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9期   作者:刘新
[导读] 当前林果病虫害问题已经日益严重,形势相当严峻,病虫害问题一日不解决对林果产量以及质量就会带来更大影响。
        摘要:当前林果病虫害问题已经日益严重,形势相当严峻,病虫害问题一日不解决对林果产量以及质量就会带来更大影响,本文分析林果病虫害的原因及类型,又分析了林果病虫害防治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最后探讨了病虫害防治的有效对策与技术,以期为提升林果产量做贡献。
关键词:林果;病虫害;防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增长,林果业的种植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其中林果类病虫害的影响最为严重,我们在林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对该项问题足够关注、足够重视。首先我们要了解林果业病虫害产生的条件及病虫类型特点、大量繁殖季节等,结合病虫害防治技术,提前谋划制定病虫害防治措施,从而减少其对林果业的危害,提高林果产量。
1林果业产生病虫害的原因及病虫害类型
1.1林果业产生病虫害的原因
        林果业产生病虫害的原因主要是林果业多为片林或纯林,为林果病虫害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繁殖环境;此外,在林果栽植过程中,由于调苗现象的存在,增加了病虫害相互传播的途径及林果后期管理措施的不完善等等,都是林果业容易产生病虫害的原因。
1.2林果业病虫害类型
        通过对近年来各地区林果业病虫害的调查分析,目前存在的林果业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裂果病、黄叶病、腐烂病、棉蚜、蚜虫、春尺蠖、小食心虫等。其中虫害大致可以分为四类:①汲取植物汁液类害虫;②食叶类害虫;③蛀干类害虫;④蛀果类害虫。
2林果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2.1呈现出“高发、危重”态势
        随着绿化工程的大面积开展和林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由于林果种植者没有及时预防和釆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导致病虫害的发展呈现出“一发不可收拾”的态势,这不仅直接影响了种植者的经济利益,也为我国的林果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比如梨树种植就深受病虫害之害,比如梨木虱,这种病虫在梨花盛开时就被大量孵化出来,等到梨花凋谢它就开始蚕食幼小的梨树果实了。而大多数种植者对这种病虫害没有及时地加以防治,造成病虫害日益猖獗,严重危害林果业的发展。
2.2种植者在用药方面过于盲目
        当一部分种植者意识到病虫害的危害之大时,他们开始尝试使用各种农药杀虫。由于大多数种植者都是依靠经验种植,并没有掌握实实在在的林果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导致他们在用药问题上过于盲目,眉毛胡子一把抓,认为只要能够杀死病虫就可以了,完全忽视了因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巨大的生产成本。要知道,尤其是果实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喷洒了过多的农药,就会在果实表面产生农药残留,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可能会使某些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
2.3病虫害防治缺乏科学性、及时性
        这与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相似,在林果病虫害的防治问题上缺乏“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战略性策略,常常走“先发生后治理”的老路,显然在当下看来是行不通的,因为林果病虫害的侵犯范围和危害后果远比想象的更广、更严重。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习惯,被动的去防治或者依经验的去治理只会“治标不治本”,不能见到真正的实效。相反,如果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防治工作中去,并且釆取科学的方法加以治理,那么,林果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就将会大大的提高。
3林果类病虫害防治方法及防治措施
3.1倡导绿色植保理念,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依托绿色植保理念的绿色防控技术,是一种利用科学用药、生态调控和农业防治等技术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一新型绿色环保技术,这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高效环保的防控技术确保生态环境安全,提高林果业生产质量和经济环境效益,值得大力引进并深入实施。

具体推广方法如下:一要优化作物布局,优选抗病虫品种,重视健康种苗的栽培技术;二要普及农药使用的专业知识并合理使用,大力倡导使用低残留、高效、环境友好型的农药,治理与监测农药抗药性,最大限度降低农药残留的副作用;三要普及银灰膜驱避害虫、植物诱控、防虫网阻隔和食饵诱杀等理化诱控技术;四要改善病虫害发生源头,开发和应用结合农田生态工程、自然天敌保护利用与果园生草覆盖等生物多样性调控技术,增强林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3.2把握好化学防治技术的最佳时机和用量
        在林果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中,化学防治技术防治效果非常好、见效最快,但也会很大程度的破坏和污染环境。因此,在使用过程,要把握好化学防治技术的最佳时机、最合适的农药和用量。在合适的时期喷洒合适的化学农药将会事半功倍,反之则效果减半,如在早春就要开始对果树上的蚜虫进行防治。也可以选择多种农药混合使用,以期带来多重效果,不过要注意把握混合比例,这样才能既有效防治病虫害,又能延缓病虫害对农药的抗药性。
3.3合理使用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标志着人类在防治林果病虫害中的一大进步,它是通过对自然界害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来科学环保的防治虫害。比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的树木种类来释放一些天敌对付他们常见的病虫类型,比如针对果树中的虫类可用赤眼蜂、蜻蜓和七星瓢虫来应对。同时还可以通过制作鸟巢来吸收麻雀、燕子和啄木鸟等有益的鸟类来“以鸟治虫”,这是非常值得推崇的防治林果病虫害的有效方法。
3.4坚持因地制宜,生长最优的原则
        在进行果树种植时,要充分考虑到气候、水源、阳光等因素,因地制宜来实现果树的健康生长,并要坚持生长最优的原则,为果树提供最好的生长环境,进行最好的种植。首先,要保证果园内的环境清洁,避免果园里的过多的病菌引发的病虫害。其次,要及时处理果树破裂的情况,避免树体出现伤口溃烂,引发其它病害。最后,要合理布置,营造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定期给果树松土,保持土壤的透气性,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果树的生长。
3.5加强林果类病虫害防治的管理
3.5.1对林果类栽培手段方面的管理
        林果类栽培手段的管理主要是对其施肥浇水的适时性、栽培土壤的养分、果木的生长空间及果木座果率等方面进行的管理。主要工作流程是:1)选用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健康苗木进行种植;2)栽种果木时,深耕土壤,减少土壤病菌及虫害含有量及增加土壤通气性等;3)合理有效的灌溉施肥工作及杂草清除工作;4)定期的枝叶、残枝及病菌体清理工作等等。
3.5.2果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加强果农防治意识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果农发现果木病虫害产生时,存在部分果农盲目选择化学类农药治理,不能够根据其实际具体发生原因采取合理治理手段的现象。病虫害治理过程中如果长期使用单种农药,病虫害不但不会根除,还会造成病虫对该类药物的抗药性,无法取得预期目标。假如交替或混合使用几种农药,将会出现更严峻的问题,比如化学药物对土壤环境的危害,果品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等。因此,我们要加强果农在该方面意识的培养,推广普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做到每种病虫害都要有据可查,有规律可循。林果类病虫害防治尽可能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合理的选择防治节点、防治方法、化学农药品种及喷洒方式,最终获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4结论
        林果病虫害虽然形势严峻,但是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釆取正确有效的防治措施,在不断坚持下必然获得良好效果,提高林果行业产量与质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不仅如此,加大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创新新的解决措施,促进林果行业更健康、更快速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堂.林果苗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山西农经,2019(14).
[2]王茹.林果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无公害技术的应用[J].中国绿色画报,2018,000(006):92.
[3]刘学琴.果树栽培技术在现代林果业种植的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038(010):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