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建筑物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建设工程施工技术要求高,建筑层数多,出现了许多超高层建筑,施工难度大,且外观新颖、造型复杂,对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尤为重要;并且我国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和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范与合同要求约定,把控施工质量是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对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可供大家交流。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一种科学管理,是项目管理者对项目进行管理的行为,是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到建筑项目各项活动中,在管理目标上,坚持效益最优原则下的目标管理。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仅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还与广大人民安全息息相关。对于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参与企业来说,要想确保项目质量,创造优良样板工程,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1.严格按规范编制、审核、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组织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与技术交底。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要认真熟悉图纸,施工前要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和分项工程技术安全交底,严格按图施工,认真落实施工方案和各项管理措施。对每道工序都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系统,并起到监督上道工序、保证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的作用。做好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并严格执行技术安全交底制度: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各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原材取样及试验交底。做到先交底,后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2.施工质量预控,严格控制原材料,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
材料采购管理:材料、物资须在经考察确认合格的供应方、厂家或有信誉的商家采购,所采购的材料或设备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合格证明和使用说明书,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材料到场必须有相应资料,如备案证书、合格证、复试单等,不符合要求的要坚决退货。一些用在主体结构的主材如:钢筋、混凝土试件等,要在监理见证取样下进行力学性能复验的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到建设工程上。用于地下结构施工的混凝土要符合预防碱集料反应的有关规定,确保不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材料必须按图纸要求选用环保产品。材料标识:材料经验收合格后进场,进场材料要分类码放,并做好标识,以便追溯。由源头抓起,确保工程上的每一样材料都是合格产品。
3.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现代建筑的过程控制主要为三大部分:钢筋、模板、混凝土。
钢筋工程:复验合格后的钢筋材料,方可进行钢筋加工生产,还应符合以下要求:光圆钢筋末端应作180度弯钩,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的钢筋,必须用砂轮切割机物理方法截断,不得出现马蹄口。顶板钢筋绑扎前,先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间距在模板上弹线,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无误。在工程开工正式焊接之前,参与该项施焊的焊工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焊,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试验结果应符合质量检验与验收时的要求。采用相应规格强度的砂浆垫块、高强塑料卡、梯子筋等,以保证梁、柱、墙、板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规范要求。梁、柱、板交接处主要要受力部位,钢筋稠密,采用在钢筋间加定位框、定位卡的办法,确保钢筋间距。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接头。
模板工程:模板及支架应根据安装、使用和拆除工程情况进行设计,并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固性、安全性要求,其安装的标高、尺寸、位置正确。
控制模板起拱高度,消除在施工中因结构自重、施工荷载作用引起的挠度。对不小于4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至3/1000。当层高大于5米时,应选用桁架或钢管立柱支模。当层高小于或等于5米时,可采用木立柱支模。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拆除。对于后张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混凝土工程:混凝土浇筑前,必须进行严格底模清理,模内不能有任何杂物。商品混凝土到场后,检查各项资料,检查配合比、强度等级,现场测试混凝土坍落度,必要时还应测定混凝土扩展性,在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并当天填写商品混凝土监控记录,包括混凝土出机时间、到场时间、浇筑时间、坍落度等。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并应在初凝前完成浇筑并振捣密实。混凝土振捣应能使模板内各个部位混凝土密实、均匀,不应漏振,保证各个部位的混凝土成型质量。施工现场应具备混凝土标准试件制作条件,关应设置标准试件养护室。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养护条件应与实体结构部位养护条件相同,并采取措施妥善保管。
4.抓好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项目经理部设专职资料员进行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资料员按照当地主管部门要求执行,并符合当地质量监督站的有关规定。全面负责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注册、归档等日常工作,并了解施工质量及进度情况,及时督促资料的到位,保证资料与工程同步,同时包括对分包单位资料的管理。现场技术负责人负责协调相关部门,确保原始资料的准确及时、真实可靠,并督促资料编制人员的完成情况,定期检查资料的达标情况,确保资料整全、及时、有效。质检员负责质量审核,严把质量关,按验评标准核定等级,签证齐全。检验批是组成各分项工程基础资料,是确保施工质量过程的质量基础资料,各分项工程汇总后成分部工程,各分部工程资料汇总为单位工程,每一步都要做到内容真实,项目齐全,并保证所提供的原始资料的准确、完整、连贯。办公室应随工程进度情况同步拍摄工程照片和工程录像,并具有连续性,作为资料的补充材料。
5.做好各专业、分包质量管理
实行工程总承包模式管理的建设工程,总包单位负责对所有分包单位实行项目部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的总体控制。各工种间做到质量相互监督,成品共同保护,确保工程质量。并对分包方施工提供所须的现场配合,包括办公、用房、施工运输设备、外脚手架、施工预留、预埋等。分包方的工程质量纳入总包方的管理中,质量严格要求,施工资料及时收集整理,保证工程总体创优的实现。
6.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贯穿于施工项目全过程中。在施工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将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项目经理肩负重要的管理责任,必须加强每个施工工序进行严格把控,保证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为项目增值。
参考文献:
[1]李子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11.
[2]孙培秋,浅议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广东建材,2017(02)
[3]杨丽.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