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实现农机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文章认为,相关部门要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厘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排查,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以预防和减少事故为目标,工作中要把握重点,牢牢抓住牛鼻子不放,深入推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实现农机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以预防和减少事故为目标,工作中要把握重点,牢牢抓住牛鼻子不放,深入推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一、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1、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仍需不断强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就是红线意识。随着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农机作业服务领域持续拓展,农村道路交通环境日益复杂,农机事故时有发生,农机安全生产绝不是高枕无忧。毋庸讳言,道路上农机事故、道路外农机事故仍然存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的红线意识。
2、农机安全监管正发生深刻变革 农机装备新变化带来了新责任。当前,农机装备出现大型化、复合化、智能化趋势,要求农机安全监管扩大监管范围,对这些新出现的、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农机,全面履行监管责任。这就是农机装备新的变化趋势给监管工作带来的新压力,提出的新要求;新型农机经营组织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变化。企业始终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主体。现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正在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农机安全生产新的、重要的监管对象。要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把新型主体作为安全监管重要的着力点。
3、农机安全监管存在缺失 牌证管理全覆盖没有完全到位。法律法规规定的牌证管理是对全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管理。无牌无证拖拉机安全事故是比较突出的。要高度重视,专项治理;“变拖”管控措施没有完全落实,风险依然很大。除了报废、注销的以外,对在管存量变拖包括移交的在内,务必把每一台的去向、状态搞清楚。“变拖”牌证注销的程序不到位、档案不完善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存在。隐患排查不全面,没有建立档案或者档案不完整不规范,整治措施不落实,整治过程中不督办、压力不传导等;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没有全面完成调查摸底、信息录入、联网并轨的基础性工作。
二、科学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要提振精神,找准位置,明确思路,有所作为。
1、全面推进农机安全生产法治建设 要做好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立改废释。严格执法、严肃执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现代法治的要求。对具有行政执法职责的部门或机构,严格执法、严肃执法是本分。查找问题不是找麻烦,而是要对照要求,落实整改,保证执法实际效果。要总结经验、实践探索,推动制度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把农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制度创新的主要方面。
2、完善基础体系 基础指的是隐患排查治理基础台账。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是容易被忽视、容易被遗漏、容易粗制滥造的工作环节。开展隐患排查是细致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台账、留住痕迹,切实解决好基础台账不完整、不规范的问题。基础还包括牌证管理基础台账。要真正落实到位给哪些拖拉机发了牌证、哪些没有发。基础也包括变拖整治基础台账。基础是农机安全监理的基础数据,体系指的是农机安全监管的责任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机安全监管责任体系,政府、部门(机构)、合作社、机手四方共共管。
4、落实三着力一保障 第一个着力是“平安农机”创建。“平安农机”创建要做到“强基础、提标准、全覆盖”。“强基础”就是要向基层延伸、巩固创建成果。“平安农机”示范村、户、合作社的创建还不普遍,要把这项基础性创建做实做好,形成普遍开花的局面。“提标准”就是完善考评标准和体系。“全覆盖”就是扩大创建覆盖面。争取创建国家级示范县。第二个着力是深入开展打非治违、持续推进变拖整治。打非治违重点是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的全程监管,管源头、管路上、管遗漏。变拖整治就是要完成“十三五”期间清零的目标。没有清零的地方,每年都要制定清零计划,落实清零任务;已经清零的要结好账。第三个着力是“两化”建设。“两化”建设就是建好数字化和标准化信息平台。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农机化要与信息化高度融合,农机信息化建设水平要跟上农机化发展步伐。“一保障”就是免费监理后的财政保障。落实保障的要求,就是全员、全额,对实行免费监理政策后的安全监理工作实行全额保障。
综上所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实现农机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为此,相关部门要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厘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排查,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以预防和减少事故为目标,工作中要把握重点,牢牢抓住牛鼻子不放,深入推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