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罗伟武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月第9期   作者:罗伟武
[导读] 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而施工现场管理的开展,则是保证施工质量达标的重要管控手段。
        摘要: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而施工现场管理的开展,则是保证施工质量达标的重要管控手段。历经多年的发展与创新,诸多先进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中,施工技术的管理关乎到相关工艺技术能否合理应用。加强现场施工的管理,可以在进一步提升技术管理水平的同时,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合规化、标准化。本文以工程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意义的分析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升优化工程技术管理与现场管理的对策,以期为建筑工程高效、顺利施工提供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意义;施工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施工技术的应用存在直接联系,同时和施工现场管控工作的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有助于提升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各工序施工符合标准规范。而强化开展施工现场管理,则可以在保证建筑施工顺利开展的同时,降低现场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确保其工程建设符合预期标准,促进项目工程效益与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一、施工技术与施工现场管控的意义分析
(一)有助于项目施工质量的提升
        施工技术的应用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施工技术管理的强化,可以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达标的前提下,促进建筑施工效率的显著提升。而针对施工现场管控工作的开展,包括对各项施工技术工艺标准的规范,保证各工序施工的顺利进行,为建筑施工质量的提升做出保障[1]。
(二)有助于预定工程目标的实现
        项目工程建设前期阶段,会依据对建设需求、现场情况的分析确定科学建设目标。在具体施工期间,通过对现场管控的强化开展,做到对各工序的施工进行规范管理,以现场具体施工情况为依据优化资源配置,可以在提升建筑施工成效的同时,实现对工程预定目标的达成。
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一)软土地基技术
        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性环节,地基施工影响到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与运行年限。而因我国幅员辽阔,加之不同区域的温度、环境、气候等条件的差异,致使建筑工程施工难免遇到软土地基。不同于常规地基,软土地基的干缩性、含水率、孔隙率较大,导致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相对较差,倘若软基处理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到地基的稳定性。对此,需视情况采用科学的软基处理技术来强化地基处理,避免在建筑物运行阶段出现地基沉降的现象。目前常用的软基处理技术囊括强夯法、换填法、排水固结法、深层搅拌桩等技术,不同施工技术适用于不同地质的软基中。其中换填法与强夯法的应用最为常见,针对换填处理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在处理前将原有软基去除,视情况配制高强度的复合地基材料,然后进行原有软基的置换,达到提升地基强度的目的;针对强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借助相应机械设备进行软基的夯击,通过控制夯击重量、速度,提升软基的密实度与强度,确保软基在处理后可以符合建筑施工的具体需求[2]。
(二)防水施工技术
        防水施工是建筑施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防水施工成效不仅影响到建筑的整体防水性能,亦对建筑的人居环境产生较大影响。防水施工涉及到厨卫、浴室、屋面、墙体施工等,而要想进一步提升建筑的整体防水性能,需在不同施工工序中合理应用防水施工技术。目前常用防水技术包括刚性防水、柔性防水两种。具体施工期间,针对屋面防水施工,涉及到SBS防水卷材的应用,以及防水层的铺设;而针对厨卫防水施工,涉及到APP改性沥青涂料的应用[3]。此外,墙面施工质量关乎到建筑整体防水性能。所以需按照规程标准强化开展墙面施工,要求施工人员进行易渗水、薄弱部位的高质量施工,如屋面拐角、女儿墙脚跟等位置,避免因关键部位施工不合理,增大墙面出现渗漏水现象的几率。
(三)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因混凝土结构具备可塑性强、防火能力强、抗腐蚀性能强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涵盖底板、墙体、顶板等结构的施工,不同结构施工有着不同标准的规范工艺要求[4]。以底板结构施工为例,因基础底板结构厚度较大、施工量大,所以基础底板施工有着较高的标准要求,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期间充分考虑到混凝土的散热现状,确保在具体施工期间合理配置相关机械设备,如泵送、运输等设备,同时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避免因温度应力的产生而增大施工裂缝的出现几率。再如墙体结构施工的开展,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砂浆的预先浇筑,控制其浇筑高度保持在5cm,确保浇筑的砂浆与墙体混凝土保持一致,然后借助相应设备开展下料作业,同步开展灌模作业。需注意,灌模作业的开展必须保持匀速、连续, 按规范要求控制其浇筑高度保持在40cm内。针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必须重视对相应施工规范的遵循,并做到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充分考虑,如温度差、收缩应力等,视工程建设需求开展一次性或分段连续浇筑作业。
(四)建筑节能技术
        节能环保理念在建筑领域内的广泛渗透,为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建筑项目施工中,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具体体现为:(1)太阳能技术。目前太阳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常见,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资源来达到资源节约的目的,如在建筑施工期间运用混合型节能技术,可以帮助建筑物获取更多热能,降低对传统能源的消耗。(2)墙体节能技术[5]。作为构成建筑物的基础要素,墙体节能效果与建筑物整体能耗之间存在较大关联。如在建筑施工期间充分利用幕墙、屋面遮挡等技术,可达到资源消耗减少的目的。

(3)节能用水技术。目前节能用水技术的应用同样较为常见,主要是在建筑施工期间构建节能用水系统,通过设置过滤池、沉淀池,将污水、雨水集中收集并处理,通过沉淀处理进行二次利用,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三、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一)重视对施工准备工作的强化
        施工准备工作是保证建筑施工顺利开展的重要举措,对此,施工企业需在准备阶段重视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科学编制,以期其组织设计方案可以为后续项目工程建设提供指导与依据。而针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除常规的进度计划、工期计划编制之外,还需结合对工程建设情况的分析,编制可行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同时,按照规范标准制订与建筑工程相契合的技术组织保证措施、质量管理保证措施以及工期保证措施等,落实HSE管理体系,做到在准备阶段进行工程施工质量与风险的预测,实现将工程存在的安全、质量风险抑制在准备阶段[6]。此外,准备阶段还需强化开展技术交底、人料机配置、现场条件布设等工作,依据设计方案为施工人员介绍本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加强人员对施工技术的掌握,保证现场的“电、水、路”条件准备充分。
(二)重视对现场资源配置的优化
        现场资源的配置关乎到建筑施工能否顺利开展,所以施工企业需重视对资源配置的优化。首先,依据工程建设需求以及材料采购情况的分析,编制科学的资源入场时间表,以此为基准进行材料进场顺序与时间的控制,避免施工现场出现材料过量堆积、乱堆乱放的现象,提升材料的利用率;其次,依据对现场环境的分析,合理布置材料、机械堆放区域,并配置专人进行现场材料、设备的管理。落实材料设备管理制度,规定每一次材料的入库、领用必须实名登记,定期进行材料库存的清点,将其资料建档存储[7]。针对现场机械设备的管理,要求人员按照规范标准定期巡检与维护,准备充分的机械设备零部件,一旦巡检期间发现机械设备存在零部件损坏现象,第一时间更换; 最后,落实现场管理奖惩机制,视现场情况予以管理人员相应的责罚与奖励,提高对现场管理人员的约束能力。
(三)重视对现场安全管理的强化
        建筑施工现场人流量相对较大,不仅加大现场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亦增大了现场管理的难度。对此,为进一步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需重视对人员安全意识与素养的提升与强化。具体管理期间,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组建安全督查小组,小组以定期、非定期的形式进行施工现场巡查,具体巡查内容包括工序施工、现场机械材料摆放情况、人员安全用具佩戴情况等,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后及时上报,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8]。其次,加强开展岗前安全教育与定期安全教育培训。施工前,组织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引导人员加强对现场安全管控重要性的认知。并在施工期间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安全培训,帮助人员加深掌握安全技能、知识,进而主动参与到现场安全管理中。此外,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的宣传,每周定期组织安全议会,就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集中谈论,制定科学措施加以消除。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的广播、宣传栏、横幅等加强对安全知识、技术的宣传,以期提升人员安全素养。
(四)重视对质量监督制度的落实
        建筑工程建设周期较长,为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达标,需在建筑施工全过程中落实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依据对现场实际情况的分析,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强调人员在各工序施工期间严格遵循相应规程标准,并将监督管理工作落实于各工序、流程施工中[9]。若监督管理期间出现人员未按照规程施工的现象,应立即停工并加以改正。另外,可充分引进计算机、通讯、传感等技术构建完善的现场监控网络,将监控网络覆盖于建筑施工的各方位、各区域,达到现场施工情况远程实时监控、监督的目的,以期通过质量监督工作的强化开展来提升建筑工程进度、质量、成本以及安全的管控效果。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涉及到诸多施工工艺技术的应用,并因工程建设的专业性、复杂性以及系统性,使得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实施难度增大。为进一步提升建筑施工水平与成效,施工单位需加大对技术管理与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依据对上述措施的实施优化技术管理工作,显著提升现场管理水平,避免建筑施工期间出现技术施工问题以及现场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韩爱东, 韩亚玲.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 门窗, 2015, 000(001):57-58.
[2]常记周, 狄献锋.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 河南科技, 2013(16):134+136.
[3]刘孟涵.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7(12):163-164.
[4]吕思江.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 2019, 000(012):1-1.
[5]贺嘉诚.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 冶金丛刊, 2019, 004(003):138,214.
[6]杨敏.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 建材与装饰, 2018, No.526(17):143-144.
[7]杨忠孝.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6, 006(008):2398-2398.
[8]江伟.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 江西建材, 2016, 000(002):90-90,94.
[9]黄荣生.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15):14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