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L教学理念初探及其对科技翻译教学的启示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9期   作者:唐燕
[导读] 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即语言与内容整合学习,把外语作为非语言学科的教学语言,使语言成为掌握专业学科知识的载体,而知识内容则为语言学习提供真实的交际语境和媒介,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武汉东湖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12
       
        【摘要】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即语言与内容整合学习,把外语作为非语言学科的教学语言,使语言成为掌握专业学科知识的载体,而知识内容则为语言学习提供真实的交际语境和媒介,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科技翻译教学,单纯以语言为教学目的,课程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内容重复单调,学生具有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动力不足等诸多现实情形。CLIL教学理念关照下的科技翻译教学,通过使用英语实现语言的功能性目标,将所学的语言付诸实践,强化语言与内容的互动,让学习者及时体验到科技翻译带来的“即时效益”和实际意义,进而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CLIL既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本文通过综合研究CLIL教学理念,同时对CLIL的教学框架及策略进行探讨和梳理,旨在为科技翻译教学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模式。
        【关键词】CLIL;交际语境及媒介;科技翻译;参考模式
       
        一、CLIL教学理念的研究起源及研究现状
        CLIL是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CLIL教学理念在最近几年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关注。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即语言与内容整合学习,把外语作为非语言学科的教学语言,使语言成为掌握专业学科知识的载体,而知识内容则为语言学习提供真实的交际语境和媒介,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CLIL教育模式的前身,即是“浸入式”教学模式,“浸入式”教学的学科内容教学实际上就是一个语言教学与可理解输入并重的一个过程。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浸入式教学使传统的、孤立的外语教学向外语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的方向转变。20世纪80年代,欧洲的一些学者在“浸入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CLIL教学理念,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CLIL开始在欧盟非英语国家教育领域广泛流行,CLIL在欧洲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用外语讲授数学、历史等学科知识来实现的,语言与学科知识互为语境,学生既获得了学科知识,又附带习得了语言。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CLIL教学理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Coyle(2002)认为CLIL教学方法通过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来提高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它能够让学习者在自然语境中,充分接受语言的可理解输入,经过有意义、互动的学习过程,通过强制性输出完成认知任务等策略,不仅成功实现二语习得,而且还使学生在这种自然环境中对语言产生较强动机。 
        二、科技翻译教学现状
        因为理论认识的局限性,目前大部分科技翻译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普遍采用英汉互译,学生练习、教师讲解等传统教学法,极少数教师使用体现教学新理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运用科技翻译技巧及实践翻译的熟练程度这两方面来看,传统教学法远远不能适应科技翻译教学发展的需求。同时,学生因为个体差异及学习根基的不同,不完全具备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课后自主学习。
        科技翻译教学如果单纯以语言为教学目的,课程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内容重复单调,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从而产生了学习者学习自满、懈怠、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动力不足等诸多现实情形。CLIL教学理念关照下的英语课程,以英语为载体来学习翻译学科知识,将所学的语言运用于科技翻译实践,让学习者及时体验到英语带来的“即时效益”和实际意义,进而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
        三、CLIL教学理念关照下的科技翻译教学模式特性
        David Marsh(2001)认为CLIL教学模式具备五大特性,即文化、环境、语言、内容和学习特性。根据CLIL的特性,CLIL通过用目的语教授学科知识能够加深学习者对母语和目标语差异的理解,培养其对二语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语言交际技能。


CLIL教学理念指导下,在科技翻译教学中,可以综合运用CLT、PBL和TBL教学模式,设计出Tailor made-course(为学生定身设计的课堂),使学习者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多种方式的课堂实践活动等改进原有学习策略,全面提高运用科技英语翻译实践能力。
        CLT教学模式:CLT教学法着重于帮助学生如何在不同科技英语情境下使用目标语言并了解使用相关翻译技巧。强调课堂翻译实践及反思,通过小组翻译实际活动,科技笔译工作小组的互动形式,学习翻译技巧在科技翻译实践的灵活运用。让学生将课堂翻译实践和理论学习有效结合,在学习情境中使用真实生活中的语料,提供让学生专注在科技语言及学习过程的机会,学生的自我翻译经验成为科技翻译教学课堂学习中相当重要的一环,让课堂学习和课堂外的语言使用情境结合。
        功能意念论、认知论、语言习得说、人文主义论是CLT多元理论联合体的四种主要理论,CLT强调在一定的语境中教授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和心理环境;单项翻译技能训练与语言综合性技能训练相结合,以综合性训练为主,最后达到在翻译实践中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把提高实践翻译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目标,着重语言与实践的相互依存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PBL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的学习),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和原则,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个人或合作完成的项目,借助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获得知识和技能。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TBL教学模式,即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是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的具体可实施的教学任务来进行的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在科技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其中一个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提供与学生实际能力相当的翻译案例,教师指引学生围绕科技翻译实践项目进行练习。教师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翻译任务掌握应用科技翻译技巧。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练习过程也可以得到监控,对于提高学生实践翻译及应用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
        四、CLIL教学理念对科技翻译教学的启示
        CLIL是一个广义的教学模式,包括了各种外语学习的教学手段和模式。CLIL的涵义也具有多样性,重点在于将外语既用作语言学习又用于科技翻译专题内容学习,可谓“一举两得”。 英语教学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专业的英语书刊和文献,使他们进一步提高阅读和翻译英语科技资料的能力,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英语语言技能与学科知识互为相长,达到双赢的教学效果。CLIL教学理念关照下的科技翻译课程,以英语为载体来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可以即刻将所学的语言付诸实践,享受到英语带来的“即时效益”和实际意义,增加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动力。
       
        参考文献:
        [1]Marsh D.Innovation through Integration: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Fussing,2012,7(3).
        [2]邓媛、王湘玲.项目驱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8).
        [3]米保富.内容与语言融合型教学研究的新进展[J].《现代外援》,2015,(5).
       
        【作者简介】唐燕(1981),女,重庆人,副教授,英国奇切斯特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翻译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