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的风景园林学途径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9期   作者:赵志华
[导读] 现阶段,国家提出要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整体定位,避免土地资源不合理开发现象的发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社会发展与国土规划的一致性。
        摘要:现阶段,国家提出要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整体定位,避免土地资源不合理开发现象的发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社会发展与国土规划的一致性。为了合理控制国土资源的开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时,要科学设立规划指标,在总体规划管控上,确保所有空间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不断优化开发途径;在国土区域开发中需要注重流程开发的安全管理,注重土地开发与整体规划之间的连接性;在国土资源的规划指标中,采取分级发展的对策,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土地资源实现整体管控;在进行土地规划的治理时,对城乡治理目标进行分解细化;最后需要对规划实施流程进行完善,促进国土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综合整治。本文通过对国土规划的总体定位以及主要功能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针对性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对策。
关键词:国土规划;风景园林;途径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及市场结构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国土空间格局产生了一定改变。基于这一背景,要想确保国土空间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国土空间规划必须要积极创新、放眼未来,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充分发挥管控和引领作用,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1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国土规划职能分工不明确
        就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历程来讲,由于部门不同,在规划设计方面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各部门之间有互相制约。在初期,国土规划主要是探索自然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划分,但此种区分空间的办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土空间的完整性和综合性,从而导致各类职能划分不够明确。在我国,划分国土空间主要通过国家和省级两个层次来体现,出现3类分区方式,也就是主体功能区、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此外,由于各部门间主要功能间具有一定的区别,协调性不强,国土空间分区职能分工不明确,无法将国土空间规划的效用发挥出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主要由上层建筑结构决定,空间性规划内容不足。同时,这些层面的空间规划专业性相对较强,其组织编制工作由专门部门进行,协调合作水平较低。
        1.2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滞后
        首先,对于土地统筹等方面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土地供需矛盾过大,无法有效利用国土资源。其次,规划理念和内容不够先进。在过去,国土规划理念对经济增长较为重视,缺乏对社会民生问题的关注。计划经济色彩较浓,出现了规划整体和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必须要及时调整。再次,要进一步增强规划的调控作用。上级国土规划缺乏有力调控,地方政府随意增加城市建设规模,同时林业、国土资源及环保等部门没有将空间管理和统筹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导致调控作用发挥不出来。
        2国土空间规划的风景园林学途径
        2.1风景为国土空间结构
        在系统性方面,风景为国土空间结构,区域生态提出可靠的解决方案。现在我们面临着很多问题,有些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有些是规划的不合理造成的。其实风景规划还可以帮助解决更多的问题,包括雾霾、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如果我们的风景规划服务于国土空间,我们就可以通过空间规划建立通风走廊,疏导大气回流……这都有利于我们面对雾霾的污染。风景规划也能够从空间规划上来解决水利和水生态的相关问题。
        2.2规划原则
        要充分考虑区域环境的差异性,依据空间功能进行分析。制定国土空间分区管理方案,按照不同的区域、环境特征进行讨论。积极推动分区域的政策,保证各个区域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积极维护本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整体价值,强调生态环境控制线的确定。制定生态型增绿目标,逐步推动国土空间的发展演化。另外,生态溯源要对国土空间的生态功能进行匹配,实现各行业的空间并列。

保持区域环境优化,严格按照相关的生态安全整体建设要求。对于生态空间用途进行优化,进而实现生态安全管制。通过红线界定等措施,搭建环境治理的三维治理模型,从而选择最佳的治理方案。
        2.3完善资源管理系统
        某省国土空间资源规划管理系统的建设是针对省内资源管理工作实际需求形成的,在管理系统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工作流模式、3S技术和VR等先进技术设备,根据大数据统一管理标准,整合了某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遥感监测、现状图、政务图以及三维数据影像技术,将测绘结果纳入到数据资源库中,展开多项国土资源业务,各项业务相互叠加,最终绘制出能直接反映出国土空间规划业务流程的关系图。在系统内部,还借此实现了国土空间资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真正建设了资源开发利用的收集、管理和监察等多项管理模式,为当地国土资源空间规划的建设、指挥与决策工作都提供了支持和帮助,真正服务于某省城市规划、经济建设以及资源管理,并为各项工作都提供了重要支撑。
        2.4空间生态格局是风景规划中最核心的技术
        从候鸟栖息地及其迁徙廊道的规划到生物多样性,包括鱼类、昆虫、动植物种群的分布、栖息地的空间关系等等都是风景规划所涵盖的内容。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国家步道、风景旅游带、国土生态走廊等等都构成了国土风景的核心骨架。很难想象,没有风景园林的积极参与,我们的国土空间规划将是什么样子,美丽中国的愿景将如何实现!在土地开发建设中,要尽可能选择那些非生态敏感区,从而避免破坏重要区域的生态结构系统,留住水系、湿地、通风廊道、候鸟迁徙和动植物的栖息空间,保证生态安全格局的完整性。尽可能多地保留一些大自然的痕迹。其中荒野就是大自然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本质上是最真实的自然,应该受到严格的保护。在景观规划中,荒野的保护是重要的篇章。荒野在空间上属于人的生活空间以外的自然世界。荒野的保护不是为了人,而是为了自然本身的生存与延续。人们目前对荒野的认识还很欠缺,无法确保荒野不受到人为的破坏。荒野的研究应该在一些非人本的,自然主义的思想指导下完成,否则荒野就会遭到以“保护建设”为名的另外一种形式的破坏!
        2.5加强资源合理配置
        国家借助国土利用规划,对土地进行宏观上的调控以及一定的计划管理,并制定了相关的约束性指标以及预期性指标,主要包括了耕地、农业用地、建筑用地以及新增建设用地等指标,相关部门运用分级管控的方式,制定土地使用年度计划,将政策确切落实至实际用地中,最终实现土地发展权的管理。此外,我国作为单一制的国家,决定了其国家领导的性质,地方分级的管理体制,从而形成了两级土地发展管理体系。其中,一级土地发展权管理主要将土地的使用用途作为核心,运用相关的地标配置进行管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向借助土地总体规划指标体现。二级土地发展权的管理主要是政府将土地规划面向社会进行,并将城乡规划的“一书三证”作为管理的代表。
        结语
        总之,国土空间规划不仅仅是简单的“多规合一”,而是在更新的规划理念指导下,以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为基本前提的规划思想体系。景观规划应该成为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宏观层面上保护、控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助力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手段,是协调各类规划的有效工具,应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在学科的管理机制上,学科建设上应做出相应调整,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
        参考文献
        [1]何光汉.区域空间管治下的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2]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祁帆,贾克敬,常笑.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的五大趋向[J].中国土地,2019(12):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