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俗风俗与现代建筑艺术设计融合路径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9期   作者:吴宗保
[导读] 在现阶段的建筑设计中,仍然受到民俗风俗方面的影响。在我国各个地区,由于民俗风俗各有不同,在建筑中很好地体现了出来,使得建筑艺术设计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
        摘要:在现阶段的建筑设计中,仍然受到民俗风俗方面的影响。在我国各个地区,由于民俗风俗各有不同,在建筑中很好地体现了出来,使得建筑艺术设计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本文对此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民俗风俗;现代建筑;建筑艺术设计
引言:

        目前,从最根本的工艺美术范畴角度来看,指的应该是利用传统的建筑材料、手工技术和艺术风格打造完成的质量精良、样式简单但内部功能齐全的建筑。他要求建筑师潜心于每一个微小细节的设计,大到建筑结构,小到把手、窗花,任何的装饰细节都要由工匠手工打造。但这种建筑耗时耗力,实际中极为少见,主要建于19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最初的10年。后来,加入了砖墙、凸窗、陶饰匾等装饰细节的一些联排房,如阳光港口等,被划为了工艺美术建筑。再后来,一些颇为复古类的建筑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可见,它真正指的应该是一类建筑,而没有固定的模式,例如,设计师可以选择将乡村的元素带入城市住宅设计,可以根据爱好将多种基材作为建筑装饰等,这种灵感来源的多样化,使得建筑的作品不会重复。那么如何在这种多样化中,正确地区分工艺美术建筑风格?在该书中,作者也给了一定的分析和指导,例如,经典的工艺美术风格独立住宅,大都会在外部抹灰并穿插裸露的石砌工艺,一般都有高高的简易烟囱,更加具有居家特色的凸窗、彩绘玻璃等,读者在看到具有这些特点的建筑时,便大体上可以进行简单的划分了。
1建筑艺术美概述

        在潜意识中把“美”本身作为自我价值取向的一个维度,主要表现为,在自我主体方面,往往通过制作一些首饰或者其他装饰品将自我最“美”的一面展现在世界之中。在生存物质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对住所的要求即对建筑风格与类型的设计。而建筑的艺术之美要想生动的展现在现实世界中,往往通过建筑装饰的艺术手段呈现。
1.1建筑所采用的色泽类型对艺术之美的展现

        在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过程中,根据对建筑本身所要呈现的意图不同。在色泽上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例如,在古代的宫廷建筑中,金黄色与深红色代表着权威与庄严的特权身份,这种建筑色泽只有皇家才能使用,而一般的民众不能在建筑装饰中随意使用。这表明在建筑的色泽使用上带有鲜明的生活艺术与社会艺术。
1.2建筑灯光对艺术之美的呈现

        在现代建筑中,灯光对艺术的呈现在一定程度上最为突出。灯文化在城市建筑中表现的淋漓尽致[1]。在高档的现代办公建筑中,为了在某一层次凸显现代人工作的环境艺术,灯光往往选择一些明亮通透的琉璃灯。而在某些历史文化建筑中,为了凸显历史感与年代感,灯光的选择往往比较幽暗,带有一种历史沧桑的艺术风格。在一些现代性的艺术宫或者大剧院一类的公共建筑中,为了展现艺术的美幻精神,灯光一般选择“七彩”的水晶类等。
2基于民俗风俗的建筑艺术分析
2.1院落艺术

        民居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院落讲究四平八稳,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型制,院落布局由正房、东西厢房、倒座房围合而成,大门开在东南角或西南角,厕所则相应开在西南角或东南角,有民谚:“东南大门,西南圈,东屋做饭不用看”,或“西南大门,东南圈,西屋做饭不用看”,符合了泰山民居院落布局规则。
2.2材料

        石头房除了采用本地石材砌筑墙面,建筑色彩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特征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特点,其主要交通道路的转角处被设计为弧形,此建筑手法被称之为“拐弯抹角”,即在转角处将直角去掉或使其圆盾,方便人们出入与行走。

“拐弯抹角”的形式分为两种,第一种,将墙面砌为斜切角,在某地仍保留着这样的砖石墙面,第二种,为圆弧转角,这种形式极为少见,圆弧转角也分为两种,一种为单一的圆弧转角,另一种为转角上下方都为直角,中间为圆弧转角,这种拐弯抹角的形意为“上不让天,下不让地,中间让出和气”,其寓意大概也是遵循中庸之道,强调以和为贵的理念。在所见的“拐弯抹角”中,都为后两种形式,在器具并不发达的年代里,将坚硬的石块凿出规整的弧形,可见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2.3大门

        传统民居的大门在建造时也是十分讲究的,其中一种代表性的大门为“进士门”,取“进士门”作为其名有两层含义,一层寓意为希望子孙后代能够考取功名,第二层含义则取自其大门建造形式。石砌的大门开间,向院内推进约50cm,再用石头砌筑标准大门开间,然后固定门框、门扇、门槛,门扇下轴为门枕石,起到固定门扇的作用。这样的建造手法不仅为人们在雨天预留出避雨空间,还有利于降低雨季时节木门的腐坏率,增加其使用寿命[2]。“进士门”选用长条的石块作为门梁,在紧靠门框的中部位置,呈现一块外方内圆的石块结构,是门挡石与门护石的结合,门挡石的主要作用为挡住门框,门护石的作用为保护墙体,当地人将此也称之为“门当户对”。
2.4鼓墩

        鼓墩也是传统民居大门中重要的装饰元素,但随着年代的更替,部分地区的鼓墩也消失殆尽。在部分地区残存的民居建筑里,还有一种与传统四合院不同的大门,入口处设两道门,两道门之间相隔约两米的距离,一般内门为拱形门,外门则为方形门,当地人有句谚语“大门内圆外方,粮食满仓。大门内方外圆,儿女双全。”
2.5具有地域特色的石构件

        石头水流子,民居建筑中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进步过程中,人们赋予其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使之成为民居建筑中的重要构件。部分地区的石质水流子特别精美,侧看形态如倒放的兽足,鼓腹、细颈、形态十分饱满。正面如叶,在树叶中心部位,设有一小孔,雨水流出时经过小孔反弹,可以喷流的更远,进而避免雨水洒向墙体。水流子正面部分刻有树叶般的纹路,侧面刻有沿着折线形态的斜向纹路,如同雨天时的水波纹,具有很强的象形意义[3]。丰富的纹路,使石头水流子形态更加精致饱满,大门上方的水流子在形态、大小、雕刻工艺上要略胜同一户内的其他房顶的水流子,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四合院的等级观念。
2.6民俗风俗以及自然特色的运用

        比如,某些村落的过度开发会导致其商业化过重,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场所感的丢失。充分利用其文化自然特色,发挥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为村落打造独有的民俗文化展馆[4]。在景观设计中,要注重保护原有的农耕文化与场所,在其剩余的景观空间中,可以围绕着村落故事,提取文化符号,并运用叙事性的手法,充分展现村落的民俗文化、革命故事、神话传说,重塑村落的场所感。增设基础设施空间,保证村民及游客的便利,对部分残存建筑进行修葺,但要注重运用传统石砌建筑工艺技法,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保留石砌建筑统一性。在建筑室内设计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其地域性特征,选材环抱、自然,注重文化符号的设计与表达,为游客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氛。
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艺术设计中,充分运用民俗风俗,能够让建筑物变得独特。通过合理的选取民俗风俗特征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有助于建筑艺术设计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建筑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宇华,詹晓雨.西南少数民族电影中民俗建筑空间叙事性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9(06):21-25+51.
[2]李红飞.豫西地区窑洞建筑中窑脸的装饰特征及民俗符号[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10):22-23.
[3]陆蕾,练正平.民俗艺术符号的审美意蕴——以镇江传统建筑雕饰为例[J].美术大观,2019(07):86-87.
[4]黄琛理,黄霞晖.民俗风俗与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的有机结合[J].民营科技,2016(02):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