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建工程中的基础施工是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日渐紧缺,建设高楼房是建筑建设趋势,当然土建基础的深度也必须与之相符,越挖越深,这是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运而生。工程安全、质量等问题都取决于在基础施工中应用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水准高低。因此,本文对于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土建基础;建设施工;深基坑;支护技术
引言
在现代科技的带动下,建筑行业的土建基础施工手段越发丰富,尤其是深基坑支护技术,利用率与规定标准要求逐渐提高。面对施工中的新问题与新情况,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建设,加强实践经验总结,进一步完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合理利用工程新方法与心技术等,不断提高基坑施工质量与效率。
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1.1数据计算存在误差
深基坑承载力的计算方式通常是采用库伦公式或是朗肯公式,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由于情况的不同,通常会产生一些计算上的误差。比如说在土建施工时土质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在计算深基坑的承载力时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计算的数据会不精确,造成深基坑的支护能力有偏差,所以在计算深基坑的支护能力时,应该对土壤和质地进行仔细勘察;第二种情况是由于施工会造成施工器械与地面的摩擦,影响深基坑承重力的计算,地面的湿度也对计算的精准度有一定的作用;最后一种情况是土壤的凝聚力在施工的前后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造成深基坑的承载力计算有很大的偏差。
1.2空间设计有偏差
现阶段的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的空间设计还是具有一定的偏差,很多的深基坑都是两边高,中间凸起的状况,施工操作的空间比较小,但是在深基坑的设计中,通常进行无凸起面的设计,且设计图中的深基坑宽度也比较大,空间设计与实际情况具有很大的偏差,导致深基坑在具体的施工中有很大的困难。所以通过设计图纸进行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土建工程,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深基坑的支护方式。
1.3岩土取样不全面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之前,会进行岩土取样,并对土质和土壤的特性进行检测,保证施工的器械和设备能够完全满足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要求,增加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准确性。但是在具体的岩土取样中,很多的样品检测并不能反映整个施工地点的土质特征,导致施工的设备选择的不合理,从根本上降低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准确度。所以土建工程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岩土取样这一环节,在不影响工作量的前提下,对现场工地的土壤进行全面合理地取样,保证检测结果与实际相符,加强施工的精确度。
2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
2.1选择适合的支护方案
从很多的技术方案中选择出最适合具体施工现场各方面的环境条件的施工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全面提升支护效果。施工人员应该在施工前勘查现场,将各方面的自然条件数据收集出来,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以此选择最适合的施工方案,确保其能有效符合施工现场周边的水位、管道以及土壤条件等,更好地通过深基坑支护施工满足防水和挡土要求。
2.2钢板桩支护
作为临时性工程,在支护工程施工中,不能忽视对支护结构的经济性、安全性等问题的考虑。钢板桩支护方案能够节省投资与缩短工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设计钢板桩支护系统时,应当计算出嵌固深度、板桩内力与支点力等技术参数。施工中划分基坑开挖流水段、施打钢板桩,最后完成钢板桩的内支撑施工。钢板墙主要由锁口或钳口热轧型材料的钢板桩正确连接组成,遮挡水土等应用效果明显,但不能忽视周围环境对其整体质量的影响。
2.3土钉支护
土钉支护技术在施工中,通过加固天然土体与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结合,形成符合力学要求的土钉墙,用于阻挡墙后土施加压力,确保墙体开挖面与基坑边坡的稳固性。在实际施工中,会应用到大量土钉,即使某个土钉失去作用力,也不会对整体支护产生影响。同时材料用量少,施工成本随之降低,工程进度加快,尤其在沙土或硬粘土等土质条件下,应用优势发挥更加明显。施工工艺包括测量放样、基坑开挖、打土钉孔、挂网、设置泄水管孔、连接混凝土与土钉间面体等,最后完成挂网喷射喷射混凝土支护工作。
2.4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具有施工周期短、墙体刚性大、良好防渗与防漏、噪音小等优势特征,但在实践中易受施工方法不合理与地质不牢等因素影响,同时费用高等问题不能忽视。地下连续墙适用于受地下水位影响较大的软黏土层或深层土壤中,施工前应当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做好导墙修筑与泥浆护壁、深槽挖掘与混凝土浇筑等环节工作,科学制定钢筋笼吊装方案,确保整体施工质量。
2.5规范施工工序
施工方法与工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锚杆桩施工:先钻机成孔后放置钢管,首次灌注终凝前再次注浆,直到符合强度标准后,展开放坡段与土方深度开挖、土钉施工等工作。锚管桩分两次注浆,填料量应超过计算体积0.75倍,填料粒径应<20mm,填料前应清理干净。注浆材料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主,首次注入0.55水灰比的水泥浆,注浆压力维持在0.2-0.5MPa范围内。二次注入0.6水灰比的水泥浆,注浆压力维持在1.5-2.0MPa范围内。二是锚杆施工:钻井时明确掌握钻进状态与每孔地层情况变化,在塌孔清孔情况下应停止钻进,固壁灌浆与注浆初凝后再次扫孔钻井。在钻孔工程中应确保锚杆平直,钻头直径与钻孔深度应大于设计孔径。锚杆体安装前应清理锚孔,核对锚孔编号,计算锚固长度。三是土钉挂网: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开挖长度与深度,机械开挖后人工修整坡面,初喷后用土覆盖坡面,再次喷射混凝土面板,合理安置锚杆。在制作钢筋网的过程中,应当合理控制钢筋间距与钢筋性能,要求网筋搭接长度>200mm。四是排水系统:基坑内排水方式主要以明沟与集水坑结合的方式为主,合理控制排水沟间距,控制1.5%的坡度,300mm排水沟宽与200-600m的沟深。坑顶处设置截水沟,及时疏通地面流水。尤其是雨季应当做好抽水工作。五是基坑开挖:在支护结构达到力学要求后,规范展开土方开挖工作。在土方开挖中,应遵循对称与分区等原则,尤其是软土区域,开挖深度应<1.0m。开挖深度达标后,在结构边铺设砼垫层,及时浇筑垫层,避免基坑长时间暴露。
2.6提高安管水平与监察力度
在确定深基坑具体的设计图纸与施工计划后,施工企业必须结合施工现场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只有在检查仔细后才可放心施工人员按照施工计划开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及时上报作出反应。这样一来,有利于保障整体工程的安全性能与施工质量。施工现场下方土层、管道也需要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实时监察,同时监控深基坑在后期施工时是否会出现变形的现象。提高安管水平与监察力度有利于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工程的有序进行、按期交工。
结束语
建筑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确保土建基础施工质量,还需加强基坑支
护施工基础的完善程度,及时分析支护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加强经验总结,制定
可行的施工方案,确保土建基础施工成效。在规范展开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与工
序的同时,应当加强技术创新改进,营造更大的效益,提供建筑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饶德兵,黄欢.岩土工程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8,513(21):308+310.
[2]薛昊,赵永丽,董立英.土建基础施工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7(15):45.
[3]唐中海.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2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