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消防部门对某工程多次消防消防验收过程的跟踪,本文对无管网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预防措施。以保证系统安装符合相关消防规范的要求,顺利通过消防验收。
关键词:无管网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系统安装;消防验收
1 引言
无管网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是气体灭火系统中的一种。气体灭火系统主要应用在不适于设置水灭火系统等其他灭火系统的环境中。无管网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不安装管网、轻便可移动常见于各建筑内的计算机房、控制室、铁路站房的“四电”用房、民航机场及大型商场的强弱电机房等。其安装质量直接决定整个消防验收的成败,在安装过程中有一些细节问题往往容易忽略,现将其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总结如下。
2 系统组成
无管网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主要由灭火剂储瓶、容器阀、驱动器、高压软管、压力信号器、喷嘴、柜体、泄压口、控制盘、放气指示灯、紧急启停按钮、机械排风系统及报警系统等组成,不需安装灭火剂输送管道,不需设置专用的储瓶间。如图1。报警系统主要由控制主机、放气指示灯、声光报警器、感温探测器和感烟探测器等组成,并接入楼体内的报警系统。机械排风系统由风机、风阀、风口、风管等组成,用于排出灭火后的残余气体。
图1 无管网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组成
1.灭火剂储瓶 2.压力表 3.电磁驱动器保险销 4.电磁阀 5.机械应急驱动保险销 6.厂家标志 7.喷嘴 8.高压软管 9.机械应急启动按钮 10.压力信号器 11.容器阀 12.柜体 13.储瓶抱箍
3 安装应注意的问题
无管网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一般是由厂家深化设计,计算出灭火剂量及其他组件数量,并经设计院复核确认的,但在现场安装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细节的问题。
(1)柜体及灭火剂储瓶固定不牢固或未固定
将灭火剂储瓶、容器阀、驱动器、高压软管、压力信号器、喷嘴等组件组合完成后放置在柜体内,但没有将灭火剂储瓶同柜体固定或未固定牢固。柜体安装在图示位置(宜将柜体背部靠墙体安装)后,没有将柜体与地板固定或未固定牢固。由于无管网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喷嘴喷气灭火时会产生一定的反冲力,因此无论是柜体未与地板固定好或灭火剂储瓶未与柜体固定好,均有可能使柜体晃动、不稳甚至倾倒影响系统灭火效果。
(2)未安装放气指示灯或安装数量不足
放气指示灯是安装在防护区门口上方,是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的标示,也是系统放气灭火时避免他人误入,提醒人员注意防护区内已喷放气体灭火剂,不要进入防护区里面,以免受到火灾或灭火剂的危害。同时放气指示灯一定程度上也有提醒防护区的人员迅速撤离防护区的作用。然而无管网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安装中往往存在遗漏安装放气指示灯,或者防护区有多个出入口,但安装时仅在一个门口上方安装而其他出入口未安装的情况。《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中要求“防护区内应设火灾声报警器,必要时,可增设闪光报警器。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火灾声、光报警器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以及防护区采用的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的永久性标志牌。”这里多数情况下容易遗漏气体防护区其他入口处上方的放气指示灯的安装。另外紧急启停按钮也应在防护区的每个入口处设置。
(3)未安装声光报警器或安装数量不足
上述规范中已经明确要求应在气体防护区内设置火灾声报警器,必要时可增设闪光报警器并且在防护区入口处应设置火灾声、光报警器。防护区内的声光报警器在于提醒防护区内的人员及时撤离,以免受到火灾或者灭火剂的危害。在工程实践中,由于是在室内,一些安装人员在安装过程中往往容易遗漏防护区内部声光报警器的安装,应引起注意。
另外,应注意声光报警器的报警程序,报警的联动程序应设置正确。按照规范要求,感温或感烟探测器,一路报警后声光报警器应有报警动作,两路报警后延迟不大于30s内(人员疏散的时间)喷放气体动作喷气灭火。
(4)泄压口安装高度不正确
泄压口是灭火剂喷放时,防止防护区内压力超过允许压强,泄放压力的开口。因为气体灭火剂喷入防护区内,会显著地增加防护区的内气压,如果没有适当的泄压口,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将有可能承受不住不断增长的压力而遭到破坏。因此泄压口一般设在防护区外墙,用以泄放防护区内部超压气体进而保护防护区围护结构在超压情况下的完整性,防止围护结构因超压而遭到破坏,导致灭火失败。《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规范对此也有相应规定“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防护区设置的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泄压口面积按相应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定计算。”对应条文的解释为“由于七氟丙烷灭火剂比空气重,为了减少灭火剂从泄压口流失,泄压口应开在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即泄压口下沿不低于防护区净高的2/3。防护区存在外墙的,就应该设在外墙上;防护区不存在外墙的,可考虑设在与走廊相隔的内墙上。”
此处的重点是对防护区净高2/3以上中净高的理解。对于防护区内没有吊顶的情况,这里的净高即指该防护区地面至楼板的净高。但是对于计算机机房、弱电机房等防护区内往往设有吊顶情况下,此时净高的2/3的理解应分两种情况分别对待。第一种情况,当吊顶可承受较大压力(不低于1200Pa),耐火极限不低于0.25h时,该吊顶在灭火剂喷气灭火时不会被冲垮,此时的吊顶可以看成是楼板,这种情况下吊顶至地面的高度为该防护区的净高;第二种情况,当吊顶不满足第一种情况的要求时,在灭火剂喷气灭火时该吊顶极易被冲垮,使吊顶上部空间与吊顶下部空间融为一个空间。此时防护区的净高应为地面至楼板(包括吊顶上部空间高度)的高度。该问题极易理解错误,例如在某工程消防验收过程中,信号微机室内设有可活动的硅酸钙板吊顶,但是泄压口安装的高度是按吊顶至地面的2/3以上考虑的,由于该吊顶不满足耐压的要求,故消防部门要求将泄压口调整到按楼板至地面的2/3以上。
(5)维护结构不满足规范规定的耐火、耐压要求
该问题多为设计院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进行专业间的交接,或者施工中忽略了防护区维护结构有耐火耐压的要求所造成的。规范要求“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对于一般的砌体墙体,均能达到该标准。该问题多数易发生在在门窗上,尤其是当防护区有玻璃幕墙时。此时,在进行维护结构施工时就应引起注意,必须要查看门窗玻璃等是否满足规范对耐火耐压的要求,并做好材料耐火耐压证明文件的收集保存工作以备查验。
(6)机械排风系统设置不正确
气体防护区的机械排风系统是在气体喷放灭火完成,火灾扑灭后,排出残余的灭火剂气体和烟气而设置的。应区别于普通机械排烟系统,普通的机械排烟系统是火灾时排出浓烟以利于人员逃生,阻滞火灾蔓延而设置的。如果将两者混淆就会出现火灾报警后便启动排风机排风,这样在无管网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喷放气体灭火的时候,因为排风机的启动排出了喷出的灭火剂气体,导致防护区内灭火剂气体浓度降低,严重影响系统的灭火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无管网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安装过程中,要做好前期的图纸会审,注重专业间的协调交流,在审图和后续安装过程中重点对瓶组和柜体固定、出入口放气指示灯和紧急启停按钮、防护区内报警设施、报警系统的联动、维护结构耐火耐压要求、泄压口的安装、机械排风系统等细节问题仔细核对是否满足要求,并按规定进行系统各功能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