与空间资源,选择污染物去除率高、处理效能稳定、占地面积小的工艺具有重要意义。MBR工艺,由于超滤膜的截留作用,其可实现水力停留时间与污泥停留时间的物理分离,进而使膜生物反应池具有较高的污泥浓度,一般控制在6000mg/L~10000mg/L,因此可以具有较小的容积,同时,其可省去常规处理工艺的二次沉淀池,以及混合反应沉淀池、滤池等深度处理设施,进而使整个污水处理厂箱体占地面积较小。有利有弊,MBR工艺的膜组件在运行过程中容易污染,进而使膜通量降低,需要定期进行水力冲洗、化学清洗以及更换膜组件,其抽吸出水也是能耗方面的重要支出,运行维护及膜组件安装、更换成本较高。
        2当前污水治理厂在建设与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
        2.1污水治理厂建设运行的现状分析
        目前,在中国运营污水处理厂建设最突出的问题,即两方面,资金不足和效率低下。具体可以概括为:(1)单一投资者在城市污水处理投资管理中始终存在差异。政府垄断机制已成为污水处理中的一股惯性力量,因此无法扩大污水处理建设规模。政府是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维护的唯一经济来源,建设风险和资金风险是不可避免的。(2)在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方面,由于政府长期的垄断污水治理厂供应,城市水环境改善与运行效率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此外,基础设施还不够,这也影响了污水处理工艺的改进。(3)管理机制、企业管理体制难以落实到位的责任机制,是否以资源配置和市场机制缺乏必要的竞争机制为导向,再加上融资渠道不足也影响了城市水污染治理效率。(4)运行负荷率较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设施的改善滞后,水资源浪费问题十分严重。此外,对再生水设施和污水处理的要求也不符合规定。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业排水的系统处理直接制约着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效果。
        2.2污水治理厂建设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污水处理厂建设过程中主要的风险有一下几个方面:①政策风险。污水厂的建设运行跟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定是息息相关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一定会对污水厂的运行成本产生重要的影响。②水质管理的风险。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化合物以及其他的一些严重影响生态的化学物质,在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污染水时,在一定程度上较难控制水的质量。③成本风险。在污水的处理中,成本控制属于一个动态管理,很多时候不能够确定其中的一些额外风险,污水处理的周期较长,这也更加的让污水处理难度增大。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污水处理的实际管理成本与理论之间有较大的差别。④支持管网建设的风险。有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管负载率之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个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兼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承受着巨大的挑战,这是因为一旦进水和预期之间的设计有很大的差距,对提高经济效益会有一定的障碍。


        3优化措施分析
        3.1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中环境气体监测仪表的选择
        1)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防毒技术规范:AQ4209-2010》第11章11.2气体监测部分11.2.5的规定:对于格栅间、加氯间、消化池地下廊道、地下泵站和污水、污泥地下管道间等场所,应设置固定式有毒气体在线监测和报警仪,并确保其在有效周期内。2)根据《城镇排水系统电器及自动化工程技术标准:CJJ/T120-2018》中3.1.14章节的规定,存在或可能积聚毒性、爆炸性、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应设置连续的监测和报警装置。3)由于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属于工业厂房,并且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通常采用“无人值守”的管理模式,所以环境气体监测仪表及温湿度仪表应选用工业型,具有连续的信号远传功能。保证仪表的可靠性,并使位于中控室的厂区运行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对箱体内部的环境气体做出反应。4)由于污水处理厂多个区域中,每一个区域均有多种毒害气体需监测,故宜选用多通道的监测方式,同时多通道气体监测仪表宜预留备用监测通道。
        3.2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场地协同设计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主要为半地下及全地下两种形式,由于水处理构筑物位于地面以下且密闭性较好,臭气及噪声污染可以得到很好控制,因此为其周边及自身用地的多功能开发提供了可能。T/CAEPI23—2019地下式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技术指南提出,位于用地紧张地区、人口稠密地区或环境敏感区等的建设宜选择建设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针对地面层的设计建设,应统筹兼顾地下厂区,与生态综合体有机结合,可进行景观生态、公共服务、能源回收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景观生态可包括空间绿化、人工湿地等,充分营造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公共服务可包括居民运动休闲场所、公共艺术空间、科普与科研基地、观光农业等;能源综合回收可包括水源热能、太阳能、风能等回收利用。面对寸土寸金的城镇,进行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规划设计时,要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用地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与科普教育效能,如我国新疆某地区的人工湿地是利用污水同污泥的同方向流动,汇入沼气池、化粪池等,经人工湿地的处理,将处理后的水与肥料混合流入农田,进行浇灌,实现污水处理的再次利用。
        3.3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对于公共卫生来说,防比治更重要,所以国家应加大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专业人员采用先进、专业的防空方法,及时防控公共卫生,从源头阻断此类事件的发生。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疾病应急体系和应急灾备体系不完善、数据处理速度慢等,为了加强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就要将这些不足加以改进,如加强疾病应急体系和应急灾备体系,通过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及环境、在人员密集的场所设置大量的灾备设施等措施来不断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同时,在平时还要注意数据的收集整理,充分发挥大数据时代的便利,利用网络来实现网上咨询、挂号等多项服务,通过数据的反映加大对易发病症的治疗研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结语
        我国地缘辽阔、资源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为促进我国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对不发达地区的投入,解决我国当前发展不平衡补充问题。水资源的处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有效标志,从这个角度来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将影响到城乡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安琪.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科技风,2018(28):126.
        [2]李喆,赵乐军,朱慧芳,等.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概况及存在问题分析[J].给水排水,2018,54(4):52-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