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均得到了飞速发展,水利工程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项目之一,其工程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民生。但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常常受地质、环境的影响较大,导致水利工程地基出现问题。本文将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展开分析研究,为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数量逐渐增加,工程规模日益扩大,水资源也得到了合理利用,但受施工技术的影响较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地基质量问题最为显著,将基础灌浆技术应用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可使地基质量问题得到缓解。笔者分别从: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作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基础灌浆的种类、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基础灌浆施工的技术要点,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作用
从本质上来看,水利水电建筑项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性建设,在建筑施工中如若其施工质量与建设标准不符,便会导致资源被大量浪费,从而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尤其是地基处理不当便会出现渗漏问题。基础灌浆施工技术与水利工程地基条件相符,在稳固地基、改善性能、防止渗水等方面意义重大,常见的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包括:固结灌浆、帷幕灌浆、单孔灌浆、接触灌浆、坝基石灌浆等,在工程施工中应结合地基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基础灌浆的种类
在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中,帷幕灌浆、固结灌浆、接触灌浆作为常用的灌浆技术,笔者将其对进行分析。
(一)帷幕灌浆技术
所谓帷幕灌浆技术实质,在坝基内布置一道帷幕,以防渗漏情况的发生。但其深度应依据坝基的条件予以确定,通畅来说,帷幕灌浆深度较大,超过百米。
(二)固结灌浆
固结灌浆施工技术的予以可使坝基岩石渗水性得到增强,据此施工人员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应根据地质条件来布置,在特殊情况下灌浆深度应超过40m。
(三)接触灌浆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接触灌浆的应用并不广泛,该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中可使各连接部位的强度增强,从而促进坝基稳定性的提升。
三.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一)高压灌浆技术
高压灌浆技术可在高压环境下应用,将其运用到水利水电工程中可使水利工程地基稳固性得到提升,促进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从实际情况来看,高压灌浆技术在岩溶地区的应用十分常见,可使灌浆中地基漏水情况得到缓解,从而确保被灌浆水泥的稳定性。与此同时,高压灌浆技术的应用还可合理控制灌浆速度,这对提升水泥稳固性十分有利。
(二)高压旋喷灌浆技术
岩溶地区地基的耐压性及稳固性与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不符,高压旋喷灌浆技术通常应用在深度较大的岩溶地区,与高压灌浆技术不同,高压旋喷灌浆技术科作用于地基底部,通过相关机械的支持来完成钻孔,并利用设备使水泥浆在钻机喷嘴中喷出来。值得注意的是,水泥浆喷出冲击力较大,难免会对土层结构造成损害。
(三)混凝土裂缝灌浆
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如若水利工程在运行中出现混凝土裂缝现象,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据此对混凝土裂缝采取灌浆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来看,化学灌浆法在混凝土裂缝处理中的应用十分常见,由于水泥浆本身具备凝固特性,可确保整体混凝土防渗能力得到提升,对水利工程的运作奠定重要基础。
(四)基础灌浆技术
在基础灌浆中基础灌浆技术是最主要的技术之一,在岩溶地区灌浆处理中不仅可作用于较浅的岩溶地区,还可应用在深度较大的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在处理浅层地区时,应采用相关技术手段将浅层所有物质挖出,随后进行注浆,这一过程的实现可确保地基稳定性能的提升。
基础灌浆技术与高压旋喷技术相比,在深层岩溶地区的处理中效果更佳显著。
(五)无塞灌浆技术
在应用无塞灌浆技术施工时,首先应对钻口大小严格选择,一般孔径应在76mm左右,长度控制在200cm,其次对钻孔进行清理,避免残渣对施工造成影响。其次在制备浆液中,也需按配合比进行制备,同时严格控制浆液中的含水量,避免含水量过多或过少影响关注质量。在浆液配置过程中还需对其他物理特性加以考虑。在灌浆过程中,应选择无缝钢管来进行,注意灌浆的及时性。另外在灌浆结束后,可将其直接提出同时换钻实施下一步施工,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使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使施工工期得到充分缩减。
(六)岩溶灌浆技术
当岩溶地区有充填物的情况下,我们可采取岩溶灌浆技术,如若泥沙较多可采用花管灌浆技术,反之可采取高压灌浆技术,通过水泥浆注入来强化水利工程的质量。在无填充物且空洞较大的岩溶地段施工,则可采用回填高流态混凝土进行灌浆施工,骨料粒径不应超过20毫米,在岩溶发育较深的地段应采取溜槽或导管建筑方法来进行,预防离析现象的产生。如若岩溶空洞较大,应将其孔径扩大,将碎石投入其中,待填满后实施水泥浆灌注处理,三天后可进行扫孔及压水处理,使岩溶地段得到有效处理。
(七)大吸浆灌浆技术
在大吸浆灌浆技术应用中,首先应采用自流式灌浆或低压灌浆,当裂缝充满浆液后,其流速会逐渐降低,其次应对浆液的注入率严格显著,促使浆液尽快沉积,值得注意浆液的注入率应在10~15L/min水平,待达标后结束灌浆环节。如若漏水情况严重还可使用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技术,该技术主要针对土坝的结构问题,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对坝体质量进行评判,看是否适用该项技术。首先,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坝体是在压力作用下,沿着土坝造成劈裂的;其次,确认完毕后,就需要进行泥浆灌注,形成防渗泥墙。在这个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墙体的连续性,以增加水利工程的防渗功能。总的来说,在水利水电建筑中运用合理的灌浆技术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同时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四.基础灌浆施工的技术要点
(一)保障孔钻技术的孔斜率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采用基础灌浆施工技术来完成浇筑是一项重要的环节,这对水利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据此,施工人员应对相关要求加以明确,确保水利施工的有序进行,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还应对直孔位置与浇筑孔壁的直角状态予以保障,匀速完成浇筑工作。在浇筑作业中,施工人员需按相关规范来进行,待浇筑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灌浆作业,为确保钻孔工作的落实,还应采用灌浆方式来进行。同时施工人员正式开始孔灌浆工作前要严格检查钻孔,还必须完成压水试验。
(二)钻孔压浆的灌注施工
在利用钻孔压浆实施灌浆时,定位、成孔、注浆、灌浆作为重要的施工环节,在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应尽量减少因操作失误带来的质量问题,比如成孔堵塞和桩点错位等情况的出现。此外技术人员还应对定位的测量数据准确记录,在数据库建立后绘制平面图。为了保证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水平,施工人员还应对钻孔中的泥浆与杂物及时清除,另外还需要技术人员有效结合动载和静载检测承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水利工程建设对技术要求较高,通过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使地基漏水、裂缝等问题得到解决,同时还能在不同的环境与地质结构中得到应用,为了发挥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有效的节约成本,笔者认为加强对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研发与使用时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洋华.试析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的基础灌浆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0):29-30.
[2]王诗蕊.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27):110-111.
[3]佟艳辉.关于水利工程中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44(11):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