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的实践探讨苏晓强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9期   作者:苏晓强
[导读]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裂缝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会导致工程施工进度受到极大影响,同时还会给工程带来极大的安全与质量隐患,而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恰好能有效解决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综合施工质量。
        摘要: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裂缝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会导致工程施工进度受到极大影响,同时还会给工程带来极大的安全与质量隐患,而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恰好能有效解决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综合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1.1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实施后浇带施工十分有必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质量的后浇带施工有利于规避沉降高度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筑工程建设中由于建筑楼层之间存在差异性,容易产生沉降而发生裂缝,这些裂缝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危害,为此可通过后浇带施工技术来解决有害裂缝问题,在完成主体建筑结构施工后,可针对沉降量较大的部位实施混凝土浇筑工作,然后再开展后浇带施工,调节建筑之间的压力差、高度差,以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二是有利于减少温度差的影响,建筑工程建设周期比较长,时间跨度比较大,在施工的时候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出现热症冷缩的状况,这会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埋下安全隐患,而有效的后浇带施工则能改善这一状况,尽量避免温度差带来的负面影响,处理好新旧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问题,防止裂缝产生。
        1.2作用
        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的作用:其一,可有效处理建筑沉降差问题。在施工的时候,建筑与建筑之间分开进行主体结构施工,施工后则通过混凝土浇灌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会由于受力不均而发生沉降,影响建筑物的强度,利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则能有效调整时间差、高度差和沉降差,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其对建筑物的稳固性造成不良影响;其二,后浇带施工技术可根据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后浇带形式,以完善建筑施工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建筑物结构的稳固性,使其更加牢靠。
        2建筑施工后浇带的主要类型
        2.1温度后浇带
        温度后浇带是建筑施工中比较常见的后浇带类型之一,这种后浇带一般适用于新浇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因热胀冷缩而导致的结构裂缝现象。通常来说,混凝土结构在硬化收缩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周边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可能出现结构变形,若这一变形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致使构件出现严重的裂缝问题,通过引入温度后浇带技术,恰好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2沉降后浇带
        沉降后浇带主要适用于对裙房与主楼之间沉降差问题的解决。当裙房和主楼发生沉降现象时,由于沉降幅度不同,会导致建筑工程出现较大的沉降差。借助沉降后浇带技术,可将主楼和裙房划分为多个部分进行设计与施工,这样就能使沉降幅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在使用混凝土对连接部位进行浇筑的时候,应针对受力部位的不同,分析后期沉降差可能引发的内力。实践证明,通过引入沉降后浇带施工技术,可有效解决建筑施工荷载与沉降问题。
        2.3收缩后浇带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当遇到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情况时,可利用收缩后浇带技术来防止裂缝问题。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如下:首先应在施工结构中合理有序地设置700~1000毫米的缝,每条缝的间隔距离应为30~40米。然后,应完成缝内钢筋的搭接工作,这样混凝土在施工的时候就能自由伸缩,从而有效降低其产生的收缩应力。同时,还可使混凝土结构的绝大部分抗拉强度都用于抵抗温度应力,这样一来,就可有效防止混凝土结构因温度条件变化或者混凝土干缩而导致的裂缝。


        3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实践
        3.1后浇带的施工设计
        在建筑工程中选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时,后浇带施工工艺设计要着重考量下列几个层面:后浇带处模板支撑系统具有一定独立性,可与主体模板并列设计,还要保障模板工作的独立性,施工人员要提前在相关位置预留清扫口,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拼接质量,不能存有缝隙,可应用有关材料加强模板间的密实程度,如此能有效减少漏浆、胀模情况的发生;展开二侧混凝土施工前,施工人员要提前设计挡板,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模板拆除和清洁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后浇带施工质量,要保障整体结构的密封程度,可应用砌筑挡水台的方式展开工作。
        3.2后浇带施工材料选用
        建筑施工中之所以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因为后浇带施工可提高建筑工程整体性能。后浇带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注重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品质良好才可保障后浇带施工质量。在实际建筑工程开展过程中,为进一步加强施工单位经济效益,应采购质量合格经济成本较低的建筑材料。后浇带施工前必须进行准备工作,施工人员要处理建筑结构中的缝隙,减少水分流入施工缝的情况发生。后浇带施工技术开展前,施工人员要根据施工特性选用拥有膨胀性能的施工材料。为进一步加强混凝土强度浇筑完成后会展开振捣工作,此时为加强振捣工作效率可加入减水剂,减少混凝土收缩膨胀等情况。
        3.3后浇带详细施工流程
        后浇带浇筑之前,先对其两侧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清理,待达到后浇带的浇筑条件之后,方可开始后浇带的浇筑工作。浇筑过程中,要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逐层浇筑。每进行一次浇筑工作施工人员就须展开相应的清理工作,若后浇带内部结构中有碎石、碎渣、钢筋头等施工人员要展开细致的清洁工作。若混凝土中有凿毛,则需用有关工具剔除并用高压气吹扫。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要展开淋水湿润,湿润部分大都是后浇带侧面。接下来,施工人员要检测后浇带处架体,一般是对其进行加固和检验。此外,施工人员要保障混凝土材料质量并对其展开充分搅拌。后浇带施工是在热胀冷缩的基础上进行,受温度所限。只有温度达到标准后才可展开施工。
        3.4垂直形式的施工缝
        后浇带施工时,垂直形式的施工缝有着更为苛刻的处理标准,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要对其展开加固工作,减少混凝土漏浆、胀模等情况的发生。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施工人员要展开仔细的观察,初次凝固要应用压力水展开冲洗工作直到露出骨料,接下来需要清洗钢丝网。在上述工作中,为有效把控最佳冲洗时间,施工单位需要派遣技术人员展开实时观察,进而有效把控混凝土凝固时间,保障施工正常进行。
        3.5温度方面
        为确保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加强建筑物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要在温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展开混凝土浇筑工作。通常情况下,较为合适的混凝土浇筑温度是10℃。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后,施工人员需要把控收关时间,由于时间本身所具备不稳定性,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密切观察,但有时间限制,一般在浇筑完成两天范围内。一般情况下,收关时间在清晨或傍晚,该时间段气温不高,可以避免干裂情况的发生。
        3.6后浇带保护及养护
        后浇带施工完成后,需要展开保护和养护工作。保护工作通常在后浇带施工时进行,施工人员在后浇带两边安装防水砖内壁上用防水砂浆抹匀,上述工作达标后要展开封盖工作,一般选用木质模板和铁质盖子进行。若工程需要,可安装挡水带。后浇带养护工作要在浇筑工作结束的12h内展开,为期28d,在这段期间工作人员要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并安装有效的保温装置。
        4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应当加强对后浇带施工的管理,以保障后浇带施工的顺利进行,使其质量达到预期目标,从而促进建筑结构稳定性的提升,提高其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王泽,胡诚家,陈龙光,等.对房建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居舍,2019(26).
        [2]尤美霞.浅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6):92.
        [3]毕磊.分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1):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