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化工厂风险评价研究唐圆茗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9期   作者:唐圆茗
[导读] 由于化工生产技术固有的特殊性,基本上每个环节都涉及到危险化学品,多年来由此引发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居高不下,成为制约化工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摘要:由于化工生产技术固有的特殊性,基本上每个环节都涉及到危险化学品,多年来由此引发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居高不下,成为制约化工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价;层次分析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众多的化工企业蓬勃发展,对各种危险化学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价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危险化学品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性,在生产、使用及储存过程中存在潜在的隐患及风险。危险化学品的泄漏不但会对有机体造成危害,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危险化学品化工厂风险评价进行了阐述。
        一、危险化学品的定义
        危险化学品是一种化学药品、制剂或原料,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不仅会对人体带来一定的危害,还会对设备及周边环境造成危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程度低,因此,相关的化工企业需提高对危险化学品管理的重视程度。
        二、化工厂危险因素
        1、人的因素。“人”是指作为工作主体的人,如生产设备的相关操作人员或管理决策人员等,这里主要是指操作人员。
        人的特征不仅有生理、心理,还有社会、文化,其变化复杂多样。不同的人在同一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即是人与人间的个体差异。人在系统中的行为不仅受系统任务的支配,还受个体内部因素、时间、空间和环境的影响,即人的行为是其行为形成因子集合的函数。因此,在系统人为因素分析时,不仅要描述行为者本身,还要研究行为者与系统中其他元素间的关系,这就使人的因素分析难以模型化。人员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生理、心理和疲劳程度等,将直接影响到当前人员的工作效率。人因失误率远高于设备故障率,在某些情况下,当人的心理处于不积极状态时,其感觉、知觉、思维、反应等机能不能正常发挥,操作过程中的失误会增多,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2、机的因素。机械是化工企业生产的主体,原料和辅料由机器加工,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最终生产出不同类型的产品。大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人机界面不匹配引起的,机器从设计到生产和投入设计都是从人的适应性、安全性和产品功能性等方面考虑的。一些事故是由于机器本身的缺陷造成的,如设计缺陷、使用中未定期检修致使某个部件老化受损等;部分事故是人为失误造成人机界面不匹配,这类事故一方面需加强对人的管理,同时也可为机器设置保护屏障,当发生人为失误时,机器能及时自动报警或设立屏障,以避免人员伤亡。
        3、管理因素。在危险品的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安全管理是首要也是核心的问题。作为系统中的主体,人需要对所控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设备和整个生产过程保持一个动态平衡,以实现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
        三、基于模糊评判的危险品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评价方法。为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必须设立独立的安全评价机构、组织有关专家,包括有关主管领导及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按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和属性进行评价。
        此外,化工厂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价指标较多,各指标对评价对象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为了体现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需对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权重是以某种数量的形式对比、权衡被评价事物总体中诸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的量值。不同的权重赋值,会导致不同的评价结论。因此,科学、客观的确定权重值对系统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层次分析法又称多层次权重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专家T.L.Saaty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对非定量事件进行定量分析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将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将人的经验与主观判断及数学处理相结合,不但能有效分析目标准则体系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还能有效地综合测度评价决策者的判断及比较。
        2、风险评价指标选取原则。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运用系统思想分析问题。

为使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合理化、层次化,同时又要有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改善及发展,适应化工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所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必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时,各指标应避免重复。指标体系应以较少的指标,系统、全面地反映化工厂系统安全的本质特征、整体性能及综合效果,应避免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过于庞杂,又要避免单因素选择,应抓住主要因素,追求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满意度,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及可靠性。
        2)科学性原则。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客观系统的内在要素和本质关系,正确反映系统整体、内部相互关系的数量特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能在理论上站得住脚,又能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客观情况。
        3)独立性原则。在指标体系中,同一层次的指标不应有包含关系,以保证指标能从不同方面反映系统的实际情况。
        4)可测性原则。指标应能被度量或测定,并尽量用数字说话。要明确评价指标的含义,规范数据,统一口径,简便收集数据。
        5)一致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与评价目标相一致,充分体现评价活动的意图。所选指标必须能反映直接和间接效果,不能选择与评价对象和内容无关的指标。
        6)实用性原则。建立系统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指标的设置应切合实际,易于理解,便于收集数据。
        7)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尽可能量化,难以量化的指标可用定性指标来描述。
        根据以上原则,可更有效地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结果能反映危险化学品化工厂生产运营安全的本来面貌。
        3、危化品化工厂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危化品化工厂的危险程度综合评价涉及的因素很多。根据系统工程的观点,这是由危险源自身因素、人为因素和周围自然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系统。因此,指标集的建立必须科学、合理、全面。本文从危险度评价的共性出发,结合危险化学品及重大危险源的特点,深入分析影响化工厂危化品风险评价的主要因素,参照国家标准及其他危险评价方法(如安全检查表、道化法、蒙德法等),广泛征求专家意见,以层次分析法为理论基础,结合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重大危险源模糊评价指标集,并进行综合评价。
        按照系统工程的观点,将评价指标集分为固有危险程度及安全补偿因素。固有危险程度为:1)事故统计数据显示火灾、爆炸、毒物泄漏危险在所有事故中后果最为严重;2)这三类危险源容易与邻近地区的危险源相关联,造成社会性灾害事故。以火灾、爆炸、有毒泄漏为主要危险因素,总结现有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价研究数据,从而建立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价体系。
        运用安全系统综合理论,对化工厂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物质、管理、机器及人为原因构成的化工生产危险因素。
        4、危化品化工厂风险评价指标的识别与标准。安全检查表法可用于各项指标的评价,专家打分,最后汇总。评判标准主要包括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要技术标准,《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等。
        四、结语
        在化工企业生产及储存过程中,危险化学品是化工企业重要的生产原料,与普通的化学品相比,危险化学品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发生的安全事故较多,大都是由危险化学品的泄露或爆炸引起的事故,且事故产生的影响也很大,因此,针对此种情况,对危险化学品化工厂风险评价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詹予忠.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危害后果分析[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05).
[2]王凯全.化工重大危险源区域风险因素的评价与控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06).
[3]蒋军成.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重大危险源模糊综合评价[J].2014(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