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要点及解决方案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9期   作者:石磊
[导读] 装配式建筑是通过工厂进行量化生产,在施工现场完成装配施工的一种新型建筑模式。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通过工厂进行量化生产,在施工现场完成装配施工的一种新型建筑模式。其具有施工快捷、安全性高、耐久性强等特征,再加上工程建设中对环境、能源等的损耗相对较少,可满足低碳环保建筑的要求。随着装配式建筑发展进程的加快,业内对建筑内部各项设计加大了重视力度,电气设计就是其中之一,电气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安全使用有着显著效果。对此,本文简要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定义、优势,并探讨了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要点及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要点;解决方案
        1装配式建筑简介
        1.1装配式建筑的定义
        从概念上看,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我们容易将装配式建筑简单地理解为一种结构形式或一种建筑类型。其实不然,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应该包含建筑构件的装配和与之相配套的技术一体化集成。从这个角度来讲,装配式建筑应该被定义为在资金和技术的高度集中、大规模机械生产和社会化供应下,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装配式技术为途径的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模式。
        1.2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1)保护环境。装配式建筑的PC构件是在预制工厂生产,经过养护之后通过车辆运到项目施工安装。项目现场现浇作业少,所需的原材料较少、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垃圾、烟尘和损耗都大大减少,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作用。(2)建筑品质高。装配式建筑构件都是按图加工,钢模成型,蒸汽养护,多道工序检验,质量更有保证;工厂的工人较固定,经过培训,技术水平更有保证;生产过程可添加轻质、难燃材料,再降低构件自重的同时,提高耐火性;墙板之间采用双重防水层,能有效改善因墙体缝隙带来的渗漏。(3)施工速度快。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工厂预制,钢模成型的时间和蒸汽养护的时间重复利用,提高了时间利用效率;在现场吊装时,可以结构吊装与设备管线及室内装修同步进行,加快工程进度。(4)人工成本低。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工人呈现老龄化,青年从事高强度、高危险行业的意愿不足,行业内已经缺乏了大量的青年劳动力,适龄劳动力的缺乏已导致行业的劳动力成本持续增高。较之传统的建造方式,PC构件的生产由器械完成,且所需的建筑工人、管理人员数量得到了极大的控制,减少了管理成本和降低了安全风险成本。
        2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要点及解决方案
        2.1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要对装配式建筑各结构构造及构件分布情况予以了解和掌握,深入研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案,并根据施工要求及现场情况,制定电气管线及设备安装敷设的总体方案,注重电气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二是装配式建筑的电气设计,应坚持管线敷设均在吊顶或装饰墙内部的基本原则,做好电气管线的预埋设计工作,按照精装修设计的要求,减少管线在混凝土中的预埋数量,以降低电气系统后期维护难度,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转。三是按照土建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案的具体要求,对电气设计方案的内容及操作流程实行调整和优化,加强各项参数指标的准确性,且根据具体区域叠合楼板及预制墙体的具体分布和特殊构造,制定合理、可行的“重点区域”管线敷设路由排布方案,及时配合结构专业做好预制构件预留预埋,必要时可协商、干预局部板墙构件的结构拆分及形式方案。四是在管线布置设计中,减少管线在预制板、现浇板中的交叉作业,尤其要减少三交叉问题的产生,规避管线运行中的相互影响,减少干扰因素。五是严格贯彻全过程管控及精细化设计要求,做好电气设备及管线位置的精准定位,从而提高设计质量,为后续安装作业提供引导,加强装配式建筑的实用性。


        2.2科学选址,保证电井设计的有效性
        电井是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电井选址也是优化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的关键环节。为此,要求设计人员加大对电井选址的重视力度,采取合理保护措施,降低对电井及内部构件的损害。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的电井构件也是在工厂加工组装而成的,所以在实际作业中,应尽可能减少开凿、凿洞等对其影响,以免削弱构件稳定性,增加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系统的运行风险,威胁建筑居住安全。此外,电井中有大量的电气管线进出,所以为防止将大量的管线预埋在预制楼板中,需要在电井中对管线进行科学处理,既要降低管线间的影响,也需保证管线规划的清晰性。
        2.3电气管线预埋设计
        (1)配电箱与弱电箱。户内配电箱与弱电箱的设计要求与电井设计类似,需要尽可能远离预制墙体区域,减少干扰问题的产生,同时要对箱内进出管线实行科学划分,避免不良影响的产生。其中,若箱体一定要设置在预制墙体中,则应根据箱体规格尺寸来预留洞口,以此促进安装作业的顺利进行。(2)管线敷设。管线敷设以上配管和下配管这两种方式为主。前者多被应用在地震多发区域内,以规避地震带来的管线错位问题,避免危险事故的加剧。在敷设过程中,需要提前在楼板预制层对管线实施预制处理,之后再利用软管及预制外墙板对其予以连接,完成管线敷设。后者敷设方式与前者相反,也是目前装配式建筑电气系统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其是将管线敷设在预制外墙的保温层及楼板现浇层中,并在预制外墙安装10mm左右的插座及接线盒。(3)管线预埋中的注意事项。一是对于预埋在墙、板内的预埋箱、接线盒、沟槽及管线等构件,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将其明确标注在设计图纸中,确保工作人员明确掌握不同设备的预埋位置,保证预埋质量。二是电气设计图纸中,构件及管线的连接需要注明连接方式。三是对于存在穿墙的预制构件或管线,需要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设计,如防火、防水、隔热等。四是插座需预埋在预制墙的钢筋结构间,加强钢筋间距设置的合理性。此外,为接线方便,插座与地面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m。对于户内强电箱、弱电箱来说,要在其上部与下部预留不小于300mm的接管空间。五是在电气设计中,对综合管线的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防止多线交叉或重叠问题的出现。六是现浇板内敷设的电气管线,如果是明线,则需保证管径厚度在现浇板厚度的1/3以内,如果是暗线,则确保其外保护厚度在15mm以内。
        2.4电气系统防雷设计
        装配式建筑电气系统的防雷设计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内容:一是在使用预制钢筋结构作为引下线时,需保证钢筋在预制柱连接处、屋面接闪带等位置的电气连接效果,确保雷击过程中,钢筋结构能够将电流予以划分,降低雷击中电流过大带来的影响。二是对于高层装配式建筑,尽可能使用叠合梁中现浇层的主钢筋作为均压环,以强化建筑防雷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建筑行业的持续性发展,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越来越重要,相关设计部门应当加强对电气设计人员的培训,使每个电气设计人员能够一丝不苟地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并且在后续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发现存在于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加强和现场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使得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方案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经新辉.装配式建筑的电气设计的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03):213-214.
        [2]朱文聪.装配式建筑中电气设计的问题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09):80-81.
        [3]崔节超.预制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J].居业,2017(11):92+94.
        [4]黄俊权,谢亚林.预制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J].现代建筑电气,2017,8(03):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