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铁的发展在我国已经成为潮流,我国北京、上海、广东等大城市的地铁道路已经十分丰富,但地铁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加强地铁安全管理,分析地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有利于预防和降低地铁事故的发生,使地铁安全管理有所增强。
关键词:地铁;消防安全;问题;管理
1导言
地铁工程建设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意义重大,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因为地铁疏散出口较小、环境相对较为封闭,电气系统复杂、人员量较为集中等因素的影响,一旦地铁出现消防安全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很容易就会发生严重的群体性人员伤亡事故。当前我国的地铁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因此就地铁消防安全问题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与研究。
2地铁火灾的特点
2.1高温高热,扑救困难
由于地铁隶属于极其封闭的位于地下的建筑,所以比起开阔、通风条件好的建筑,没有关键性通风作用的门窗,以至于形成密闭的空间环境。同时火灾所产生的有害气体与有毒物质难以挥发,导致现场温度难以降低,温度最多可以达到800℃,相当于开放性火堆的温度。
2.2易直接产生的有毒可燃物和烟气
搭乘地铁的乘客携带的物品大多属于有毒可燃物,大多通过高分子耐火材料燃烧制成,属可燃、易燃物品。有毒物质经加热后会生成许多有害的高温剧毒气体。
2.3疏散困难
一般地铁车站的安全疏散出口一般设置为4~6个,数量有限,而且位于地铁内部的排烟口距乘客安全出口距离比较远。另一方面,地铁内部属于地下公共空间,火灾的烟气一部分通过车站出口和排烟口的通道排出,一部分顺着疏散的通道向车站其他区域扩散蔓延。由于火灾烟气的运动疏散速度远比人员疏散的速度快,加之乘客奔跑过程中运动量加大,难免会加大呼吸频率或是呼吸长度,所以乘客容易快速、大量吸入剧毒烟气,引起无法逆转的伤害。
3城市地铁消防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分析
3.1设计方面存在问题
地下车站烟气控制仍然是技术难题,部分站点存在轨道运营与商业建筑共存现象,地铁站点安全通道与疏散出口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安全系数偏小,与实际需要相比有一定差距。消防救援工作专用通道未能纳入设计范围,事故发生与救援开展会受到影响。
3.2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制度方面相关部门虽然制定了详细的制度,如岗位职责,消防安全管理,事故处理,抢险预案。但是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并未能有效落实。地铁技术含量高,设备及系统复杂,电力消耗大,长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维护与保养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增大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事故处理工作来看,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践活动,从而导致其处理事故的经验缺乏。
3.3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
对事故情况断定存在一定难度,由于事故现场位于地下空间,地面侦察工作无法有效了解到事故现场情况,同时火灾事故发生后,进入地下空间难度较大。由于恐惧心理人员在疏散时场面混乱,不利于救援人员进入现场开展工作。地下空间有限,火灾发生后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同时受到光线照明等影响,无法快速有效的对区域内情况进行判断。地下空间封闭,火灾过程中浓烟难以排除,浓烟对于逃生会产生严重影响,导致人窒息,影响视线。通过浓烟排除利用的是机械,但是地铁在发生火灾时,电力系统往往会受影响,从而影响到机械设备排烟工作正常开展。
3.4其它方面的问题
尽管在地铁站与地铁内部的装修中所选用的材料均为不可燃材料,然而在日常的地铁运行过程中,关键的设备机房、值班室都会安排24h的值班人员,这些人员在休息时所用到的棉被、躺椅等均为可燃物,这也就导致地铁出现火灾危险的概率大大增加。
我国在火灾事故发生原因的分类统计当中主要以点火源进行划分,具体包括了:吸烟、防火、玩火、雷电、自燃、用火不慎、其他等总共11种类型,据此表明点火源在整个引发火灾事故的因素当中处于最关键的地位。在地铁站内布设了大量的电气设备、电气系统以及电缆。由于其性能或者是标准存在问题,长时间运行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消防设施安装不达标,线路接反、端子排接线松动等。另外,消防设施标识、警告标识牌设置不当等。
4地铁工程中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4.1完善地铁消防安全标准
地铁建设工作需要专业的消防标准,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依据标准进行操作,从而确保消防措施与设施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要考虑到轨道交通发展趋势,要领先于交通发展,否则标准就可能落后于实际工作情况,从而对工作开展产生阻碍。
4.2加强对地铁工作的监督
消防部门需要与地铁运营部门保持良好沟通,并且对地铁部门消防工作开展提供一定指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作为地铁运营部门要主动向专业消防部门及工作人员学习相关知识,不定期对地铁运营部门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做好设施的检查与维护工作,对于存在问题的要及时处理。
4.3消防设施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
要通过组织和培训值班人员来提高和增强地铁车站值班人员的消防意识,提高对地铁消防工作特点和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地铁消防管理部门要认真制定地铁消防考核制度。
4.4加强对车站地铁消防工作的指导
地铁消防监督管理部门需要与地铁运营主管部门之间保持良好的工作沟通,并且不定期对地铁运营管理部门车站消防工作的开展情况提供一定的指导,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地铁运营管理部门的人员要不定期对地铁各类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能长期处于正常管理工作的状态,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认真做好消防设施的日常检查与维护保养工作,对于运营中存在安全问题的设施要及时处理,并主动向地铁消防监督管理部门报备。
4.5部门间相互协作
地铁消防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的工作,地铁消防系统比较复杂,主要由控制中心远程控制系统、车站控制系统、车站机电设备终端三级组成,地铁运营的各种消防设施由不同的管理部门来组织和管理,不同的管理部门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职责。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是各项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门之间良好的消防信息沟通与协调联系是我们做好各项消防工作的必要条件。
4.6设置自动监测及报警系统
监测与报警系统在维护地铁安全管理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及时的提醒或提示工作人员列车出现问题了,发生火灾了,或者列车的电力供应不足了,快速的解决问题,避免了太大的危险。因此,报警系统对乘客的安全有了一定的保护。监测与报警系统也成为维护地铁安全中重要的一员。
5结束语
总之,目前,地铁作为交通行业的大容量的交通工具,它的安全与众多乘客的安全紧密相连。影响地铁安全管理的也包括许多因素,因此,对地铁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减少地铁事故的发生。当然,这不仅仅要靠工作人员的努力及乘客的自觉,地铁相关工作部门及单位也应加强管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加强对乘客进行安全的教育,加强地铁的检测及监理设备,加强对安全事故的模拟演练,加强发生事故之后对乘客的疏散工作,加强事故发生之后的分析处理工作,以及加强事故发生之后的恢复工作等等。同时,地铁单位还应根据不同的事故制定实施相应的对策,来预防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为为,唐祯敏.地铁的运营安全事故的分析及其风险管理对策的研究.
[2]黄宏伟,叶永峰,胡群芳.地铁的运营安全分析及其风险管理对策现状的分析[J].中国安全与科学技术学报,2018(7):55-62.
[3]于春华.地铁火灾事故整体致因机理的研究[J].火灾的调查与风险管理分析,2017,3(2):221-224.
[4]刘益民,周象义,张兆宪.地铁消防事故整体的解决对策方案[C].中国消防协会科技年会学术论文集,2018:51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